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社科院杜兰能源管理硕士助力2020至未来中国能源高速
在任何一个时刻,中国能源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更好更深入地谋划中国能源的改革与发展问题,将是中国能源人才在新时代无法回避的重大命题,也是新时代中国能源事业必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加快培养急需紧缺人才,破解共性和瓶颈技术,是推动我国储能产业和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必然选择。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正是把握住了此次契机,经教育部批准,在2018年与美国杜兰大学合作举办“能源管理硕士”项目。每期招生30人,学生在职学习,学制为18个月。学生毕业可获得美国杜兰大学颁发的能源管理硕士(Master of Management in Energy)学位证书以及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能源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能源供需格局出现新变化,能源消费进入低速增长新阶段,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能源结构由传统能源加速向新能源转变,由煤炭为主加速向多元化转变;能源行业新动能不断涌现,为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展望未来,需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潮流,以建设清洁绿色、安全的现代化能源体系为目标,从需求和供给双侧持续发力,早日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
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口数量也正处在逐年递增的状态,与之密不可分的能源产业更将逐年增大,未来供过于求的状态日渐凸显。根据已发布的‘十三五’规划,我国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15%,天然气比重力争达到10%,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58%以内。而此次能源局又提出2030年,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达到15%左右;足以说明国家对节能工作的重视。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秘书长赵明也表示,节能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大概需要50万人,而当前我国专门从事节能工作的仅有7万余人,其中技术人员4万余人,这一系列的数据都告诉我们国家对能源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是未来能源长久稳定发展的重中之重。
全球人口不断增加,对于煤炭、石油等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大,需求量越来越大,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正是因为能源有限,所以需要人们妥善的管理以及利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能源管理人才的需求,不仅企业需要能源管理方面的人才,政府也需要这方面的人才。未来能源管理人才需求很大,前景可观!
社科院杜兰大学能源硕士为能源专业的同学们提供了全球化能源界社交平台,美国杜兰大学拥有全美设在校内的能源交易中心,先进的能源管理前沿理论与能源金融实操工具也完融入了课程设置当中,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军人才刻不容缓。顺应能源时代潮流,推动能源市场的发展,社科院杜兰能源管理硕士。
附:教育部发文,能源人才急缺,未来5年国家将重点发展能源相关学科
(来源:综合教育部网站、国际能源网)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4年)》的通知内容中指出:
随着全球能源格局正在发生由依赖传统化石能源向追求清洁能源的深刻转变,我国能源结构也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调整。无论是从电力能源总量结构,还是从装机增量结构,以及单位发电成本构成看,清洁能源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我国加快能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力量。
储能产业和储能技术作为新能源发展的核心支撑,覆盖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居民侧以及社会化功能性储能设施等多方面需求。当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快发展储能产业,大力规划建设储能项目,加强储能产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储备,抢占能源战略突破高点。
随着我国储能技术发展从试点建设向大规模产业应用加快推进,以“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代表的高等学校面向能源革命战略需求,培育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研究团队,在储能相关领域积累了大量基础性研究成果,在部分相关学科实现了原创性关键突破。
但同时也要看到,储能技术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领域,需要加快物理、化学、材料、能源动力、电力电气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协同创新,高校现有人才培养体系尚待完善,相关学科专业尚待健全,特别是学科专业壁垒急需突破。
立足产业发展重大需求,统筹整合高等教育资源,加快建立发展储能技术学科专业,加快培养急需紧缺人才,破解共性和瓶颈技术,是推动我国储能产业和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