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点击搜索

发布

在古代人们也得红斑狼疮么

区域:
北京 > 昌平 > 城北
红斑狼疮在我国古代医学文献中没有确切的同义病名,但从红斑狼疮的主要临床表现来看,则可在祖国医学文献中查到类似的记载。

聯絡:gymjt1

皮肤损害方面

早在东汉时期(公元200年左右),张仲景著的《金匮要略》一书中有阴阳毒病篇,记载了“阴阳毒”,有“面赤斑斑如锦纹”、“面目青”、“身痛如被杖”,描述了面部有红斑或红色花纹状斑及全身疼痛等表现。隋代《诸病源候论》、元代《丹溪心境》记载阴阳毒还有发热、手指发冷的。

《诸病源候论》载有“赤丹者,初发疹起,大者如连钱,小者如麻豆,肉上粟,如鸡冠,肌理由风毒之重,故使赤也。”其描述了红色皮疹、斑和红斑,大小不一,可如粟米、绿豆、钱币形状,有的像红色的鸡冠。以上有关皮疹的描述,与红斑狼疮的红斑皮疹即盘状红斑皮损颇有相似之处。

《诸病源候论》记载有:“温病始发,出于肌肤,斑烂隐疹,如锦纹也。”与红斑狼疮急性期高热伴有红斑皮疹相近。

明代申拱良著《外科名玄》一书中记有“日晒疮”病名,认为由于受酷日暴晒可出现皮肤病损。此记录似包含有红斑狼疮在内的光敏感性日光性皮肤病。

皮下出血、紫斑、紫癜,中医称之为肌衄。明代戴元礼所著《证治要诀》首先记载了肌衄。同时期陈实功所著《外科正宗》一书中有皮下紫斑记载,据其形态取名葡萄疫,“葡萄疫其患……郁于皮肤不散,结成大小青紫斑点,色若葡萄,发在遍体头面”。《医宗金鉴》中言其“发于遍其,为腿胫居多”。以上描述其紫葡萄色的紫斑多发于腿部,似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皮肤血管炎有关。

至于“蝴蝶丹”一词可能出自近代医学家所提,我国古代医学文献中并无此记载。

关节和内脏病变

多关节炎(痛)是红斑狼疮又一大主症,而和肌肉疼痛、肿胀,可能伴有发热,在中医归入“痹病”、“痹证”、“周痹”和“风湿”的范畴。有关描述在中医重要著作诸如《黄帝内经》、《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景岳全书》等文献中有甚多记载。

红斑狼疮关节、肌肉疼痛可出现于疾病的全过程,而以急性期为著。全身大小关节、四肢和腰背肌肉均可累及,相似于中医的“周痹”,即周身气血阻滞的痹病。

“周痹”一词早出于《灵枢经》,谓“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髓脉以上,髓脉以下……”,“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分裂肿痛”,“此肉不在脏,而外来发于皮,独居分血之间,真气不能周,故名曰周痹”。

《临证指南医案》则描述周痹谓“风湿相搏,一身尽痛……外寒里热,痛极发厥,此属周痹”,“风湿化热,蒸于经络,周身痹痛,舌干咽燥,津液不得升降,营卫不能宣通”。

分析古书对周痹的记载,可见周痹病位在十二经脉、大络、血脉之中,分肉之间,周身上下。病因为风、寒、湿三气的侵袭,为游走性疼痛,四肢上下流走而痛,或者也可能不痛,发热外寒里热、舌干咽燥、四肢厥冷等。古代医家描述的周痹与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和类风湿关节炎均颇为相似。

《金匮要略》所述的“水流在腋下”的悬饮证,古代有“心水”、“饮积心下”的心水证,应该指的是胸腔积液、心包积液。

《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载的腰痛腰冷、小便自利的肾着证,以及面目肿大,跗肿,甚至小便不通、腹满、腹大而肿的水肿证,应为肾炎和低蛋白血症的表现。

由于红斑狼疮为多器官、多系统受累的疾病,因此除上述临床表现外,如以心脏损害为主,表现心悸气短者,属“心悸”、“怔忡”;如神经精神系统突出者,则属于“脏躁”;病久而多脏器病损,出现一派虚像者,则属“虚损”范围。

查看更多北京其他生活服务信息

免责声明:此信息系发布者(UID:750332)自行发布,本站是服务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及合法性由该发布者完全负责。

© lieju.com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