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点击搜索

发布

2019新茶白毫银针价格

区域:
北京 > 密云 > 密云周边
类别:
食品饮料/副食品
单价:
1 元
公司:
瑞尚茶业
  瑞尚茶业整合六大茶类数十处原产地资源,破除原产地边界限制,立足茶叶本身,专注茶叶的线上销售与服务,建立“瑞命、尚诚、知茶、乐业”的互联网茶叶品牌;诚心做正宗茶,珍视每一叶自然茶,服务每一位爱茶者。瑞尚茶业微信:81366879,订购电话:15688879247。喝一杯好茶,不枉真心一叶。
  瑞尚茶业,源出产地名山,广结天下茶客。瑞尚茶业整合各大茶类数十处原产地资源,诚心做正宗茶,珍视每一叶自然茶;破除地域间隙,专注茶叶线上销售与服务,更方便得服务每一位爱茶者。
  每一叶茶都值得我们细细考究,从山场、时令、采摘、工艺、贮藏、包装,到观形、冲泡、闻香、品味、回念等都有其“魂韵”。每一位爱茶者都是志同道和人,同于质,和于气,以茶养神,非王非霸,中庸合圣。在瑞尚,茶是舟,载着一份情结——诚!人爱茶,可得茶之爱;茶爱“千秋大业”,名留青史传万载;茶亦喜“万丈红尘”,嬉乐众生千万相。
  瑞尚茶业,瑞命、尚诚、知茶、乐业!
  茶之为饮,发乎于神农氏,历史长河中悬宇璀璨,传承千载,至于今世却多有鱼目,珍珠难寻。求真承宗者,追寻古法制茶,广传茶道本味,是为瑞命!诚于茶,不负天赐仙粮;诚于人,不虚不欺不骗,是为尚诚!求寻茶道甚久,走游名山大川,一芽一叶尽知其源,一饮一香皆感魂韵,是为知茶!志于茶,乐其间,不以茶苦,不为客伤,不厌制繁,终日倚茶为人茶,是为乐业!
  产地高度、白茶干度、泡茶温度,教你如何把握选茶泡茶的尺度!
  《1》
  《红楼梦》在曹雪芹的笔下,“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偌大的大观园,化成黑纸白字的几十万字,多少灵魂翩跹而过,留下多少叹息。
  重新翻阅,晴雯的命运令人感叹——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大观园形形色色的人物,晴雯不是出彩的一个,也不是着墨多的一个。
  偏偏那股掌握不好“度”的偏执,成为掩卷叹息的一颗心尖痣。
  她总是锋芒毕露,从外貌到待人处世,都仿佛一把开了刃的刀剑。
  小丫鬟偷东西,不顾他人的劝阻,撑着重病的身姿也要将她赶走。
  明明她只是嫉恶如仇的性子,却因为掌握不好处世的“度”。
  “刻薄”、“以大欺小”的做法,落在旁人眼中,反倒成了心胸狭隘的话柄。
  晴雯不被理解,病上加病,却不想自己的这一遭,园中平添了多少敌意的眼睛。
  后,旁人一句轻飘飘的“就看不惯她那荡样”,王夫人将她赶出园。
  不知晴雯后,回顾一生,会不会后悔过对“度”的把握。
  想必,以她刚烈性子,当是不悔。
  然而晴雯伊人已逝,“度”,却成了经久不衰的话题。
  活在世间,处处离不开对“度”的把握——
  雨水润物细无声,泛滥则会成灾;阳光照耀万物,过于强烈则会酿祸。
  选茶泡茶,同样进退有“度”。
  《2》
  选茶:产区海拔的高“度”,过犹不及
  “度”,有计量单位名称的含义,角度,维度,以及高度。
  购买白茶,产区海拔高度很重要!
  “高山云雾出好茶”的俚语,相信已经人人耳闻。
  然而,新入门的茶友,却常常摸不透——
  高山,该是多高的海拔?云雾,又该是怎样的云雾?
  高山茶的概念,说起来轻巧,细细一捋,处处模糊。
  但别担心,白茶树合适的海拔,同样有理可据。
  浙大的教授,将浙江一带生长在高山500-900米之间的茶定义为高山茶。
  而江浙一带的山,常常在1900-2100米的海拔区间。
  以此对应,福鼎地区种植在600-900米之间的白茶树,即被称之为高山白茶。
  许多茶友抱有一种天真的心态——“茶树的海拔,应该越高越好。”
  然而,海拔的高度,同样是白茶树需要权衡的一个“度”。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便会下降0.6摄氏度。
  茶树喜阴喜湿,600-900米之间的海拔高度,正好能为白茶树营造适宜的温度。
  此时,昼夜温差较大,是茶树成长的一大助力。
  然而,海拔超过一个“度”,900米以上的高山温度,已经成为茶树生长的阻碍。
  于此同时,阳光,也成为了白茶树生长的“拦路虎”。
  观察高山,常常能发现,高山的云雾,往往拦截在高山的中上部分。
  反倒是海拔过高的山地,光秃秃的,没有云雾的保护。
  此时,超出900米的高山地区,迎接着极强的紫外线。
  在强烈的日晒下,人的肌肤尚且难以承受,更何况是身娇体软的茶树嫩叶。
  海拔过高的地区,即使有白茶树苟延残喘,它长出的叶片也品质下滑——
  叶片中的茶氨酸被紫外线大量破坏,叶绿素也过早分解。
  海拔过高的白茶树,制成的白茶往往生苦生涩,并非好茶。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好的白茶,并非诞生在高的山尖。
  品质的白茶,生长在云雾缭绕的高山产区。
  这个并非山峰的高处,也并非山脚低处。
  此处的云雾保护茶树,又漫射阳光,给予白茶树充分的成长条件。
  选茶,高山白茶虽好,但海拔却并非越高越好。
  ​
  《3》
  选茶:白茶干“度”,8.5%的严格标准
  “度”,同样有表明物质相关性质所达到的程度,浓度、热度,甚至干度。
  干度之于白茶,是品质基础中的基础。
  而白茶的产区已定,观察白茶的品质,是重中之重的大事。
  且不说品类,也不提春秋茶季,得先观察白茶基础的指标“干度”,即含水量。
  品质的白茶,首先必然得做到干度达标。
  尤其白茶,它是一种将含水量清清楚楚标明在国标的茶类。
  足以看出,合格的干度之于白茶,有着怎样重要的作用。
  白茶,作为一种能够久存的茶类,经得起多年储存的基础,便是含水量。
  含水量是它的生命线,当水分越过8.5%的分水岭,茶叶便很容易受潮变质。
  白茶一旦受潮,品质再难挽回,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白茶品质跌落谷底。
  受潮变质的白茶,叶片中的水分会以露珠的形势析出叶片表面。
  与此同时,茶叶中的丰厚内质和茶香也会跟着一起流逝。
  日积月累,这些变质的白茶茶香寡淡,滋味单薄,绝非好茶。
  故而选茶,必须牢牢把控白茶的干度。
  干度达标的白茶,叶片较为紧绷,色泽颜色呈现深绿,芽头光滑而直挺,白毫顺滑,仿佛羊绒毛衣般的质感。
  上手一摸,芽头较为坚硬,芽尖扎手,叶片十分干燥,轻轻一捻,就碎成粉末状。
  而干度不达标的白茶,叶片稍稍舒张,颜色也相对较浅,偏向黄绿浅绿。
  同样是上手感受,干度不对的茶,芽身粗糙,毫毛杂乱,手感更软,叶片难以碎裂。
  冲泡,也是感受白茶的干度是否达标的方式。
  这是为了检测茶叶的耐泡程度。须知,干度不达标的茶,并不耐泡!
  藏在叶片中的水分,此时便开始祸害茶叶的滋味。
  若是一款茶叶,只能勉强冲泡四五次。
  再往后冲泡,这茶呈现出香气淡、滋味寡的模样,是干度不达标的白茶!
  选茶,干度同样是硬指标,牢记8.5%以下的含水量!
  《4》
  泡茶:泡茶浓“度”,仔细权衡。
  “浓”度超标的茶,是许多人对茶的错误印象。
  这些浓度超标的茶,常常出现在长辈手中——
  一杯茶,在玻璃杯中从早跑到晚,茶叶厚厚地堆积在底部,淹没过半的玻璃杯。
  浓度超标的茶,还常常出现在味觉迟钝的茶友手中——
  他们将好好的茶叶久久闷泡,浸泡得苦涩浓酽,“不苦不涩不是茶”嘛!
  然而,浓度超标的茶是何模样?
  苦、涩、抿上一口,舌尖便被苦涩浸泡得哀嚎。
  肠胃不好的人喝上几口,胃部甚至会有些不舒服的感受。
  要知道,苦和涩,是所有茶叶闷泡后都会产生的滋味。
  当投茶过多,或是浸泡时间太长,茶叶中“苦涩”的茶多酚和咖啡碱全线释放。
  此时的茶汤,苦涩的滋味掩盖了茶叶的其他滋味。
  苦涩的茶多酚和咖啡碱,是茶叶中傲娇的存在。
  茶多酚适量,能够帮助身体抗氧化,调血脂,人体内过多的自由基,保护细胞膜的结构。
  咖啡碱适量,也能够帮助提神,疲惫的时候,一杯清茶足以疲惫。
  同时,这两种物质,都具有解热镇痛的效果。
  然而,凡事有度。
  一小杯茶汤,融入了过多的茶多酚和咖啡碱,味蕾苦涩便罢,健康还有风险。
  首当其冲——过量的茶多酚,会对胃部造成刺激。
  许多茶友的肠胃较弱,乍一下接触到浓茶,很容易引起不适。
  紧接着,过量的茶多酚和咖啡碱,提神效果过犹不及,反倒影响睡眠。
  更可怕的是,过量的茶多酚有引起痛风的危险。
  追求浓茶的“浓”度,是对味蕾的负担,更是对身体的负担。
  浓茶一杯,不能养生,反倒伤身。
  过浓的茶,不合时宜。
  冲泡白茶,浓“度”需要谨慎把握,110ml的盖碗搭配5g干茶,刚刚好。
  《5》
  泡茶:泡茶温“度”,100度佳!
  泡茶的后一个度,当属温度。
  水温,是茶友泡茶时争执不下的话题。
  但对白茶,无论新白茶还是老白茶,盖碗冲泡,佳的温度,必然是100度。
  优质白茶的内质,谨慎地锁在茶叶内部,开启这个内质宝箱的钥匙,便是沸水。
  鲜爽的茶氨酸,清甜的茶多糖,带来些许苦涩滋味的茶多酚和咖啡碱,它们藏在叶片中。
  此时,只有在沸水地浸泡下,这些主导茶汤滋味的因素,才能有序地浸出。
  温水泡茶或者冷水泡茶,达不到白茶想要的“温度”,茶汤中便多出遗憾——
  温水或冷水,难以唤醒内物质丰厚的白茶,水浸出物只析出一点点,滋味零星。
  若是茶友在温水和冷水的基础下,选择闷泡白茶。
  此时,茶汤中只会满溢不在意温度的茶多酚和咖啡碱,茶汤苦涩,难以言喻。
  同时,泡茶的温度100度,更是为了激发白茶的珍贵香气。
  白茶内部,众多构筑茶香的芳香醇类物质,有高中低沸点之分。
  品白茶,若是茶香不能全线激发,闻香品茶,顿时失去了应有的乐趣。
  冷水和温水,只能激发白茶内部的中低沸点的茶香,高沸点的茶香白白浪费。
  唯有沸水,一视同仁。
  高温催发白茶高沸点的茶香,等出汤时稍稍冷却,中低沸点的茶香应温而出。
  茶香曼妙,层叠多变,这才是白茶拥有的香气!
  弄错泡茶的“温度”,白茶的香气寡淡不说,茶汤的滋味还有欠缺——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选对泡茶的温度,好茶滋味,才能重重氤氲,茶香悠远。
  《6》
  茶中滋味万千,掌握不好“度”,却容易让好茶的滋味全面崩溃。
  选茶时产地过高,白茶的滋味涩而苦。
  白茶干度不达标,储存埋下长久的隐患。
  追求茶汤浓度,只是沉溺在苦涩的茶汤中自欺欺人。
  而泡茶温度有别,茶汤的滋味全然不同。
  度,是一把尺子,衡量一杯茶汤的终表现。
  尺度改变一杯茶,而这把尺,便握在茶友手中。
  度量衡,浓涩甘。
查看更多北京生活消费品信息

免责声明:此信息系发布者(UID:646489)自行发布,本站是服务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及合法性由该发布者完全负责。

© lieju.com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