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点击搜索

发布

S基金未来将成创投投资方的主流退出方式

区域:
北京 > 朝阳 > 建外大街
《2018中国PE二级市场白皮书》(下称“报告”)认为,预计S基金(二手份额母基金)将成为VC/PE(创投/)投资方的主流退出方式。

该报告阐述了未来可能刺激中国PE二级市场发展的三大因素。

一是PE二级市场买方逐渐增加。财富管理公司的母基金逐渐采用P+S+D形式,有效提升投资组合收益,大型金融机构也开始设立S基金,外资领先的S基金开始进入中国。

二是2010年之前设立的基金面临退出。中国股权机构的积极存续期一般为7年,加上一定的延长期,2010年之前设立的基金已处于必须退出的时间点。GP和LP都需要寻求退出路径,而S基金将会是一种重要的退出方式。

三是更加严格的IPO审查。IPO作为目前GP主要的退出方式,当IPO的审查日趋严谨,企业首发上市将更加困难,在此背景下,S基金的作用将凸显,或将成为主流退出方式。

数据显示,全球S基金在过去10年的交易规模和交易数量总体呈上涨趋势。其中,北美地区的交易为活跃(占52%),其次为欧洲地区(占33%),亚洲的表现较为平淡(占15%)。从全球VC/PE的发展情况来看,S基金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开始发展,规模逐年增加,截至2017年,全球S基金的资金募集规模高达2160亿美元。

就中国市场而言,2017年的VC/PE募集完成规模和数量分别达到2469亿美元和955宗,募集基金类型以成长基金和创投基金为主,其中相对S基金的规模仅有约200亿美元,占比不足十分之一。德勤中国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人李文杰分析道,国内S基金正处于卖方市场的培育阶段,以高净值个人为首的散户仍是有限合伙人(LP)的重要组成部分,富有家族及个人占比近五成。相比国外PE二级市场LP多以大型金融机构为主,中国市场的散户过多,所拥有份额规模较小并且分散,很难促成大规模的交易量,且很多LP对于可利用S基金作为退出路径的方式并不了解,因此尚未形成规模化的持续效应。

德勤中国并购服务合伙人王钰认为:“随着金融监管加强,LP对资金的流动性需求上升,越来越多的人民币进入清算阶段,预计LP通过PE二级市场交易退出的意愿将呈现上升趋势。S基金不仅能够助力GP扩充基金规模,投资更多的项目,也可填补原有LP无法实缴到位的资金,保证基金正常的投资计划。2013-2017年,国内IPO总规模981亿美元,而IPO退出规模和国内基金募集规模严重不匹配。迫于资金紧张须尽快转让VC/PE基金份额的LP不断增加,违约事件屡屡发生,存在基金的流动性困境。S基金有助于LP解决资金流动性问题,同时可有效降低零散售卖基金份额的时间和成本,加速锁定基金的投资回报率,并拓宽退出渠道,加速获得现金回报。”

值得注意的是,调研也发现,近六成受访的国内VC/PE机构表示暂不考虑参与S基金交易,即使选择参与S基金,也仅有32%的机构考虑参与股权基金份额交易,其他交易类型较少参与。以IPO和并购作为退出路径仍然是优先选择;此外,目前仅百分之五的LP有计划出售持有的部分基金份额,近五成机构表示需要根据未来形势再作判断。 

查看更多北京其他商务服务信息

免责声明:此信息系发布者(UID:485121)自行发布,本站是服务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及合法性由该发布者完全负责。

© lieju.com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