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华图公务员考试热点地震之后是骂街还是援助
热点概述
自地震发生以来,从中央领导到前线救援人员,都在把挽救生命放在的位置。现在看来,这次地震导致的后果,虽远远不如汶川地震那么严重,却仍受到全国人民乃至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几天来,从央视的不间断直播,报纸不惜版面的详细,再到网络上的各种信息的会聚,都有一个主题:抗震救灾!也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这有些“反应过度”了。
当芦山地震发生后,在大的网络信息集散地——微博上,出现了两个舆论场。
一边,主流的声音是祈福、救援、募捐、献血;一边,也有极少数网友,在没有根据地制造杂音和传播虚假事实。包括“地震局只有千分之一预算用作预测”、“当地政府在救援方面无作为”,甚至要求中国红十字会“滚出雅安”。
网友“雅杰露水”发现,就在地震救援如火如荼时,“网上涌现出了许多道德义士”。“骂红会,骂官员说话,骂捐款的,骂不捐的……”
距离救援的黄金72小时只剩30多小时,现在的全中国是雅安时刻。我们能做什么?网友“天窗的格子阳光”的回答掷地有声:“先救人!”
地震以来,“中青舆情监测室”微博不断发布“救援整点关键词”,每小时都告诉大家新信息:“普通人能做什么?不要自行前往救援,请联系指挥中心,接受统一调度;根据前方传来的需求信息,力所能及地捐款、捐物;不传谣、不信谣,在纷繁的信息海洋中保持冷静的头脑;学习储备地震常识,就是减少下一次伤亡的源头。”
在当下,微博能够释放出的能量是惊人的。在美国波士顿马拉松发生爆炸后,外媒也反思社交网络是把“双刃剑”:“一场灾难发生后的5分钟内,推特作出的贡献大,12小时后它开始帮倒忙。”
如果用在求援、救助上,微博重如泰山;如果用在不顾事实的质疑、骂街甚至造谣上,微博轻如鸿毛。
舆论“反应过度”,有个重要原因,和现在微博等自媒体的勃兴相关。微博等平台成了救灾的重要信息源,大量志愿者、当地民众发布震后图片,开列灾区紧缺物资清单等,这些信息的出现,扩展了灾区的实情,传递了救助的温暖,让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个体的生命价值因而也更被看重。灾区每个具体生命的悲欢,更加触动人们的心灵,唤醒了社会更多的爱心和行动。
进入“微时代”,个体生命的价值必然会越来越受重视。每一个生命遭遇的不幸,都有可能激起舆论的强烈反弹,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而在一些重大灾难之后,舆论的“过度反应”也可能将会是常态,我们需要适应这个趋势,而不是因灾后大规模捐赠的信息公开应该做得更细致,并形成一个公开机制。灾区对所接收到的救灾款物,一一列清,定时公布物资去向,接受社会监督。
芦山地震之后,社会援助热情高,捐钱还是捐物,曾经一度困扰很多人。除了信息掌握不够、不确定哪种更切合灾区需要之外,有人担心自己捐的钱物,能否真正发挥作用。民政部门的提醒很有必要,但要民众的顾虑,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自地震发生以来,从中央领导到前线救援人员,都在把挽救生命放在的位置。现在看来,这次地震导致的后果,虽远远不如汶川地震那么严重,却仍受到全国人民乃至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几天来,从央视的不间断直播,报纸不惜版面的详细,再到网络上的各种信息的会聚,都有一个主题:抗震救灾!也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这有些“反应过度”了。
当芦山地震发生后,在大的网络信息集散地——微博上,出现了两个舆论场。
一边,主流的声音是祈福、救援、募捐、献血;一边,也有极少数网友,在没有根据地制造杂音和传播虚假事实。包括“地震局只有千分之一预算用作预测”、“当地政府在救援方面无作为”,甚至要求中国红十字会“滚出雅安”。
网友“雅杰露水”发现,就在地震救援如火如荼时,“网上涌现出了许多道德义士”。“骂红会,骂官员说话,骂捐款的,骂不捐的……”
距离救援的黄金72小时只剩30多小时,现在的全中国是雅安时刻。我们能做什么?网友“天窗的格子阳光”的回答掷地有声:“先救人!”
地震以来,“中青舆情监测室”微博不断发布“救援整点关键词”,每小时都告诉大家新信息:“普通人能做什么?不要自行前往救援,请联系指挥中心,接受统一调度;根据前方传来的需求信息,力所能及地捐款、捐物;不传谣、不信谣,在纷繁的信息海洋中保持冷静的头脑;学习储备地震常识,就是减少下一次伤亡的源头。”
在当下,微博能够释放出的能量是惊人的。在美国波士顿马拉松发生爆炸后,外媒也反思社交网络是把“双刃剑”:“一场灾难发生后的5分钟内,推特作出的贡献大,12小时后它开始帮倒忙。”
如果用在求援、救助上,微博重如泰山;如果用在不顾事实的质疑、骂街甚至造谣上,微博轻如鸿毛。
舆论“反应过度”,有个重要原因,和现在微博等自媒体的勃兴相关。微博等平台成了救灾的重要信息源,大量志愿者、当地民众发布震后图片,开列灾区紧缺物资清单等,这些信息的出现,扩展了灾区的实情,传递了救助的温暖,让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个体的生命价值因而也更被看重。灾区每个具体生命的悲欢,更加触动人们的心灵,唤醒了社会更多的爱心和行动。
进入“微时代”,个体生命的价值必然会越来越受重视。每一个生命遭遇的不幸,都有可能激起舆论的强烈反弹,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而在一些重大灾难之后,舆论的“过度反应”也可能将会是常态,我们需要适应这个趋势,而不是因灾后大规模捐赠的信息公开应该做得更细致,并形成一个公开机制。灾区对所接收到的救灾款物,一一列清,定时公布物资去向,接受社会监督。
芦山地震之后,社会援助热情高,捐钱还是捐物,曾经一度困扰很多人。除了信息掌握不够、不确定哪种更切合灾区需要之外,有人担心自己捐的钱物,能否真正发挥作用。民政部门的提醒很有必要,但要民众的顾虑,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