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 其实是一种即会被耗竭的知识产权资源
曾经我们以为时间无穷无尽,时间万物都无休无止,而事实上,待年华逝去,多年恍然大悟,身后一切已经悄然无影无踪,所谓的无尽,其实是假象,许多资源,人们当前可能觉得很多,但是其实,一直在减少。像石油,像大气臭氧层,像动物,还有一种,就是企业经常接触的商标,他其实并不是无穷尽的。
商标作为知识产权里面的头号大数据,其实早些年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注册了一两个字的组合名,而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品牌意识的提示,商标的不断注册挖掘,使得可使用或者注册的商标名称越来越少,Beebe和Fromer发表于Havard Law Review的研究发现:在美国,适合注册为商标的文本很可能马上就要用完了。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商标资源的缺乏很可能将抑制竞争、减损社会福利。
二位学者不辞辛劳,匹配了以下五组数据。一是的商标数据,包括来自1982年以前注册的20余万个专利、1982年后提交的600余万份专利申请以及200多万份决定书;二是大的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包含4亿余词。作者据此选出了当代美国常用的86000多个单词;三是2000年普查中出现的15万余个姓氏;四是Verisign提供的所有.com后缀的已注册域名;五是在将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相关成果与COCA匹配的基础上,筛选出了1万余个“新词语”。
而相信大家也很清楚,很多相近,意义,名称,谐音相同的,将无法被注册成功,这也意味着会被淘汰一部分的商标,词汇愈常用,则被注册为商标的比例越高:以排名前1000的词汇为例,已有超过80%成为了商标;还没有被“安排”上的,一般都是诸如“death”“difficult”等寓意不佳的词汇;姓氏方面亦存在类似的情况。另一方面,对于一般大众而言,琅琅上口的单音节词,也已被注册得差不多了。
当日,由于生活日化品种的繁多,商标的紧俏程度也不尽相同。其中,电子产品、服装、商业管理、文化娱乐及体育这几个类别是“重灾区”:常见词或姓氏基本都已经“沦为”商标。
首先,如果一个词被注册为商标,后来者不仅不能再使用这个词,他们也不能使用相近的词作为商标。文章以Jaro-Winkler距离作为相似程度的度量,以0.875作为阈值,结果发现:基于这一标准,常用词或姓名中,已被注册为商标的比例达到了接近九成!
那么说了那么多,当商标也变成一种罕见的商品,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呢?首先,重要的是经济将带来多方面的效率损失:诸多日常用语成为商标,意味着我们需要随时提防“角度清奇”的商标诉讼;其次,伴随商标数量的增加以及“退而求其次”的商标的增加,消费者的搜寻成本将相应增加;后,好听好记的商标耗尽,意味着新企业更难与在位企业竞争。在位企业的重心,或许也将因此由勠力创新转移到“靠商标吃商标”。
让商标重新成为“可再生资源”:提高申请费及更新费,并加紧将不使用的商标重新投入市场。这个虽然是一个方案,我们让商标转让变的更快捷,但是这往往需要等待很多的时间和经历,毕竟一个好的商标并不好找,适合的更少,当轮回了一圈,往往想找的商标非常苦难。
因此,所谓的无穷无尽的商标选择几乎其实是一个幌子,企业很多一直以为进看不中,明天还会有,但是事实上,人们一旦被拿去使用,你想再等机会,重新获得一个类似商标,几乎是不可能的了,市场会慢慢的将这些商标匹配到不同的企业中去,哪怕企业不想
商标作为知识产权里面的头号大数据,其实早些年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注册了一两个字的组合名,而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品牌意识的提示,商标的不断注册挖掘,使得可使用或者注册的商标名称越来越少,Beebe和Fromer发表于Havard Law Review的研究发现:在美国,适合注册为商标的文本很可能马上就要用完了。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商标资源的缺乏很可能将抑制竞争、减损社会福利。
二位学者不辞辛劳,匹配了以下五组数据。一是的商标数据,包括来自1982年以前注册的20余万个专利、1982年后提交的600余万份专利申请以及200多万份决定书;二是大的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包含4亿余词。作者据此选出了当代美国常用的86000多个单词;三是2000年普查中出现的15万余个姓氏;四是Verisign提供的所有.com后缀的已注册域名;五是在将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相关成果与COCA匹配的基础上,筛选出了1万余个“新词语”。
而相信大家也很清楚,很多相近,意义,名称,谐音相同的,将无法被注册成功,这也意味着会被淘汰一部分的商标,词汇愈常用,则被注册为商标的比例越高:以排名前1000的词汇为例,已有超过80%成为了商标;还没有被“安排”上的,一般都是诸如“death”“difficult”等寓意不佳的词汇;姓氏方面亦存在类似的情况。另一方面,对于一般大众而言,琅琅上口的单音节词,也已被注册得差不多了。
当日,由于生活日化品种的繁多,商标的紧俏程度也不尽相同。其中,电子产品、服装、商业管理、文化娱乐及体育这几个类别是“重灾区”:常见词或姓氏基本都已经“沦为”商标。
首先,如果一个词被注册为商标,后来者不仅不能再使用这个词,他们也不能使用相近的词作为商标。文章以Jaro-Winkler距离作为相似程度的度量,以0.875作为阈值,结果发现:基于这一标准,常用词或姓名中,已被注册为商标的比例达到了接近九成!
那么说了那么多,当商标也变成一种罕见的商品,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呢?首先,重要的是经济将带来多方面的效率损失:诸多日常用语成为商标,意味着我们需要随时提防“角度清奇”的商标诉讼;其次,伴随商标数量的增加以及“退而求其次”的商标的增加,消费者的搜寻成本将相应增加;后,好听好记的商标耗尽,意味着新企业更难与在位企业竞争。在位企业的重心,或许也将因此由勠力创新转移到“靠商标吃商标”。
让商标重新成为“可再生资源”:提高申请费及更新费,并加紧将不使用的商标重新投入市场。这个虽然是一个方案,我们让商标转让变的更快捷,但是这往往需要等待很多的时间和经历,毕竟一个好的商标并不好找,适合的更少,当轮回了一圈,往往想找的商标非常苦难。
因此,所谓的无穷无尽的商标选择几乎其实是一个幌子,企业很多一直以为进看不中,明天还会有,但是事实上,人们一旦被拿去使用,你想再等机会,重新获得一个类似商标,几乎是不可能的了,市场会慢慢的将这些商标匹配到不同的企业中去,哪怕企业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