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听一曲《雨花石》,说一说雨花石的传说
2011年,李玉刚和石头合唱的一曲《雨花石》成为了各大电视台庆典晚会的红歌!大家都喜欢玲珑剔透、图像万千、光彩照人的雨花石,不知大家清不清楚还有一段和有关雨花石的美丽传说……
相传北海蛟龙所生灵龙、青龙、黄龙三子心地善良,念念不忘黎民百姓的干旱和涝渍。有一年春上,正当农夫开犁播种之时,天空干得露水无一粒,大地旱得开裂。农夫们心如火烧,他们扶老携幼,祈求东每龙王使法行雨,东海龙王敖广不但要村村猪头三牲祭奠,而且还要九十九对童男、童女进贡。农夫们宁干死旱死,也不忍心将自已的亲生骨肉活活地抛进大海、葬身龙口!
灵龙、青龙、黄龙兄弟三个得知敖广不行雨、敲榨农夫的情况时义愤填膺,三兄弟一合计,决定自已去使法行雨,解救万千农夫涂炭之苦。正当兄弟三个劈波斩浪、行经东海时,碰上了巡海的敖广三太子小白龙,这家伙满身金光灿烂、玉质照人,平时养尊处优,骄横得不可一世,他见了灵龙等三兄弟行色匆忙,便手横三股叉,不屑一顾地喝问道:"畜牲,匆匆何往?"青龙、黄龙一听气得就要发作,灵龙却把身腰一躬,彬彬有礼地答道:"某等不才,特赶去行雨,拯救黎民……"小白龙听了心想:啊唷,老子不干的事情你等却要抢着去干呀,这不是存心要夺老子到嘴的肥肉吗?!他越想越气,口里骂了一声"狗撵耗子多事",就手举钢叉,向灵龙的天灵盖刺去,灵龙头一偏,小白龙刺了个空,忽啸一声,反转过来又猛刺灵龙的头部,灵龙上前伸手一把托住小白龙手中的钢叉,再次好言相劝道:"三太子不可造次,吾等应以民为本!"小白龙半个字也听不进去,闪手给灵龙当胸一叉柄,疼得灵龙呲牙咧齿、眼冒火星,彪悍的灵龙忍无可忍,嘴一张,像黄蟮吃蛐蟮一样,把条小白龙活生生地一口吞入肚里头去了。而后,这兄弟三个赶去行雨了
…… 敖广闻听恶噩后,肺都要气炸了,但又不敢擅自去找这兄弟三个算帐,便径自上了南天门,跪拜在玉皇大帝面前告御状了。玉帝一听灵龙吞掉了小白龙,惊恐万状。他听了敖广的一面之词,连忙派托塔李天王等天兵天将去捉来了正在行雨的三个兄弟。玉帝一见到灵龙三兄弟就火冒三丈,一把抓住他们三个便往下界砸去,灵龙落到了六合城东南,青龙落到了仪征县西南、黄龙落到了江宁县。 青龙在江北,黄龙在江南,他俩经常把头伸到长江里去喝水。
这年小秦王赶山塞海来到了青龙的鼻子前,看到两条龙在喝水时直往江心里长,心想:乖乖,老是这样长,将来两条龙长碰头了,不是要阴断长江、挡住潮汐了吗?这还了得!想到这里,小秦王拔出宝剑,对青龙的鼻孔里一剑插下去,顿时鲜血喷涌……(以后化成了清泉,至今还在流淌不息) 小白龙在灵龙的肠胃里,经过灵龙心血、胃液的滋润,再加上经过多少年日晒夜露、风雕雨刻,受日月之精华,收万物之精灵,小白龙的鳞、血、筋、骨、肉、胆、肠等都相继变化成了形状各异、璀璨斑斓、图像万千、引人入胜的雨花石。当小秦王的宝剑插进青龙鼻孔时,震惊了长卧的灵龙,灵龙急忙赶走相救,说起身就起身,猛地一挣,谁知灵龙肚里堆积如山的雨花石绵亘、沉重,这一挣呀,把灵龙的肚皮子硬挣破了,雨花石像高山飞瀑一样,哗哗朝下直淌。灵龙由于救青龙心切,只顾腾云驾雾飞身而去。他从六合城东南起飞,途经六合的长山、红山、方山、奶山、白马山直至仪征的青龙所在地,到了青龙头部时,看到小秦王插在那里的宝剑银光闪闪、寒气逼人,不得贴近,急得灵龙团团转、打圈圈,他打一圈的范围要经过黄龙山、雨花台、江浦、六合,再旋至青龙伏地。这样他接连急转了七八圈,肚子里飞洒下的雨花石像暴雨点一样,纷纷扬扬,挥挥洒洒,然而,它落下的像雨又不是雨,赤橙黄绿蓝紫,真是红红绿绿,如花似玉……后,灵龙无奈,又回到原来俯伏的老地方盘踞下,年深日久,形成了六合的灵岩山;当年灵龙救青龙时途经数百里范围内所洒下的雨点、花卉,就是历来人们取之不尽的雨花石
还有一个关于雨花石的争论,是关于《石头记》的!
众所周知,《石头记》(即《红楼梦》)的主人公贾宝玉“一落胎,嘴里便含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甲戍成本第二回),今人以为,此称作“通灵宝玉”的就是雨花石。
理由1:质、色、形、纹类似。《石头记》卷八云:此玉“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与史料对雨花石的描述如出一辙。如宋代杜绾《云林石谱》载:“江宁府江水中有碎石,谓之螺子,凡有五色……纹理莹茧,后面望之透明,温润可喜”。而自古以来,南京具上述特色的石头惟雨花石与之相近,别无其他。
理由2:作者曹雪芹自幼在南京生活,至十三岁才离开,此后一直爱石咏石画石。祖辈也极为好石。所以说,曹家三代四人在南京居住长达六十年之久,连他们家掌管的江宁织造府的衙役都爱石藏石,文人雅士上流社会自不待说,而一代文学巨匠是不可能对此熟视无睹、充耳不闻、一无所知,而在作品中生造出一个“通灵宝玉”来的。
理由3:此玉的背景描写与古诗文对雨花石的描述极为相似。刘赓尧《雨花石》诗云:“曾听生公来说法,娲皇补天是何年”,《石头记》诗云:“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明。华成漮《咏灵岩石子》云:“君不见女娲补天几千秋,犹有遗石存山丘”,《石头记》诗云:“只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惹事非”,可谓遥相呼应。如今,江宁织造府西苑遗址——曹雪芹早年生活过的地方,考古发掘出黄石、湖石、瓷片、瓦当等遗存,但愿有一天也能出现“通灵宝玉”的生活原型——雨花石,以了却“红迷”、“石迷”们的一段悬念。
种种传说都透露出“雨花石”凝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孕万物之风采的“灵物之风格”,被誉为“天赐国宝”、“石中皇后”!
我们图片中展示的雨花石都是石中精品,乃收藏级别的美石,财力、眼力、毅力、缘分的结合才能得一珍品,“一吨黄砂四两石,百吨石中无一珍”,由此可见一斑。
不过我们日常常见的雨花石,虽然没有上面那些“珍品”价值连城,但大开一下脑洞,也可以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艺术品”
相传北海蛟龙所生灵龙、青龙、黄龙三子心地善良,念念不忘黎民百姓的干旱和涝渍。有一年春上,正当农夫开犁播种之时,天空干得露水无一粒,大地旱得开裂。农夫们心如火烧,他们扶老携幼,祈求东每龙王使法行雨,东海龙王敖广不但要村村猪头三牲祭奠,而且还要九十九对童男、童女进贡。农夫们宁干死旱死,也不忍心将自已的亲生骨肉活活地抛进大海、葬身龙口!
灵龙、青龙、黄龙兄弟三个得知敖广不行雨、敲榨农夫的情况时义愤填膺,三兄弟一合计,决定自已去使法行雨,解救万千农夫涂炭之苦。正当兄弟三个劈波斩浪、行经东海时,碰上了巡海的敖广三太子小白龙,这家伙满身金光灿烂、玉质照人,平时养尊处优,骄横得不可一世,他见了灵龙等三兄弟行色匆忙,便手横三股叉,不屑一顾地喝问道:"畜牲,匆匆何往?"青龙、黄龙一听气得就要发作,灵龙却把身腰一躬,彬彬有礼地答道:"某等不才,特赶去行雨,拯救黎民……"小白龙听了心想:啊唷,老子不干的事情你等却要抢着去干呀,这不是存心要夺老子到嘴的肥肉吗?!他越想越气,口里骂了一声"狗撵耗子多事",就手举钢叉,向灵龙的天灵盖刺去,灵龙头一偏,小白龙刺了个空,忽啸一声,反转过来又猛刺灵龙的头部,灵龙上前伸手一把托住小白龙手中的钢叉,再次好言相劝道:"三太子不可造次,吾等应以民为本!"小白龙半个字也听不进去,闪手给灵龙当胸一叉柄,疼得灵龙呲牙咧齿、眼冒火星,彪悍的灵龙忍无可忍,嘴一张,像黄蟮吃蛐蟮一样,把条小白龙活生生地一口吞入肚里头去了。而后,这兄弟三个赶去行雨了
…… 敖广闻听恶噩后,肺都要气炸了,但又不敢擅自去找这兄弟三个算帐,便径自上了南天门,跪拜在玉皇大帝面前告御状了。玉帝一听灵龙吞掉了小白龙,惊恐万状。他听了敖广的一面之词,连忙派托塔李天王等天兵天将去捉来了正在行雨的三个兄弟。玉帝一见到灵龙三兄弟就火冒三丈,一把抓住他们三个便往下界砸去,灵龙落到了六合城东南,青龙落到了仪征县西南、黄龙落到了江宁县。 青龙在江北,黄龙在江南,他俩经常把头伸到长江里去喝水。
这年小秦王赶山塞海来到了青龙的鼻子前,看到两条龙在喝水时直往江心里长,心想:乖乖,老是这样长,将来两条龙长碰头了,不是要阴断长江、挡住潮汐了吗?这还了得!想到这里,小秦王拔出宝剑,对青龙的鼻孔里一剑插下去,顿时鲜血喷涌……(以后化成了清泉,至今还在流淌不息) 小白龙在灵龙的肠胃里,经过灵龙心血、胃液的滋润,再加上经过多少年日晒夜露、风雕雨刻,受日月之精华,收万物之精灵,小白龙的鳞、血、筋、骨、肉、胆、肠等都相继变化成了形状各异、璀璨斑斓、图像万千、引人入胜的雨花石。当小秦王的宝剑插进青龙鼻孔时,震惊了长卧的灵龙,灵龙急忙赶走相救,说起身就起身,猛地一挣,谁知灵龙肚里堆积如山的雨花石绵亘、沉重,这一挣呀,把灵龙的肚皮子硬挣破了,雨花石像高山飞瀑一样,哗哗朝下直淌。灵龙由于救青龙心切,只顾腾云驾雾飞身而去。他从六合城东南起飞,途经六合的长山、红山、方山、奶山、白马山直至仪征的青龙所在地,到了青龙头部时,看到小秦王插在那里的宝剑银光闪闪、寒气逼人,不得贴近,急得灵龙团团转、打圈圈,他打一圈的范围要经过黄龙山、雨花台、江浦、六合,再旋至青龙伏地。这样他接连急转了七八圈,肚子里飞洒下的雨花石像暴雨点一样,纷纷扬扬,挥挥洒洒,然而,它落下的像雨又不是雨,赤橙黄绿蓝紫,真是红红绿绿,如花似玉……后,灵龙无奈,又回到原来俯伏的老地方盘踞下,年深日久,形成了六合的灵岩山;当年灵龙救青龙时途经数百里范围内所洒下的雨点、花卉,就是历来人们取之不尽的雨花石
还有一个关于雨花石的争论,是关于《石头记》的!
众所周知,《石头记》(即《红楼梦》)的主人公贾宝玉“一落胎,嘴里便含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甲戍成本第二回),今人以为,此称作“通灵宝玉”的就是雨花石。
理由1:质、色、形、纹类似。《石头记》卷八云:此玉“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与史料对雨花石的描述如出一辙。如宋代杜绾《云林石谱》载:“江宁府江水中有碎石,谓之螺子,凡有五色……纹理莹茧,后面望之透明,温润可喜”。而自古以来,南京具上述特色的石头惟雨花石与之相近,别无其他。
理由2:作者曹雪芹自幼在南京生活,至十三岁才离开,此后一直爱石咏石画石。祖辈也极为好石。所以说,曹家三代四人在南京居住长达六十年之久,连他们家掌管的江宁织造府的衙役都爱石藏石,文人雅士上流社会自不待说,而一代文学巨匠是不可能对此熟视无睹、充耳不闻、一无所知,而在作品中生造出一个“通灵宝玉”来的。
理由3:此玉的背景描写与古诗文对雨花石的描述极为相似。刘赓尧《雨花石》诗云:“曾听生公来说法,娲皇补天是何年”,《石头记》诗云:“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明。华成漮《咏灵岩石子》云:“君不见女娲补天几千秋,犹有遗石存山丘”,《石头记》诗云:“只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惹事非”,可谓遥相呼应。如今,江宁织造府西苑遗址——曹雪芹早年生活过的地方,考古发掘出黄石、湖石、瓷片、瓦当等遗存,但愿有一天也能出现“通灵宝玉”的生活原型——雨花石,以了却“红迷”、“石迷”们的一段悬念。
种种传说都透露出“雨花石”凝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孕万物之风采的“灵物之风格”,被誉为“天赐国宝”、“石中皇后”!
我们图片中展示的雨花石都是石中精品,乃收藏级别的美石,财力、眼力、毅力、缘分的结合才能得一珍品,“一吨黄砂四两石,百吨石中无一珍”,由此可见一斑。
不过我们日常常见的雨花石,虽然没有上面那些“珍品”价值连城,但大开一下脑洞,也可以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