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学历 决定了你有没机会进入职场 更代表了你对人生的议价权
前段时间,微博上有个话题上了热搜:学历真的影响找工作吗?
看到这个话题,我的反应是:这是什么蠢问题?都2020年了,总不至于还有人鼓吹“学历无用论”吧?
好奇之下,我点开了评论,结果发现,评论中不乏“能力比学历更重要”的言论:
“为什么一定要找工作?当老板不好吗?”
“一个人重要的还是能力。”
“学历是找工作的块敲门砖,但并不是决定工作好坏的因素。说到底,还要靠自己的能力大小,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但真实的情况是,没有学历,你连展示能力的机会都没有。
知乎上有个资深HR说,自己入行五六年,看过的简历超过3万份,工作态度却经历了从“勤快”到“懒惰”,从“积极”到“消极”的转变。
刚毕业时,他很在意自己的工作成果,会考虑用各种方法选到适合岗位的人才。
他认为,学历不是决定能力的证明,为了不漏掉的应聘者,他会花大量时间细看每个人的简历,只要简历不是稀烂,都会给个机会来见一见,万一有料呢?
但是在他次向领导汇报招聘成果时,事情有了转折。
他把精心筛选出的20个面试者简历,整理好发给领导看,并且自认为这些人在基本素质、面试表现方面都没问题,只要领导一点头,他就发offer庆功了。
没想到领导直接把他的汇报人数减到了拟录用7人,备用3人。
没错,领导筛选出的这10个人,全是高学历者,丝毫不过问其他人的表现如何、素质亮点在哪,就这样把他两三个月的成果否决了。
领导给他的答复是:越高的学历,越好的毕业学校,出现优质专业人才的几率就越大,明明公司简历库里不缺这种大概率的人才,何必要浪费时间从率较低的人里去寻找?
刚开始,他并不认同领导的观点,但在一次又一次的“对抗”中,他竟然渐渐接受了。
因为面试需要时间成本,随着工作任务越来越重,他只能选择一种能够在单位时间内获取更多合适人选的手段:在成堆的简历中,筛出学历高的,丢弃学历低的。
你把学历当废纸,别人就把你的简历当垃圾。
金子的确总是会发光,但如果金子被丢到垃圾堆里不见天日,不仅发不了光,还会变臭。
别人明明有干净的金子用,为什么要去垃圾堆里捡臭金子?
02
我有一个业务能力很强的朋友小正,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后只上了一个大专院校。
前段时间,她因为一些私人原因需要换工作,原以为自己专业水平过硬,也有了几年的经验,要找个好工作应该不难。
没想到,她还是在找工作时,因为学历问题屡屡受挫。
面试到第10家公司时,HR已经决定要录取她了,却在谈薪资时反转了事态。
小正提出的期望薪资是10K,但HR只给9K。
谈判了一番,HR还是不太同意,后说了一句:“其实你也不是我们的选择”(因为学历低于其他候选人)。
小正觉得这句话有些刺耳,倔脾气一上来,就决定不去了。
其实HR阅人无数,一看就知道你是不是真的有料,一直耗着不答应,不过就是想拿学历说事,给个相对低一点的工资,把你招进去。
小正也深知自己是学历不够吃了亏,虽然嘴硬一点,但心里还是服气的。
她说,虽然自己内心不认同面试官只看学历的做法,但学历不足的确会让人缺乏底气。
跟小正聊完之后,我发现了一个扎心的真相:我们所有的努力,不过是为了让自己在找工作时,拥有更多的议价权。
学历越高,对薪酬的议价话语权就越强。
MBA中国网对此也做过类似的统计:
数据显示:学历越高,实际签约薪酬越接近毕业生期望值;而学历较低,则更接近用人单位认可的标准。
除了与社会准入门槛紧密相关,读书更本质的价值,其实是让人拥有议价能力,从没有选择到可以选择。
这也是为什么考研报名人数连年攀升,到2020年已经突破300万的重要原因。
那些说学历不重要的人,大多只是嘴上说说,心里却比谁都想拥有。
学历这东西,和钱是一样的,只有你拥有了,才有资格说它不重要。
03
去年,香港一部拍摄于10年前的真人纪实片《富翁大作战》,突然在网上火了起来。
节目中,导演邀请了一些社会精英,如上市公司CEO、富二代、律师等,体验一周流浪汉、环卫工人等普通人的生活。
其中,体验环卫工生活的精英田北辰,刚开始盲目自信地认为,只要有能力,即便是落入贫困,也可以改变命运。
然而,体验了不到2天,他就真切地感受到资源匮乏的残酷性。
当他住在不足15尺的“豪华笼屋”里,每天的生活费只有50元,却要做着9小时令人厌恶的工作时,他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未来。
他说,这两天,自己只想着吃东西,完全没有什么盼望,努力工作只是希望吃顿好的。
《富翁大作战》里,从那些奔忙的人身上,你会发现,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过得没有希望,永远处在没有更多精神追求的状态。
就像一位住在笼屋里的阿伯说的:“我们没有选择。”
田北辰对此总结道:“经历过之后,我才理解,很多人不仅仅是希望有尊严那么简单,而是没有机会去问有没有尊严,因为没有一技之长、随时可取代的他们,没有议价能力。”
记得《奇葩说》里也有一个类似的辩题:感兴趣的工作总是996,我该不该886(说再见)?
薛兆丰一语道出了职场的真相:
关于996,看的是在一个企业里,面对老板,你有多大的议价能力,有多大的议价权。
如果你在别处有的是机会,你可以跟老板说,我拜拜了,除非你提高工资。但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就只能认清现实,提高自己的议价权。
你的工作能力,代表着你进入职场后,对老板的议价权。而你的学历,不但决定了你有没有机会进入职场,更代表了你对人生的议价权。
学历越高,你的议价权就越大,学历越低,就只能日复一日地,在看不到任何前途的工作中循环往复着。
没有人生议价权,才是可悲的。
04
或许有人会反驳,这个世界上,也有很多没读过书,一样过得不错的人。
比如,两个文盲夫妇,每天晚上到街边摆烧烤摊,一天纯利润就高达2000元,轻轻松松就在市区买了三套房。而大学毕业生一出来,工资才几千块,谁说学历就一定重要了?
精读君在终身成长词典的词条《1154:幸存者偏差》中解释过,这是一种只考察幸存者特征造成的判断偏差。
日常生活中,由于成功者的能见度,压倒性地高过失败者,人们总会系统性地高估获得成功的希望,这就是幸存者偏差。
那些鼓吹“学历无用论”的人,只看到经过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
且不论摆烧烤摊的钱赚得有多辛苦,如果这个钱那么好赚钱,大家早就摆摊了。
卖烧烤发家致富的是幸运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这是一个概率问题。
还有人会拿坊间流传的一个故事来反驳:
联合利华引进了一条香皂包装生产线,结果发现这条生产线有个缺陷:常常会有盒子里没装入香皂。
为了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他们请了一个学自动化的博士后设计一个方案来分拣空的香皂盒。
博士后成立了一个十几人的科研攻关小组,综合采用了机械、微电子、自动化、X射线探测等技术,花了90万,成功解决了问题。
当生产线上有空香皂盒通过时,两旁的探测器会检测到,并且驱动一只机械手把空皂盒推走。
中国南方有个乡镇企业也买了同样的生产线,老板发现这个问题后大为发火。小工很快想出了办法,花190块钱在生产线旁边放了一台大功率电风扇猛吹,于是空皂盒都被吹走了。
对此,“学历无用论”者总结道:知识并不一定都是生产力,学历不够的人很有创造力。
知乎答主Falcon Leo说,读过书的人,稍微动动脑子就知道这个故事有漏洞:
先不说联合利华可不可能摆个电风扇在生产线边上吹盒子,即使它这么做了,那么多生产线,每一条雇佣一个工人捡盒子,一年的工资奖金加起来也不止90万。
学历代表的并不仅仅是一张纸和你读过多少书,而是你在过往的学习中,通过自己的深入研究,总结出一套属于自我的逻辑思维。
这思维里就包含了面对问题时,如何分析、如何权衡利弊、如何寻找突破点,以及如何论证并得出结论。
当你掌握了属于自己的方法论,练就了强大的精神世界,才能把这些能力付诸于工作,并取得成功。
真正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不是学历那张纸,而是在追求学历的过程中,你通过学习塑造的眼界和格局。
05
记得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有位世界500强的HR在面试时,对强调能力的低学历者说过一句话:你先用你的能力,拿一个好的学历再说。
这个社会残酷的现实就是:对普通人而言,学历上差一点,就少了很多选择权,人生就差一大截。
虽说学历决定起点,能力决定终点。
但没有起点,要比别人花费更多的精力,才有可能到达终点。
咬紧牙关拼一个文凭出来,真的太重要了。
后,将龙应台对安德烈说的那句话,送给我们和我们的孩子:
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要你和别人比成绩。
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看到这个话题,我的反应是:这是什么蠢问题?都2020年了,总不至于还有人鼓吹“学历无用论”吧?
好奇之下,我点开了评论,结果发现,评论中不乏“能力比学历更重要”的言论:
“为什么一定要找工作?当老板不好吗?”
“一个人重要的还是能力。”
“学历是找工作的块敲门砖,但并不是决定工作好坏的因素。说到底,还要靠自己的能力大小,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但真实的情况是,没有学历,你连展示能力的机会都没有。
知乎上有个资深HR说,自己入行五六年,看过的简历超过3万份,工作态度却经历了从“勤快”到“懒惰”,从“积极”到“消极”的转变。
刚毕业时,他很在意自己的工作成果,会考虑用各种方法选到适合岗位的人才。
他认为,学历不是决定能力的证明,为了不漏掉的应聘者,他会花大量时间细看每个人的简历,只要简历不是稀烂,都会给个机会来见一见,万一有料呢?
但是在他次向领导汇报招聘成果时,事情有了转折。
他把精心筛选出的20个面试者简历,整理好发给领导看,并且自认为这些人在基本素质、面试表现方面都没问题,只要领导一点头,他就发offer庆功了。
没想到领导直接把他的汇报人数减到了拟录用7人,备用3人。
没错,领导筛选出的这10个人,全是高学历者,丝毫不过问其他人的表现如何、素质亮点在哪,就这样把他两三个月的成果否决了。
领导给他的答复是:越高的学历,越好的毕业学校,出现优质专业人才的几率就越大,明明公司简历库里不缺这种大概率的人才,何必要浪费时间从率较低的人里去寻找?
刚开始,他并不认同领导的观点,但在一次又一次的“对抗”中,他竟然渐渐接受了。
因为面试需要时间成本,随着工作任务越来越重,他只能选择一种能够在单位时间内获取更多合适人选的手段:在成堆的简历中,筛出学历高的,丢弃学历低的。
你把学历当废纸,别人就把你的简历当垃圾。
金子的确总是会发光,但如果金子被丢到垃圾堆里不见天日,不仅发不了光,还会变臭。
别人明明有干净的金子用,为什么要去垃圾堆里捡臭金子?
02
我有一个业务能力很强的朋友小正,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后只上了一个大专院校。
前段时间,她因为一些私人原因需要换工作,原以为自己专业水平过硬,也有了几年的经验,要找个好工作应该不难。
没想到,她还是在找工作时,因为学历问题屡屡受挫。
面试到第10家公司时,HR已经决定要录取她了,却在谈薪资时反转了事态。
小正提出的期望薪资是10K,但HR只给9K。
谈判了一番,HR还是不太同意,后说了一句:“其实你也不是我们的选择”(因为学历低于其他候选人)。
小正觉得这句话有些刺耳,倔脾气一上来,就决定不去了。
其实HR阅人无数,一看就知道你是不是真的有料,一直耗着不答应,不过就是想拿学历说事,给个相对低一点的工资,把你招进去。
小正也深知自己是学历不够吃了亏,虽然嘴硬一点,但心里还是服气的。
她说,虽然自己内心不认同面试官只看学历的做法,但学历不足的确会让人缺乏底气。
跟小正聊完之后,我发现了一个扎心的真相:我们所有的努力,不过是为了让自己在找工作时,拥有更多的议价权。
学历越高,对薪酬的议价话语权就越强。
MBA中国网对此也做过类似的统计:
数据显示:学历越高,实际签约薪酬越接近毕业生期望值;而学历较低,则更接近用人单位认可的标准。
除了与社会准入门槛紧密相关,读书更本质的价值,其实是让人拥有议价能力,从没有选择到可以选择。
这也是为什么考研报名人数连年攀升,到2020年已经突破300万的重要原因。
那些说学历不重要的人,大多只是嘴上说说,心里却比谁都想拥有。
学历这东西,和钱是一样的,只有你拥有了,才有资格说它不重要。
03
去年,香港一部拍摄于10年前的真人纪实片《富翁大作战》,突然在网上火了起来。
节目中,导演邀请了一些社会精英,如上市公司CEO、富二代、律师等,体验一周流浪汉、环卫工人等普通人的生活。
其中,体验环卫工生活的精英田北辰,刚开始盲目自信地认为,只要有能力,即便是落入贫困,也可以改变命运。
然而,体验了不到2天,他就真切地感受到资源匮乏的残酷性。
当他住在不足15尺的“豪华笼屋”里,每天的生活费只有50元,却要做着9小时令人厌恶的工作时,他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未来。
他说,这两天,自己只想着吃东西,完全没有什么盼望,努力工作只是希望吃顿好的。
《富翁大作战》里,从那些奔忙的人身上,你会发现,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过得没有希望,永远处在没有更多精神追求的状态。
就像一位住在笼屋里的阿伯说的:“我们没有选择。”
田北辰对此总结道:“经历过之后,我才理解,很多人不仅仅是希望有尊严那么简单,而是没有机会去问有没有尊严,因为没有一技之长、随时可取代的他们,没有议价能力。”
记得《奇葩说》里也有一个类似的辩题:感兴趣的工作总是996,我该不该886(说再见)?
薛兆丰一语道出了职场的真相:
关于996,看的是在一个企业里,面对老板,你有多大的议价能力,有多大的议价权。
如果你在别处有的是机会,你可以跟老板说,我拜拜了,除非你提高工资。但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就只能认清现实,提高自己的议价权。
你的工作能力,代表着你进入职场后,对老板的议价权。而你的学历,不但决定了你有没有机会进入职场,更代表了你对人生的议价权。
学历越高,你的议价权就越大,学历越低,就只能日复一日地,在看不到任何前途的工作中循环往复着。
没有人生议价权,才是可悲的。
04
或许有人会反驳,这个世界上,也有很多没读过书,一样过得不错的人。
比如,两个文盲夫妇,每天晚上到街边摆烧烤摊,一天纯利润就高达2000元,轻轻松松就在市区买了三套房。而大学毕业生一出来,工资才几千块,谁说学历就一定重要了?
精读君在终身成长词典的词条《1154:幸存者偏差》中解释过,这是一种只考察幸存者特征造成的判断偏差。
日常生活中,由于成功者的能见度,压倒性地高过失败者,人们总会系统性地高估获得成功的希望,这就是幸存者偏差。
那些鼓吹“学历无用论”的人,只看到经过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
且不论摆烧烤摊的钱赚得有多辛苦,如果这个钱那么好赚钱,大家早就摆摊了。
卖烧烤发家致富的是幸运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这是一个概率问题。
还有人会拿坊间流传的一个故事来反驳:
联合利华引进了一条香皂包装生产线,结果发现这条生产线有个缺陷:常常会有盒子里没装入香皂。
为了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他们请了一个学自动化的博士后设计一个方案来分拣空的香皂盒。
博士后成立了一个十几人的科研攻关小组,综合采用了机械、微电子、自动化、X射线探测等技术,花了90万,成功解决了问题。
当生产线上有空香皂盒通过时,两旁的探测器会检测到,并且驱动一只机械手把空皂盒推走。
中国南方有个乡镇企业也买了同样的生产线,老板发现这个问题后大为发火。小工很快想出了办法,花190块钱在生产线旁边放了一台大功率电风扇猛吹,于是空皂盒都被吹走了。
对此,“学历无用论”者总结道:知识并不一定都是生产力,学历不够的人很有创造力。
知乎答主Falcon Leo说,读过书的人,稍微动动脑子就知道这个故事有漏洞:
先不说联合利华可不可能摆个电风扇在生产线边上吹盒子,即使它这么做了,那么多生产线,每一条雇佣一个工人捡盒子,一年的工资奖金加起来也不止90万。
学历代表的并不仅仅是一张纸和你读过多少书,而是你在过往的学习中,通过自己的深入研究,总结出一套属于自我的逻辑思维。
这思维里就包含了面对问题时,如何分析、如何权衡利弊、如何寻找突破点,以及如何论证并得出结论。
当你掌握了属于自己的方法论,练就了强大的精神世界,才能把这些能力付诸于工作,并取得成功。
真正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不是学历那张纸,而是在追求学历的过程中,你通过学习塑造的眼界和格局。
05
记得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有位世界500强的HR在面试时,对强调能力的低学历者说过一句话:你先用你的能力,拿一个好的学历再说。
这个社会残酷的现实就是:对普通人而言,学历上差一点,就少了很多选择权,人生就差一大截。
虽说学历决定起点,能力决定终点。
但没有起点,要比别人花费更多的精力,才有可能到达终点。
咬紧牙关拼一个文凭出来,真的太重要了。
后,将龙应台对安德烈说的那句话,送给我们和我们的孩子:
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要你和别人比成绩。
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