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点击搜索

发布

反复口腔溃疡要注意可能是白塞病的征兆

区域:
北京 > 平谷 > 金海湖
反复口腔溃疡要注意,可能是白塞病的征兆!(附案例)
微信:tyy1894
电话:010-57232053
目前白塞氏病病因尚不十分明确。有人认为是病毒或对因素的过敏反应引起,但还未得到充分的证明。近在免疫学方面研究较多,发现有些病人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免疫复合物等均升高,并有多种抗体,如抗口腔粘膜抗体、抗动脉壁抗体等。所以有人认为本病可能是某些因素,其中包括病毒所诱发的一种自身免疫病。

亦有人认为发病可能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低下,使发生微循环而导致血液缓慢,红细胞聚集,血栓形成,致组缺血坏死而形成病损。国内曾观察白塞氏病病人手指甲皱、舌菌状乳头及眼球结膜的微循环变化,发现2/3的病人均有微循环障碍的表现。

国内外一些研究发现的白塞氏病病人HLA-B5抗原阳性率高,医疗机构1987年曾检测40例白塞病人HAL频率。结果发现病人中HLA-B5阳性率占57.5%,而对照组仅为10.1%,与Roitt及Lehner得结果相同。说明白塞氏病发病存在遗传因素。

(一)白塞氏病基本

1. 口腔溃疡 口腔的病损多数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小溃疡,与复发性口疮基本相同,仅少数为深溃疡。溃疡可发生于唇、舌、颊、腭及龈等部位,一般10天左右可以愈合。

2. 眼部病损 可表现为结膜炎、角膜炎、脉络膜炎及视网膜炎,较严重的有虹膜睫状体炎和前房积脓。视神经炎和视神经萎缩等可导致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3.SZQ病损 男性多见于Y囊和Y茎,亦可引起副睾炎。女性多在Y唇发生溃疡。溃疡大小与口腔溃疡相似或较深,疼痛明显。一般发作间隔期远较口腔溃疡长,为数月或1至数年。

4. 皮肤病损 皮肤出现结节性红斑、、疖肿、溃烂等,还可有多形性红斑的表现。

上述四种基本中,以口腔溃疡发作多,多数为90%以上,有些甚至100%均有口腔溃疡(口疮),且其中半数以上为初发。口腔溃疡可与其他同时出现或交替出现,亦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数年或十余年后再出现其他者,亦有其他早于口腔溃疡出现者。如皮肤病损约有1/3为本病首发。

【案例】阴虚津亏

张某,女,48岁,教师。

主诉:口腔反复溃疡5年余,胸闷胁胀,恶心厌食,咽干口苦,或口中黏腻,头关节酸痛,小溲短赤。西医确诊为白塞病,服用疏肝祛湿的效果不佳。

【证候】

胸闷胁胀,恶心厌食,咽干口苦,或口中黏腻,头关节酸痛,小溲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辨证要点】

眼干,口干,牙齿枯脱,皮肤干燥,关节隐痛,干咳少痰。舌红少津,光剥无苔或有裂纹,脉沉细或细数。

【方药】健脾散邪汤加减。

生栀子10g,黄芩10g,通草6g,车前子10g(包煎),柴胡6g,当归10g, 生地黄12g,生甘草10g,黄连3g,干姜3g,制半夏10g,党参10g,大枣5枚。

【方解】生甘草补中益脾胃,使脾胃之气复职,既生化气血,又可清热,黄连、黄芩、生栀子具有苦寒泻火之功,通草、车前子清热利湿,使湿热从水道排出:半夏、干姜以辛热散结,宣畅气机,使湿热之邪无内居之处;肝经有热,易耗伤阴血,加用苦寒燥湿,再耗其阴,故用生地黄当归养血 ,以使标本来顾;党参、大枣补中, 与甘草相用,以扶正祛邪,正气得复,不为邪虐,共为佐药。柴胡,是为引诸经药人肝,为使药。 纵观全方,泻中有补,利中有滋,以使火降热清,湿浊分清,循经所发诸证乃可相应而愈。”

查看更多北京其他生活服务信息

免责声明:此信息系发布者(UID:693110)自行发布,本站是服务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及合法性由该发布者完全负责。

© lieju.com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