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

点击搜索

发布

2020安徽教师招聘模拟卷

区域:
安庆 > 宿松
类别:
教师培训
地址:
汇金大厦7楼
一、单选题
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和管理教育的原则是( )。

A.分级管理,分工负责 B.统筹规划,以县为主

D.统筹规划,协调管理 D.统一管理,分工负责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四条,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的领导下,由当地人民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由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故本题选择A。

2.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 )。

A.更新教育观念 B.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C.改进教育评价 D.改革人才培养体制

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第三部分第三十一条指出,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故选A。

3.形式训练说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

A.学习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知识 B.发展学生的智力

C.进行道德教育 D.学习知识和进行德育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学任务中形式教育论的观点。形式教育论形成于17世纪,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形式教育论者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形式教育论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故本题选择B。

4.渗透在系学校的自然环境、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及观念环境的课程是( )。

A.必须课程 B.显性课程 C.隐性课程 D.选修课程

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隐性课程,又被称为潜在课程或者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显性课程是指有计划有预期目的开发设计的课程。所以渗透在学校环境以及观念中的课程是隐性课程。故本题应该选择C。

5.对于课程目标理论,泰勒建立了表述目标的工具是( )。

A.二维图表 B.目标分析表 C.双向细目表 D.任务分析表

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泰勒的课程原理。在分析批评常用的目标表述方式之后,泰勒提出来自己的关于目标表述的主张:“有效地陈述目标的形式,是以这样的错词来表达:既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又言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的内容。”为了帮助设计者或教师做到如此,泰勒创立了能够有效陈述目标的工具:二维图表。借助这一工具,可以把每一教育目标分解为内容和行为两方面:即使学生应当达到的行为,运用这种行为的领域或内容,并且将两个方面的相互对应关系清晰地表达出来。故本题选择A。

6. “人受了什么样的教育就成为什么样的人”“人之所以成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这种观点属于人的发展因素的( )。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论 D.儿童理学论

6.【答案】C。解析:这句话是康德的理论,康德是教育论的代表人,认为教育地位的重要性。故选择C选项。

7.下列关于自尊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价值或者个体接受自己,尊重自己的感受

B.自尊影响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及情绪,从而影响学生在学校中的行为表现

C.教师的教学过程、评价以及对学生的关爱都会影响学生的自尊

D.一般情况下,学校环境对学生自尊是没有影响的

7.【答案】D。解析:自尊即自我尊重,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是通过社会比较形成的,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自尊还包含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学校环境对学生的自尊有影响。故本题选择D。

8.看动画片时,虽然屏幕呈现的是一幅幅图片,但是我们却将其知觉为连续的动画,这是因为存在( )。

A.错觉 B.幻觉 C.感觉记忆 D.短时记忆

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瞬时记忆的应用。感觉记忆就是一种瞬时记忆。在我们看动画时,对每一个画面的记忆时间非常短暂,符合瞬时记忆的时长,2秒之内。瞬时记忆的存在使我们能够知觉到画面的连续性,从而将24张图片知觉为一个整体,一个连续的动画。故本题选择C。

9.课程内容组织中,强调保持各种课程内容之间的横向关系,以便学生获得一种统一的观念,并把行为与所学课程内容统一起来,这体现了课程逻辑规则的( )。

A.连续性 B.顺序性 C.整合性 D.发展性

9.【答案】C。解析:20世纪40年代,泰勒就明确提出了课程内容编排和组织的三条逻辑规则,即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连续性是指直线式地陈述主要的课程内容;顺序性要求每一后继内容应以前面的内容为基础,同时又对前面的内容加以深化、拓展;整合性则强调保持各种课程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以便有助于学生获得一种统一观念。题干中强调保持各种课程内容之间的横向关系,体现了课程逻辑规则的整合性。故本题选择C。

10.“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反映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国家本位论 D.能力本位论

10.【答案】A。解析: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从个体本能的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题干中这句话强调教育为个人带来了各种利益,所以选择A。

二、多选题

1.人本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原则有( )。

A.以人为本 B.重视人的潜能

C.心理,以人际关系为基础 D.重观人的意识所具有的主观性

1.【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相关观点。人本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1)强调人的价值,强调人有发展的潜能,重视人的意识所具有的主观性、选择能力和意愿;(2)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成过程;(3)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受到尊重,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4)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它是心理的基础。故本题全选。

2.关于归因理论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长期消极的归因心态有碍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B.教师的反馈是影响学生归因的重要因素

C.归因理论是由罗杰斯提出的

D.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

2.【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归因理论。归因理论由海德早提出,后期韦纳等人进行了发展。故C项错误。他们归纳出个体对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推断,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因素:三个维度分别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故A项正确。归因理论的指导原则的基本假设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归因会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长期消极的归因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应观察学生的归因习惯,引导学生正确归因,故BD正确。

3.关于A,B,C疗法不正确的是( )。

A.A,B,C.理论又称为合理情绪疗法

B.B是个体对刺激对象的认知

C.C是由A引起的

D.A,B,C.疗法关键在与A

3.【答案】CD。解析: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也译为理性情绪疗法,又称情绪ABC理论)是上一世纪50年代,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里斯提出的。是认知心理中的一种方法,因其中也采用行为的一些方法,也称为认知行为的方法。他认为人的情绪是由人的思想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即人的行为的ABC理论。A: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B: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C: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人的情绪反应C是由B(信念)直接决定的。可是许多人只注意A与C的关系,而忽略了C是由B造成的。B如果是一个非理性的观念,就会造成负向情绪。若要改善情绪状态,必须驳斥(D)非理性信念B,建立新观念并获得正向的情绪效果(E)。这就是艾里斯理性情绪的ABCDE步骤。故不正确的选择CD。

4.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依据是( )。

A.教学计划 B.教科书 C.教育内容 D.教育方法

4.【答案】ABCD。解析:对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的研究,学界的意见和观点众多,以“三要素”和“七要素”为代表性。教学过程的“三要素”说将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总结为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而我国教育学者李秉德则认为教学过程是由学生、目的、课程、方法、环境、反馈和教师七个要素组成的。故此题选ABCD。

5.安德森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大类,属于陈述性知识的是( )。

A.苹果是圆的

B.本教材共有十章组成

C.扫帚是用来扫地的

D.某长方形长为3米宽为2米,可以算出面积为6平方米

5.【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陈述性知识的概念。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它是个人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够直接加以回忆和陈述的知识。主要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这类知识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这种知识具有静态的性质。D项属于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故本题选择ABC项。

连接来源:http://hefei.***/html/2020/01/70462.html
查看更多安庆职业培训信息

免责声明:此信息系发布者(UID:672995)自行发布,本站是服务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及合法性由该发布者完全负责。

© lieju.com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