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英语培训多少钱
近,“土豪”一词很火爆。苹果手机中有一款是金色,就被命名为“土豪金”。
《华尔街日报》中文版总编袁莉在网上问:“土豪英文怎么翻译?”引出无数网友的尝试,如newly rich, upstart, provincial tycoon,rural rich,vulgar tycoon,等。南大英文系教授但汉松借用一美国情景戏剧的名字,将其称作“Beverly Hillbillies”,颇为传神,将好莱坞富豪云集的比华利山庄(Beverly Hills)和土包子(Hillbillies)合而为一。只是加州比华利似乎离我们远了一些,容易造成认知上的混淆,所以影评人周黎明先生说,不如本地化一下,改作Beijing Hillbillies吧(北京土包子)。只是这么一来,北京之外的土豪们心里又不平衡了。混了半天,一翻译过来,自己怎么连土豪都不是?
为了照顾这些土豪们的情绪,有一个译文,叫rich rednecks.在美国南方,没文化的老土常被人称为“红脖子”(redneck),再加上有钱(rich),大概也就是土豪了吧。
每次这种网络新词的翻译,都能激起不少有趣的讨论。比如前些年,大家对于“不折腾”的翻译,就让人从多个侧面去认识这三个字到底指的是什么,是指"不要反反复"(Don't flip flop)、“不走岔路”(Don’t get sidetracked),还是"不要有什么大变化"(Don't start major changes)呢?后来有人翻作“No Z-turn”可谓音义俱佳,妙手偶得,但大部分情况下,不是所有的新词都能找到这样的对应。除了少数科技用语之外,语言和语言之间隔着文化几重山,只能类似而不能重合。有时候,外媒只是采用音译的办法,外加补充解释,以示中国特色。比如“城管”一词,在美国找不到对应的概念,所以就被一些美国直接说成“chengguan”。
这些中文热词的翻译,倒是从不同侧面,让人去琢磨一些新生的社会现象。“土豪”的翻译,让我联想到了人们对于先富起来的这群人心里都是什么滋味。包括我自己的翻译在内,大部分英译者阐释下“土豪”的内涵,是“有钱没教育”的暴发户。这个理解其实和大部分人在使用“土豪”一词的具体所指出入并不大,从翻译上说问题不大,但是从社会舆论上来看,这种理解却不是没有问题。
如果我们的理解是有钱的人一定就没有文化、穷人就一定有更好教育,那就一厢情愿了。在美国的学校里,好学区通常都在有钱人的学区。而讨论起学区资源分配的时候,一个常见的标准,是领取“免费或者低价午餐”学生的比例。在美国公立学校,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午餐是免费或者低价提供的。这个数据,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学区所在地富裕程度。但是这个数据又不是用来贬低贫穷学区孩子的,而往往是用来调整公共教育政策,以便让穷人的孩子,也有公平的机遇得到教育和发展。而富裕地区,因为支持教育投资的房产税,已经让富人的孩子有足够的资源,获得充分的社会流动性。
其实同样的对比在中国或者任何一个国家都一样存在。有钱人应该说有更好的资源,让其子弟受到更为良好的教育。所以有钱人下一代变成“有钱没教育”的“土豪二代”(我们姑且称之为土豪2.0吧)的几率应该更小一些。
《华尔街日报》中文版总编袁莉在网上问:“土豪英文怎么翻译?”引出无数网友的尝试,如newly rich, upstart, provincial tycoon,rural rich,vulgar tycoon,等。南大英文系教授但汉松借用一美国情景戏剧的名字,将其称作“Beverly Hillbillies”,颇为传神,将好莱坞富豪云集的比华利山庄(Beverly Hills)和土包子(Hillbillies)合而为一。只是加州比华利似乎离我们远了一些,容易造成认知上的混淆,所以影评人周黎明先生说,不如本地化一下,改作Beijing Hillbillies吧(北京土包子)。只是这么一来,北京之外的土豪们心里又不平衡了。混了半天,一翻译过来,自己怎么连土豪都不是?
为了照顾这些土豪们的情绪,有一个译文,叫rich rednecks.在美国南方,没文化的老土常被人称为“红脖子”(redneck),再加上有钱(rich),大概也就是土豪了吧。
每次这种网络新词的翻译,都能激起不少有趣的讨论。比如前些年,大家对于“不折腾”的翻译,就让人从多个侧面去认识这三个字到底指的是什么,是指"不要反反复"(Don't flip flop)、“不走岔路”(Don’t get sidetracked),还是"不要有什么大变化"(Don't start major changes)呢?后来有人翻作“No Z-turn”可谓音义俱佳,妙手偶得,但大部分情况下,不是所有的新词都能找到这样的对应。除了少数科技用语之外,语言和语言之间隔着文化几重山,只能类似而不能重合。有时候,外媒只是采用音译的办法,外加补充解释,以示中国特色。比如“城管”一词,在美国找不到对应的概念,所以就被一些美国直接说成“chengguan”。
这些中文热词的翻译,倒是从不同侧面,让人去琢磨一些新生的社会现象。“土豪”的翻译,让我联想到了人们对于先富起来的这群人心里都是什么滋味。包括我自己的翻译在内,大部分英译者阐释下“土豪”的内涵,是“有钱没教育”的暴发户。这个理解其实和大部分人在使用“土豪”一词的具体所指出入并不大,从翻译上说问题不大,但是从社会舆论上来看,这种理解却不是没有问题。
如果我们的理解是有钱的人一定就没有文化、穷人就一定有更好教育,那就一厢情愿了。在美国的学校里,好学区通常都在有钱人的学区。而讨论起学区资源分配的时候,一个常见的标准,是领取“免费或者低价午餐”学生的比例。在美国公立学校,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午餐是免费或者低价提供的。这个数据,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学区所在地富裕程度。但是这个数据又不是用来贬低贫穷学区孩子的,而往往是用来调整公共教育政策,以便让穷人的孩子,也有公平的机遇得到教育和发展。而富裕地区,因为支持教育投资的房产税,已经让富人的孩子有足够的资源,获得充分的社会流动性。
其实同样的对比在中国或者任何一个国家都一样存在。有钱人应该说有更好的资源,让其子弟受到更为良好的教育。所以有钱人下一代变成“有钱没教育”的“土豪二代”(我们姑且称之为土豪2.0吧)的几率应该更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