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公章营业执照遗失登报85224424
三湘都市报公章营业执照遗失登报0731-85224424Q Q844008898
长沙望城茶亭镇学雷锋志愿者逾两万 弘扬雷锋精神 增添发展底气
一粒粒雷锋精神的种子生根发芽,开出春色满园。近年来,雷锋家乡——总人口5.4万人的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涌现出两万余名学雷锋志愿者和一名全国道德模范、两名中国好人。
进入新时代,雷锋精神不仅是茶亭镇的精神软实力,更成为发展硬底气。通过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为当地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弘扬乡贤文化 唤醒乡风文明
清澈的小河绕村而过,平整的沥青路一尘不染……漫步茶亭镇北端的东城社区,三步一景、五步一画,仿若置身世外桃源。
“许多在望城城区工作的乡亲,宁愿上下班的路远点,也要回家里来住!”东城社区党总支书记姚罗华言语中满是自豪。
东城社区由原来的静慎村和慎家桥社区合并组成。10多年前,静慎村是望城的“垫底村”:各种矛盾纠纷频发,老百姓动不动就上访。茶亭镇党委政府找到事业有成的姚罗华,希望他回村担任村支书。
有人劝他别犯傻:在城里挣钱多好,何必回村收拾“烂摊子”?姚罗华一番朴实的话语,让劝他的人心服口服,“我是听着雷锋的故事、唱着学雷锋的歌曲长大的,雷锋精神就是思想好、讲奉献,为国家和社会多做实事好事。村里需要有能力的人,我又怎能只考虑金钱上的得失呢!”
姚罗华回到静慎村,他立下一条誓言:不要村里一分钱工资,带领全村人和谐文明致富。在他的倡导下,村里走出去的精英、有志于为家乡建设出力的社会贤达和德高望重的村民拧成一股绳,成立乡贤理事会,带头崇德向善、吃苦奉献、淳化民风。
在乡贤理事会的带动下,村民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打造美丽乡村,400多户农户主动参与建设,集资达到160多万元;修路架桥建学校,需要占用群众部分菜地,大家义务腾退,不向村委会提一分钱要求……
激发产业活力 擦亮生态底色
茶亭镇紧挨洞庭湖,村民有种植红薯、辣椒等传统,许多原生态农产品是不可多得的优势产业资源。然而,老百姓却抱着“金豆豆”过着穷日子。近年来,一大批青年向农村回流,反哺家乡、回报家乡。他们从城市转战田间地头,将雷锋精神融入干事创业中,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激发了当地产业发展的活力。
东城社区居民廖文波回乡专做茶籽榨油,年销量达100多万元;大龙村90后大学生回乡带领乡亲们一起发展龙虾养殖,探索“虾稻共作”新模式……
怀揣雷锋精神,“创客”和农户团结协作,走出合作共赢、团结互助的和谐发展之路。数年来,全镇共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14个,农业企业12个,已在农业部门认定的家庭农场63个。
要发展,更要生态。针对农村环境“脏乱差”,党员干部带头整治房前屋后环境卫生、成立义务清洁队、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减量、广栽花卉苗木。如今,全镇实现“无荒田、无荒山、无白色垃圾”,茶亭镇已拥有数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好生态换来好效益,茶亭镇的“美丽经济”如火如荼,年均接待游客量近10万人次。
学雷锋常态化 出台鼓励办法
“出了雷锋学雷锋,学了雷锋出雷锋”。茶亭人对雷锋怀有独特而深厚的情感,始终把雷锋精神作为一种信仰来追求,作为一种习惯来延续。
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人群,茶亭镇分层次、多形式开展常态化的主题活动,让学雷锋活动渗透到每个角落。当地在镇机关开展“学雷锋,勤政廉政,争做人民好公仆”活动,在党员中开展“学雷锋、作贡献”活动……
见义勇为“中国好人”郭德高,为救出车祸的妇女,被倒塌的房屋埋在废墟中,导致腰部粉碎性骨折、下半身基本瘫痪;孝老爱亲“中国好人”向铁梅,二十年如一日照顾父母、公婆和邻里老人,演绎了传统道德的丰富内涵;“全国道德模范”周美玲,为救3岁的小男孩,左脚被大货车碾轧……这些年,茶亭涌现出的“雷锋式”先进典型层出不穷。
典型如旗,榜样如灯。在榜样的带动下,茶亭群众都争着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望城有58万人口,其中学雷锋志愿者32万,遍布机关、学校、村社。今年3月5日,望城区发布学雷锋鼓励保护暂行办法,推进学雷锋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全面保障学雷锋人员合法权益。
“要大力提倡学雷锋光荣、当先进自豪的价值取向,共同关心、关爱、尊重好人,传递‘好人不吃亏,好人有好报’的道德正能量。”望城区委书记孔玉成表示。
长沙望城茶亭镇学雷锋志愿者逾两万 弘扬雷锋精神 增添发展底气
一粒粒雷锋精神的种子生根发芽,开出春色满园。近年来,雷锋家乡——总人口5.4万人的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涌现出两万余名学雷锋志愿者和一名全国道德模范、两名中国好人。
进入新时代,雷锋精神不仅是茶亭镇的精神软实力,更成为发展硬底气。通过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为当地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弘扬乡贤文化 唤醒乡风文明
清澈的小河绕村而过,平整的沥青路一尘不染……漫步茶亭镇北端的东城社区,三步一景、五步一画,仿若置身世外桃源。
“许多在望城城区工作的乡亲,宁愿上下班的路远点,也要回家里来住!”东城社区党总支书记姚罗华言语中满是自豪。
东城社区由原来的静慎村和慎家桥社区合并组成。10多年前,静慎村是望城的“垫底村”:各种矛盾纠纷频发,老百姓动不动就上访。茶亭镇党委政府找到事业有成的姚罗华,希望他回村担任村支书。
有人劝他别犯傻:在城里挣钱多好,何必回村收拾“烂摊子”?姚罗华一番朴实的话语,让劝他的人心服口服,“我是听着雷锋的故事、唱着学雷锋的歌曲长大的,雷锋精神就是思想好、讲奉献,为国家和社会多做实事好事。村里需要有能力的人,我又怎能只考虑金钱上的得失呢!”
姚罗华回到静慎村,他立下一条誓言:不要村里一分钱工资,带领全村人和谐文明致富。在他的倡导下,村里走出去的精英、有志于为家乡建设出力的社会贤达和德高望重的村民拧成一股绳,成立乡贤理事会,带头崇德向善、吃苦奉献、淳化民风。
在乡贤理事会的带动下,村民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打造美丽乡村,400多户农户主动参与建设,集资达到160多万元;修路架桥建学校,需要占用群众部分菜地,大家义务腾退,不向村委会提一分钱要求……
激发产业活力 擦亮生态底色
茶亭镇紧挨洞庭湖,村民有种植红薯、辣椒等传统,许多原生态农产品是不可多得的优势产业资源。然而,老百姓却抱着“金豆豆”过着穷日子。近年来,一大批青年向农村回流,反哺家乡、回报家乡。他们从城市转战田间地头,将雷锋精神融入干事创业中,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激发了当地产业发展的活力。
东城社区居民廖文波回乡专做茶籽榨油,年销量达100多万元;大龙村90后大学生回乡带领乡亲们一起发展龙虾养殖,探索“虾稻共作”新模式……
怀揣雷锋精神,“创客”和农户团结协作,走出合作共赢、团结互助的和谐发展之路。数年来,全镇共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14个,农业企业12个,已在农业部门认定的家庭农场63个。
要发展,更要生态。针对农村环境“脏乱差”,党员干部带头整治房前屋后环境卫生、成立义务清洁队、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减量、广栽花卉苗木。如今,全镇实现“无荒田、无荒山、无白色垃圾”,茶亭镇已拥有数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好生态换来好效益,茶亭镇的“美丽经济”如火如荼,年均接待游客量近10万人次。
学雷锋常态化 出台鼓励办法
“出了雷锋学雷锋,学了雷锋出雷锋”。茶亭人对雷锋怀有独特而深厚的情感,始终把雷锋精神作为一种信仰来追求,作为一种习惯来延续。
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人群,茶亭镇分层次、多形式开展常态化的主题活动,让学雷锋活动渗透到每个角落。当地在镇机关开展“学雷锋,勤政廉政,争做人民好公仆”活动,在党员中开展“学雷锋、作贡献”活动……
见义勇为“中国好人”郭德高,为救出车祸的妇女,被倒塌的房屋埋在废墟中,导致腰部粉碎性骨折、下半身基本瘫痪;孝老爱亲“中国好人”向铁梅,二十年如一日照顾父母、公婆和邻里老人,演绎了传统道德的丰富内涵;“全国道德模范”周美玲,为救3岁的小男孩,左脚被大货车碾轧……这些年,茶亭涌现出的“雷锋式”先进典型层出不穷。
典型如旗,榜样如灯。在榜样的带动下,茶亭群众都争着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望城有58万人口,其中学雷锋志愿者32万,遍布机关、学校、村社。今年3月5日,望城区发布学雷锋鼓励保护暂行办法,推进学雷锋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全面保障学雷锋人员合法权益。
“要大力提倡学雷锋光荣、当先进自豪的价值取向,共同关心、关爱、尊重好人,传递‘好人不吃亏,好人有好报’的道德正能量。”望城区委书记孔玉成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