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会计做账培训多少钱常州管理会计培训哪里专业
财务报表分析的常用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来看看以下几种财报分析的常用方法吧!
1、相关比率法
相关比率法是通过计算两个不同类但具有一定依存关系的项目之间的比例,来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结构关系,它通常反映了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横向关系。财务报表结构分析中,应在两个场合适用相关比率法:同一张财务报表的不同类项目之间,如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不同财务报表的有关项目之间,如销售收入与存货。
整体而言,相关比率法中常用的比率有以下几种:
①反映企业资产管理效率的比率,也称资产周转率。
资产管理效率是通过周转额与资产额的关系来反映的,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等。
②反映企业流动状况的比率,也称短期偿债能力比率。
短期偿债能力主要是通过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关系来反映,包括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③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比率,也称盈利能力比率。
盈利能力比率是通过企业的利润与周转额和投入成本或占用资产关系来反映的。《企业会计制度》主要规定了营业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和总资金利润率等几个指标。
④反映企业权益状况的比率。
对企业的权益主要是债权权益和所有者权益。债权权益使得企业所有者能够以有限的资本金取得对企业的控制权;而所有者权益资本越多,则其债权就越有保证,否则债权人就需负担大部分的经营风险。这样,对于债权权益拥有者来说,关心的是总资产中负债的比率;对于所有者权益的拥有者来说,关心的是其投资收益状况,主要包括价格与收益比率、市盈率、股利分配率、股利与市价比率、每股市价与每股账面价值比率等。
⑤反映企业偿付债务费用的比率,也称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比率。
该比率是通过企业长期资金来源数与长期资金运用数,以及短期资金来源数与相应的运用数的比较,评估两方的相称性,揭示营运资本增加的结构性原因。
2、比重法
比重法是在同一财务报表的同类项目之间,通过计算同类项目在整体中的权重或份额以及同类项目之间的比例,来揭示它们之间的结构关系,它通常反映财务报表各项目的纵向关系。使用比重法时,应注意只是同类性质的项目之间使用,即进行比重计算的各项目具有相同的性质。性质不同的项目进行比重分析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也是不能计算的。如计算某一负债项目与总资产的比重,首先,负债不是资产的构成要素,因而,理论上讲,就不能说资产中有多少负债,也不能计算负债对资产的权重。只有同类性质的项目才可计算权重。
其次,以某一负债项目除以总资产,也很难说明这一负债的偿债能力。总资产不仅要用于偿还这一负债,而且要偿还所有负债。终这一负债能否偿还,还要看资产与它的对称性。如果资产用于偿还其他债务后,没有多余,或虽有多余,但在变现时间上与偿债期不一致,这一负债都是不能偿还的。
在财务报表结构分析中,比重法可以用于计算:各资产占总资金资产的比重;各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各所有者权益占总所有者权益的比重;各项业务或产品利润、收入、成本占总利润、总收入和总成本的比重;单位成本各构成项目占单位成本的比重;各类存货占总存货的比重;利润分配各项目占总分配额或利润的比重;资金来源或资金运用各项目占总资金来源或总资金运用的比重等等。
3、因素替代法
因素替代法又称连环替代法,它用来计算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对综合财务指标或经济指标以及财务报表项目的影响程度,通过这种计算,可以衡量各项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如果说,比重法和相关比率法旨在建立或计算各种财务指标或经济指标,确定各项财务和经营结构,或会计项目结构,那么,因素替代法就是对其中的综合性指标或项目作进一步的内部结构分析,即对影响或决定综合指标或项目的各项因素及其对综合指标或项目的影响程度作出测定和评价。
因素替代法可以在两种情况下深化结构分析:对综合指标的构成因素进行影响程度分析;对财务报表项目的构成因素进行影响程度分析。现举例说明:
①对综合指标构成因素的分析。
综合性财务或经济指标通常涉及不同报表中的两个项目或更多的项目,对这类指标进行分析就是要判断各财务报表项目对所计算的指标结果的影响。
②对财务报表项目的构成因素的分析。
财务报表项目通常受多项构成因素的影响,对财务报表项目构成因素的分析,就是要确定这些因素对财务报表项目总结果的影响程度。
【例】某企业2019年度的A商品销售额计划数为1 000万元,实际数为1 200万元;计划销售量为100 000件,预期平均售价为100元;实际销售量为125 000件,实际平均售价为96元。如果采用因素替代法对影响销售增加200万元的销售后价格因素进行结构分析,其结果如下:
①计划销售额:
100 000×100=10 000 000(元)
②由于销售量增加而增加销售额:
125 000×100=12 500 000(元)
12 500 000 -10 000 000=2 500 000(元)
③由于平均售价下降而减少销售额:
125 000×96=12 000 000(元)
12 000 000- 12 500 000= - 500 000(元)
④两项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2 500 000 +(-500 000)=2 000 000(元)
可以看出,A商品销售实际超计划200万元的原因是:销售量增加使销售额增加250万元,平均销售单价降低使销售额下降50万元。
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来看看以下几种财报分析的常用方法吧!
1、相关比率法
相关比率法是通过计算两个不同类但具有一定依存关系的项目之间的比例,来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结构关系,它通常反映了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横向关系。财务报表结构分析中,应在两个场合适用相关比率法:同一张财务报表的不同类项目之间,如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不同财务报表的有关项目之间,如销售收入与存货。
整体而言,相关比率法中常用的比率有以下几种:
①反映企业资产管理效率的比率,也称资产周转率。
资产管理效率是通过周转额与资产额的关系来反映的,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等。
②反映企业流动状况的比率,也称短期偿债能力比率。
短期偿债能力主要是通过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关系来反映,包括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③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比率,也称盈利能力比率。
盈利能力比率是通过企业的利润与周转额和投入成本或占用资产关系来反映的。《企业会计制度》主要规定了营业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和总资金利润率等几个指标。
④反映企业权益状况的比率。
对企业的权益主要是债权权益和所有者权益。债权权益使得企业所有者能够以有限的资本金取得对企业的控制权;而所有者权益资本越多,则其债权就越有保证,否则债权人就需负担大部分的经营风险。这样,对于债权权益拥有者来说,关心的是总资产中负债的比率;对于所有者权益的拥有者来说,关心的是其投资收益状况,主要包括价格与收益比率、市盈率、股利分配率、股利与市价比率、每股市价与每股账面价值比率等。
⑤反映企业偿付债务费用的比率,也称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比率。
该比率是通过企业长期资金来源数与长期资金运用数,以及短期资金来源数与相应的运用数的比较,评估两方的相称性,揭示营运资本增加的结构性原因。
2、比重法
比重法是在同一财务报表的同类项目之间,通过计算同类项目在整体中的权重或份额以及同类项目之间的比例,来揭示它们之间的结构关系,它通常反映财务报表各项目的纵向关系。使用比重法时,应注意只是同类性质的项目之间使用,即进行比重计算的各项目具有相同的性质。性质不同的项目进行比重分析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也是不能计算的。如计算某一负债项目与总资产的比重,首先,负债不是资产的构成要素,因而,理论上讲,就不能说资产中有多少负债,也不能计算负债对资产的权重。只有同类性质的项目才可计算权重。
其次,以某一负债项目除以总资产,也很难说明这一负债的偿债能力。总资产不仅要用于偿还这一负债,而且要偿还所有负债。终这一负债能否偿还,还要看资产与它的对称性。如果资产用于偿还其他债务后,没有多余,或虽有多余,但在变现时间上与偿债期不一致,这一负债都是不能偿还的。
在财务报表结构分析中,比重法可以用于计算:各资产占总资金资产的比重;各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各所有者权益占总所有者权益的比重;各项业务或产品利润、收入、成本占总利润、总收入和总成本的比重;单位成本各构成项目占单位成本的比重;各类存货占总存货的比重;利润分配各项目占总分配额或利润的比重;资金来源或资金运用各项目占总资金来源或总资金运用的比重等等。
3、因素替代法
因素替代法又称连环替代法,它用来计算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对综合财务指标或经济指标以及财务报表项目的影响程度,通过这种计算,可以衡量各项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如果说,比重法和相关比率法旨在建立或计算各种财务指标或经济指标,确定各项财务和经营结构,或会计项目结构,那么,因素替代法就是对其中的综合性指标或项目作进一步的内部结构分析,即对影响或决定综合指标或项目的各项因素及其对综合指标或项目的影响程度作出测定和评价。
因素替代法可以在两种情况下深化结构分析:对综合指标的构成因素进行影响程度分析;对财务报表项目的构成因素进行影响程度分析。现举例说明:
①对综合指标构成因素的分析。
综合性财务或经济指标通常涉及不同报表中的两个项目或更多的项目,对这类指标进行分析就是要判断各财务报表项目对所计算的指标结果的影响。
②对财务报表项目的构成因素的分析。
财务报表项目通常受多项构成因素的影响,对财务报表项目构成因素的分析,就是要确定这些因素对财务报表项目总结果的影响程度。
【例】某企业2019年度的A商品销售额计划数为1 000万元,实际数为1 200万元;计划销售量为100 000件,预期平均售价为100元;实际销售量为125 000件,实际平均售价为96元。如果采用因素替代法对影响销售增加200万元的销售后价格因素进行结构分析,其结果如下:
①计划销售额:
100 000×100=10 000 000(元)
②由于销售量增加而增加销售额:
125 000×100=12 500 000(元)
12 500 000 -10 000 000=2 500 000(元)
③由于平均售价下降而减少销售额:
125 000×96=12 000 000(元)
12 000 000- 12 500 000= - 500 000(元)
④两项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2 500 000 +(-500 000)=2 000 000(元)
可以看出,A商品销售实际超计划200万元的原因是:销售量增加使销售额增加250万元,平均销售单价降低使销售额下降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