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业务方面的论文代发多少钱
本文转自:社会科学论文发表 原文地址:http://www.law***/315.html
近些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那么导游的重要性也就慢慢的体现出来,很多导游在接旅行团方面的工作忙的不可开交,下面就通过社科期刊论文网的论文了解一下。
一、目前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业务》课程教学的不足 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办学历史悠久,自1992年即开始旅游管理专业的招生,2009年度为河南第二批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示范点,2014年获批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本专业本科学位授权点师资队伍数量充足,现有专任教师 16 人,全部教师中中高级职称者15人,占91.4%,教授、副教授9人,占45.7%。在“双师型”教师中,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教师6人,占专任教师的75%。目前的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满足教学要求,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但在《导游业务》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理论、轻实践现象突出 《导游业务》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课程教学的基本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导游服务的基本业务,掌握导游服务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在导游服务中的讲解、处理问题和事故等方面的实际带团技能,以胜任导游工作。目前,我院《导游业务》课程设置以理论课为主、实验课比例不高。每学期课时一共54节,其中实验课仅占18节。并且由于教学场地的限制,未能实现分组上实验课。一个教室中70多位学生,不能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验热情,使得实验课的开设更多是流于形式,未能很好的达到实验教学目标。 (二)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较为薄弱 导游员是与旅游者频繁直接接触的一线旅游从业人员,是一个地区、甚至是国家旅游形象的展示和代表。其主要通过讲解服务的方式向游客介绍本地区、本民族的历史、宗教、艺术等文化知识。因此,导游工作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文化性工作。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对口招生是我国许多省份实施的做法。我院旅游管理对口招生的生源也大都来自于河南省内的一些职业高中、职业中专等学校,生源结构复杂、水平参差不齐。相较于进入普通高中和重点高中学习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讲,普遍存在着底子差、文化基础较为薄弱的现象,如在导游词写作、讲解等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而文化基础知识的薄弱也会直接影响导游服务质量及导游员素质与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手段单一、落后 与其他的旅游专业课程相比较而言,《导游业务》具有更加注重灵活运用性与实用性的特点。从我院旅游专业教学方式上来看,虽然都采用了多媒体新技术教学,但大多数专业教师们没有很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授课过程中仍普遍采用传统的说教法和说学法进行 “满堂灌”的教学,并没有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还是将重点集中在理论知识的传递上。教学方法的单一与落后,使得学生只是从课本上学习和了解导游带团的常规基本程序和要求,为了通过导游资格考试和期末考试而被动的、纯粹的背书,缺乏实际应变能力。
因此,很多学生虽然通过了导游资格证考试,但实践经验明显缺乏。 (四)实验室建设不完善 旅游业作为我国新兴发展的第三服务业产业之一,我国高校开设旅游专业的时间相比较与其他专业来讲,普遍较短。尤其是旅游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基本上是处于初级发展的阶段。《导游实务》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导游带团的基理论本知识,更要求学生实践参与操作流程,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人交际、沟通交流的能力。目前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缺少实践锻炼的场所,虽然拥有3D导游实验室,但由于实验室经费的投人不足,实验室建设不健全,仅仅是拥有一些简单影象设备,缺少相关导游教学配套设备,旅游景点及软件的更新换代也不及时,导致实践导游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未起到良好效果。
近些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那么导游的重要性也就慢慢的体现出来,很多导游在接旅行团方面的工作忙的不可开交,下面就通过社科期刊论文网的论文了解一下。
一、目前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业务》课程教学的不足 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办学历史悠久,自1992年即开始旅游管理专业的招生,2009年度为河南第二批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示范点,2014年获批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本专业本科学位授权点师资队伍数量充足,现有专任教师 16 人,全部教师中中高级职称者15人,占91.4%,教授、副教授9人,占45.7%。在“双师型”教师中,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教师6人,占专任教师的75%。目前的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满足教学要求,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但在《导游业务》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理论、轻实践现象突出 《导游业务》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课程教学的基本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导游服务的基本业务,掌握导游服务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在导游服务中的讲解、处理问题和事故等方面的实际带团技能,以胜任导游工作。目前,我院《导游业务》课程设置以理论课为主、实验课比例不高。每学期课时一共54节,其中实验课仅占18节。并且由于教学场地的限制,未能实现分组上实验课。一个教室中70多位学生,不能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验热情,使得实验课的开设更多是流于形式,未能很好的达到实验教学目标。 (二)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较为薄弱 导游员是与旅游者频繁直接接触的一线旅游从业人员,是一个地区、甚至是国家旅游形象的展示和代表。其主要通过讲解服务的方式向游客介绍本地区、本民族的历史、宗教、艺术等文化知识。因此,导游工作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文化性工作。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对口招生是我国许多省份实施的做法。我院旅游管理对口招生的生源也大都来自于河南省内的一些职业高中、职业中专等学校,生源结构复杂、水平参差不齐。相较于进入普通高中和重点高中学习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讲,普遍存在着底子差、文化基础较为薄弱的现象,如在导游词写作、讲解等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而文化基础知识的薄弱也会直接影响导游服务质量及导游员素质与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手段单一、落后 与其他的旅游专业课程相比较而言,《导游业务》具有更加注重灵活运用性与实用性的特点。从我院旅游专业教学方式上来看,虽然都采用了多媒体新技术教学,但大多数专业教师们没有很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授课过程中仍普遍采用传统的说教法和说学法进行 “满堂灌”的教学,并没有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还是将重点集中在理论知识的传递上。教学方法的单一与落后,使得学生只是从课本上学习和了解导游带团的常规基本程序和要求,为了通过导游资格考试和期末考试而被动的、纯粹的背书,缺乏实际应变能力。
因此,很多学生虽然通过了导游资格证考试,但实践经验明显缺乏。 (四)实验室建设不完善 旅游业作为我国新兴发展的第三服务业产业之一,我国高校开设旅游专业的时间相比较与其他专业来讲,普遍较短。尤其是旅游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基本上是处于初级发展的阶段。《导游实务》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导游带团的基理论本知识,更要求学生实践参与操作流程,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人交际、沟通交流的能力。目前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缺少实践锻炼的场所,虽然拥有3D导游实验室,但由于实验室经费的投人不足,实验室建设不健全,仅仅是拥有一些简单影象设备,缺少相关导游教学配套设备,旅游景点及软件的更新换代也不及时,导致实践导游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未起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