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博士和同等学力博士都分别需要考哪几门课程难吗
统考博士和同等学力直观的区别可能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一个单证一个双证,统考双证博士需要参加学校自主命题的入学考试,类别分为定向与非定向;而同等学力单证博士是不需要参加考试的,主要是通过发表核心期刊和省部级成果奖来申请博士学位。
一、统招考试就考三门:英语、经济学原理、金融学
英语:其中必备题型(90%的学校)有:阅读理解、写作、翻译、单项选择
自由选择的题型有:完形填空、听力、改错、选句填空、用英语回答英语问题、摘要。
博士阶段的英语自学还是不简单的,尤其是在N年无英语环境的基础上,单单靠平时背单词、做习题想在博士领域顺利通过博士英语这关,貌似不太可能,小编认为跟老师相对靠谱些的。老师会对历年的真题以及知识点考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同时老师丰富的解析经验以及案例分解能力,能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考点的理解,更精准的拿分。其实这里要说的是,无论是英语还是其他科目,有这样的课程班,还是很适合大家选择的,一方面可以跟老师系统的学习,另一方面还可以认识博士生导师,这也是一种双赢,不是吗?
经济学原理:参考书籍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宏观+微观)》、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和逄锦聚先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另外还可以在某宝找一些经济学原理考博真题解析和经济学原理考博预测试卷同时多关注社科院经济所公众号文章。
金融学:参考书米什金的《货币金融学》、博迪的《金融学》,如果没有办法通翻,那么可以再购买些金融实事总结,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此科目考题分布在宏观金融和微观金融2部分,无论试题侧重哪方面,答题切记准确应用宏观经济/微观经济+金融理论,紧密联系中国实践,用规范化、客观化的学术语言来解答。
二、同等学力考七门:马列、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西方经济学、宏观、微观、金融学原理、外语。(简单的说就是外语和学科综合)
同等学力专业课综合主要考察自己所报专业的学科知识,满分100分,60分通过。
外国语考察外语水平,有英语、法语、日语、俄语、德语五个语种可选,同样是满分100分,60分通过。
至于大家关心的难度,考试科目都是在课程研修班学过的内容,只要申请课程班并在课程班内认真学习,一般难度不大。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以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的市场化、工业化与国际化为背景,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改革与开放中的基本理论问题与重大现实问题展开系统、深入的分析。本教材既不主张一概排斥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只遵循传统的思路构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也不赞同完全采用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构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而是主张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合理运用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既重视对生产关系的分析,也要研究资源配置,而且应在揭示资源配置规律的过程中剖析经济关系。
西方经济学:是运用西方线性非对称思维方式建立起来的经济学范式,属于片面反映经济发展规律的政治经济学。以一般均衡理论、配置经济学、价格经济学为基础理论、以理性人都是自私的"经济人"假设为理论出发点、以私有制为经济基础、以价格机制为市场的核心机制、以竞争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博弈为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以利润大化为微观经济的终目标、以GDP经济规模大化为宏观经济的终目标、以线性非对称思维方式和还原论思维方法为方法论特征、擅长数量分析、在"实证化"的名义下把经济学的实证性与规范性对立起来,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模式、基本结构与基本功能。线性、抽象性、片面性,是西方经济学范式的基本特征。
宏观经济学属于西方经济学范式,由于把宏观经济领域与微观经济领域割裂开来研究,与科学的一般经济学的关系既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也不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所以无法研究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宏观经济领域的特殊规律,只能对宏观层面的经济现象进行现象学意义上的描述。从科学学的角度而言,由于不能研究一般经济规律与宏观经济领域的特殊经济规律,宏观经济学不能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学科。
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资源的利用问题,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
微观经济学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的一门学科。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微观经济学的主要范围包括消费者选择,厂商供给和收入分配。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换往往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在这种情况下,资源配置被认为是帕累托有效的。
掌握经济学基本的知识体系,远比空有一腔热情来的重要。这是一个无声的世界,可以感知、可以思想,不能触摸,诱发创造。假如这个与竞争基本对立的文化思想能被所有的人接受,它将会繁荣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