“低价团”暗藏多重潜台词 游客图便宜或致维权难
中新网5月6日电 (种卿)“五一”小长假期间,一段近5分钟导游辱骂游客的视频疯传网络,视频中这位女导游用了“脸都不要”、“骗吃骗喝骗旅行”、“会遭报应”等激烈言辞辱骂并威胁游客,数分钟里竟没有游客打断或者表达不满。
视频后,社会舆论首先对准了这位导游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而随着调查的深入,关于“低价团”对游客、旅游从业人员以及整个行业影响的思考也愈加深入。调查发现,“低价团”除了强制购物的“潜规则”外,还存在强制收取高额押金等现象。专家指出,部分低价旅行团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游客想要维权困难很大。
低价团
那些没直说的“潜台词”
还原事件起因还要追溯到4月中旬, 4月12日,在由昆明前往西双版纳之前,陈春艳带团在云南密玉珠宝有限公司购物消费,因嫌游客购物量较少,在旅游车上辱骂游客并威胁取消行程安排、中止旅游合同,遂被游客录像时长5分钟左右。5月2日,该段导游辱骂游客的视频被曝出。
从视频中女导游的言辞以及事后调查可知,该旅行团是一直备受旅客诟病的“低价团”,每位游客行前仅缴纳了1元的团费。所谓低价就是报团费用远远低于实际出行成本,不可避免,这其中也就暗藏了一些“潜规则”。
陈春艳在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旅行合同上签的就是“旅游购物团”。“我是按合同来带团的,在回昆明途中,按合同要进几个购物店。这引起了部分游客的不满,说导游黑心,还骂我讽刺我。本来是要一直带他们去西双版纳的,因此就没有再跟了。”
事实上,旅行社靠低价团费引客,通过强制购物来“找齐”的营销手段早就不新鲜了。在北京某事业单位任职的张女士就告诉中新网:“我前年从北京去韩国的4天团费才380元,倒也没有强制购物,但需要给旅行社6万元的押金,一放就是四个月。”
被追问押金的去向,张女士略带担忧的表示:“也知道旅行社是拿这笔钱去投资,但为了图便宜就没想太多,听说这种已经有破产跑路的了。”可见,在同样的诱人低价中,这些旅行团却有着不同的“潜台词”。
游客
“低调”是有原因的
作为“潜规则”的受害者,游客真的不知道可能存在的风险吗?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戴学峰对中新网表示,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催生出什么样的服务,“低价团”确实有潜规则,但由于消费者已知其可能存在的风险且仍然消费,这就不能说是旅行社的阴谋,而应该是双方的“共谋”。
张女士告诉,报低价团时自己是知道有消费行程的,带团导游主要看整个团的消费额,如果团里有人买够了额度,就不用自己破费了。
所谓“一分钱,一分货”,报团参与这种旅行团的旅客就等于默认了其可能存在的“潜规则”,高额押金、强制购物等问题都将接踵而至。
反观视频中导游长达五分钟的辱骂,录制期间并没有游客出来打断,不是低调而是“超低价”的团费让游客申诉都无法“硬气”。对此,戴学峰指出,游客想要更好的服务和旅游体验就不能贪图便宜,这种旅行团并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游客想要维权困难很大。
导游
低价策略中“纠结”求生
被视频中那个霸道、强硬的女导游,在事后接受采访时也露出了无奈的一面。陈春艳表示:当时真的很冲动,不管怎样确实不应该骂人,我也有不少“委屈”。
据中国广播网4日,“导游是没有底薪、没有社保,然后他们就是挂在某个旅行社下,帮他们带团,就有少许的佣金也就是导游服务费,但这也是很少的一部分。商家可能会给她一定的返利。”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
不难看出,导游是旅行社“旅游搭台、消费唱戏”这一营销策略的执行人,但在自身利益没有被保护的情况下,不得不在旅行社低价策略中与游客做着博弈,或霸道、或示弱。
就职于北京人才市场报的田小姐对中新网表示,自己去西班牙旅行也是报团,一路跟导游都很融洽,但途中导游会拿出些价格不菲的纪念品让游客购买,多数游客同情导游辛苦也就买了,之后又后悔觉得太不值。
对此,国家旅游局监管司负责人也指出,低于成本价销售产品,必然难以保证服务质量。在低价经营的恶性循环中,游客陷入团费低价购物高价的陷阱,导游甚至成为“鱼鹰”,高压力带团、服务意识全无。http://anshan.***/
视频后,社会舆论首先对准了这位导游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而随着调查的深入,关于“低价团”对游客、旅游从业人员以及整个行业影响的思考也愈加深入。调查发现,“低价团”除了强制购物的“潜规则”外,还存在强制收取高额押金等现象。专家指出,部分低价旅行团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游客想要维权困难很大。
低价团
那些没直说的“潜台词”
还原事件起因还要追溯到4月中旬, 4月12日,在由昆明前往西双版纳之前,陈春艳带团在云南密玉珠宝有限公司购物消费,因嫌游客购物量较少,在旅游车上辱骂游客并威胁取消行程安排、中止旅游合同,遂被游客录像时长5分钟左右。5月2日,该段导游辱骂游客的视频被曝出。
从视频中女导游的言辞以及事后调查可知,该旅行团是一直备受旅客诟病的“低价团”,每位游客行前仅缴纳了1元的团费。所谓低价就是报团费用远远低于实际出行成本,不可避免,这其中也就暗藏了一些“潜规则”。
陈春艳在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旅行合同上签的就是“旅游购物团”。“我是按合同来带团的,在回昆明途中,按合同要进几个购物店。这引起了部分游客的不满,说导游黑心,还骂我讽刺我。本来是要一直带他们去西双版纳的,因此就没有再跟了。”
事实上,旅行社靠低价团费引客,通过强制购物来“找齐”的营销手段早就不新鲜了。在北京某事业单位任职的张女士就告诉中新网:“我前年从北京去韩国的4天团费才380元,倒也没有强制购物,但需要给旅行社6万元的押金,一放就是四个月。”
被追问押金的去向,张女士略带担忧的表示:“也知道旅行社是拿这笔钱去投资,但为了图便宜就没想太多,听说这种已经有破产跑路的了。”可见,在同样的诱人低价中,这些旅行团却有着不同的“潜台词”。
游客
“低调”是有原因的
作为“潜规则”的受害者,游客真的不知道可能存在的风险吗?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戴学峰对中新网表示,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催生出什么样的服务,“低价团”确实有潜规则,但由于消费者已知其可能存在的风险且仍然消费,这就不能说是旅行社的阴谋,而应该是双方的“共谋”。
张女士告诉,报低价团时自己是知道有消费行程的,带团导游主要看整个团的消费额,如果团里有人买够了额度,就不用自己破费了。
所谓“一分钱,一分货”,报团参与这种旅行团的旅客就等于默认了其可能存在的“潜规则”,高额押金、强制购物等问题都将接踵而至。
反观视频中导游长达五分钟的辱骂,录制期间并没有游客出来打断,不是低调而是“超低价”的团费让游客申诉都无法“硬气”。对此,戴学峰指出,游客想要更好的服务和旅游体验就不能贪图便宜,这种旅行团并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游客想要维权困难很大。
导游
低价策略中“纠结”求生
被视频中那个霸道、强硬的女导游,在事后接受采访时也露出了无奈的一面。陈春艳表示:当时真的很冲动,不管怎样确实不应该骂人,我也有不少“委屈”。
据中国广播网4日,“导游是没有底薪、没有社保,然后他们就是挂在某个旅行社下,帮他们带团,就有少许的佣金也就是导游服务费,但这也是很少的一部分。商家可能会给她一定的返利。”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
不难看出,导游是旅行社“旅游搭台、消费唱戏”这一营销策略的执行人,但在自身利益没有被保护的情况下,不得不在旅行社低价策略中与游客做着博弈,或霸道、或示弱。
就职于北京人才市场报的田小姐对中新网表示,自己去西班牙旅行也是报团,一路跟导游都很融洽,但途中导游会拿出些价格不菲的纪念品让游客购买,多数游客同情导游辛苦也就买了,之后又后悔觉得太不值。
对此,国家旅游局监管司负责人也指出,低于成本价销售产品,必然难以保证服务质量。在低价经营的恶性循环中,游客陷入团费低价购物高价的陷阱,导游甚至成为“鱼鹰”,高压力带团、服务意识全无。http://ans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