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洋律师:企业如何规避诉讼风险
王海洋律师:企业如何规避诉讼风险
王海洋律师多年来专注企业风险防控,规避用工风险,降低用工成本,业务范围涵盖了公司运营中各个环节的法律事务,从而积累了丰富的公司运营管理经验,本文着重从诉讼风险的评估和防范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涉诉前要合理选择解决冲突的途径。利益冲突各方的自行协商和解、中立第三方出面调解、提请仲裁、提起诉讼等都是当事主体可以选择的冲突解决方法。但这几种方法各有利弊:自行和解与第三方调解成本较低、周期短,通过和解或调解所形成的方案或协议如得到各方的自愿执行还可能从根本上化解矛盾,但是这些方案或协议对当事方欠缺强制执行效力;而诉诸仲裁和诉讼则可以从裁判机构获得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裁判文书,但成本较高、周期较长,裁判结果具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通常情况下,仲裁和诉讼应该是企业家后采用的救济手段。如果选择诉讼作为救济手段或被迫进行应诉,则应该明确本方的诉讼目标和实现该目标的可行性,并合理估算本方为诉讼而应支出的合理成本(含诉讼费用、律师代理费、其他人力物力的投入等),同时还应考虑诉讼行为本身可能对企业(企业家)的形象、声誉及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带来的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万不能意气用事。
第二,涉诉后要合理的评估和预测诉讼中的各种风险。一般而言,诉讼中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起诉阶段的风险。如诉讼主体不适合的风险;受诉法院选择不当的风险;不按时缴纳诉讼费用的风险;起诉超过诉讼时效期限的风险等。案件审理阶段的风险。如诉讼请求不当的风险;对方当事人反诉或第三人起诉的风险;不据实提出诉讼请求的风险;不能充分提供证据的风险;不能提供原始证据的风险;提供证据超过举证时限的风险;对方当事人下落不明的风险;当事人申请评估、鉴定的风险;申请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风险;申请财产、证举保全的风险等。二审阶段的风险:不在法定期间内提起上诉的风险;不在法定期限内提交上诉材料的风险;不按时缴纳上诉费用的风险等。执行阶段的风险。超期申请执行的风险;被执行人无财产供执行或财产不足以执行判决或调解书确定的数额的风险;案外人对执行标的异议的风险;被执行人申请再审引起执行中止或终结的风险;败诉方还应面临财产被查封、冻结无法进行正常生产经营的风险。
第三,针对诉讼中的风险积极采取防范和应对措施。在合理地预测和评估诉讼中的各种风险之后,企业应该同诉讼代理人积极依法采取防范和应对各种潜在风险的措施,而不应该消极应对,坐失良机。
第四,积极评估和防范诉讼后的风险。在生效判决执行完毕之后,也存在因诉讼而带来的风险,如被执行人申请再审或司法机关决定再审的风险、因执行错误而执行回转的风险等,对这些跟诉讼密切相关的风险,企业家们也不应忽视。
第五,败诉后谨慎选择申诉。在各类诉讼中,企业及其诉讼代理人虽然竭尽全力,有时也难免在终审中败诉。尽管各类诉讼法都规定了再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但在我国目前的司法体制下,再审立案的标准较高、立案率低、再审周期长、诉讼成本更高,企业在作出申诉决策时还是应该谨慎从事。在作出决策前应聘请有经验的律师就申诉的可行性进行周密论证(主要就证据和事实认定问题、法律适用问题)并就申诉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作出评估和预测。
第六,合理预测和评估诉讼行为本身对企业或企业家所带来的机遇或风险,积极采取各种应对措施。诉讼行为本身对企业而言,从某种程度上讲其实就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让该企业的客户、消费者、股民等仔细审视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服务理念,对他们而言,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出点小的偏差是难免的,关键是企业是否勇于承担责任,并以此为标准来决定该企业和品牌是否值得信赖。面临诉讼,企业应对失当,可以使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声誉一落千丈(上市公司一旦涉诉更会严重影响其股价);应对得当,则会博得更多客户和消费者的信赖。
联系方式
Q Q : 22761799
微 信: jinbiaols
手 机:13651213966 \13641233762
电 话:010-52498865
电子邮件:wanghaiyangls@16***
网址:www.jinb***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36号德胜凯旋大厦B座17层
王海洋律师多年来专注企业风险防控,规避用工风险,降低用工成本,业务范围涵盖了公司运营中各个环节的法律事务,从而积累了丰富的公司运营管理经验,本文着重从诉讼风险的评估和防范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涉诉前要合理选择解决冲突的途径。利益冲突各方的自行协商和解、中立第三方出面调解、提请仲裁、提起诉讼等都是当事主体可以选择的冲突解决方法。但这几种方法各有利弊:自行和解与第三方调解成本较低、周期短,通过和解或调解所形成的方案或协议如得到各方的自愿执行还可能从根本上化解矛盾,但是这些方案或协议对当事方欠缺强制执行效力;而诉诸仲裁和诉讼则可以从裁判机构获得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裁判文书,但成本较高、周期较长,裁判结果具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通常情况下,仲裁和诉讼应该是企业家后采用的救济手段。如果选择诉讼作为救济手段或被迫进行应诉,则应该明确本方的诉讼目标和实现该目标的可行性,并合理估算本方为诉讼而应支出的合理成本(含诉讼费用、律师代理费、其他人力物力的投入等),同时还应考虑诉讼行为本身可能对企业(企业家)的形象、声誉及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带来的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万不能意气用事。
第二,涉诉后要合理的评估和预测诉讼中的各种风险。一般而言,诉讼中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起诉阶段的风险。如诉讼主体不适合的风险;受诉法院选择不当的风险;不按时缴纳诉讼费用的风险;起诉超过诉讼时效期限的风险等。案件审理阶段的风险。如诉讼请求不当的风险;对方当事人反诉或第三人起诉的风险;不据实提出诉讼请求的风险;不能充分提供证据的风险;不能提供原始证据的风险;提供证据超过举证时限的风险;对方当事人下落不明的风险;当事人申请评估、鉴定的风险;申请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风险;申请财产、证举保全的风险等。二审阶段的风险:不在法定期间内提起上诉的风险;不在法定期限内提交上诉材料的风险;不按时缴纳上诉费用的风险等。执行阶段的风险。超期申请执行的风险;被执行人无财产供执行或财产不足以执行判决或调解书确定的数额的风险;案外人对执行标的异议的风险;被执行人申请再审引起执行中止或终结的风险;败诉方还应面临财产被查封、冻结无法进行正常生产经营的风险。
第三,针对诉讼中的风险积极采取防范和应对措施。在合理地预测和评估诉讼中的各种风险之后,企业应该同诉讼代理人积极依法采取防范和应对各种潜在风险的措施,而不应该消极应对,坐失良机。
第四,积极评估和防范诉讼后的风险。在生效判决执行完毕之后,也存在因诉讼而带来的风险,如被执行人申请再审或司法机关决定再审的风险、因执行错误而执行回转的风险等,对这些跟诉讼密切相关的风险,企业家们也不应忽视。
第五,败诉后谨慎选择申诉。在各类诉讼中,企业及其诉讼代理人虽然竭尽全力,有时也难免在终审中败诉。尽管各类诉讼法都规定了再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但在我国目前的司法体制下,再审立案的标准较高、立案率低、再审周期长、诉讼成本更高,企业在作出申诉决策时还是应该谨慎从事。在作出决策前应聘请有经验的律师就申诉的可行性进行周密论证(主要就证据和事实认定问题、法律适用问题)并就申诉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作出评估和预测。
第六,合理预测和评估诉讼行为本身对企业或企业家所带来的机遇或风险,积极采取各种应对措施。诉讼行为本身对企业而言,从某种程度上讲其实就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让该企业的客户、消费者、股民等仔细审视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服务理念,对他们而言,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出点小的偏差是难免的,关键是企业是否勇于承担责任,并以此为标准来决定该企业和品牌是否值得信赖。面临诉讼,企业应对失当,可以使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声誉一落千丈(上市公司一旦涉诉更会严重影响其股价);应对得当,则会博得更多客户和消费者的信赖。
联系方式
Q Q : 22761799
微 信: jinbiaols
手 机:13651213966 \13641233762
电 话:010-52498865
电子邮件:wanghaiyangls@16***
网址:www.jinb***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36号德胜凯旋大厦B座17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