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要素有哪些
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把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要素是资产负债表的构成要素,是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而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要素是利润表的构成要素,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
1.
资产资产,是指企业因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挤利益的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
2.
负债负债,是指企业因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3.
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表明企业的产权关系,即企业归谁所有。按照所有者权益的稳定程度,可分为:
(1)实收资本。它是企业收到的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金。
(2)资本公积。它是指企业采源以外的那部分积累,包括接受捐赠、股票发行溢价、拨款转入等。
(3)盈余公积。它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法律规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各种公积金,包括法定盈余套积金和任意盈余公积金。
(4)来分配利润。它是指截至年度末累计来分配的利润,包括企业以前年度累计的尚未分配的利润以度本年度实现的未分配利润。
4.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人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这种总流人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债务的清偿,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投资净收益等。主营业务收人是企业的基本营业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如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商业企业的商品销售收入、施工企业的建筑安装收入等。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非经常性的、兼营的业务所产生的收入。
5.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并取得收入,必须相应地发生一定的费用,如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耗费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要发生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用和修理费用,要支付职工的工资和其他各项生产费用。费用中能予以对象化、确定具体费用对象的,即为制造成本,如制造一件产品的直接材料费;费用中不能予以对象化的,就是期间费用,如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
6.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等。有时,企业收入不足以弥补费用的差额,就会形成亏损。
(1)营业利润。企业的利润或亏损主要是通过销售实现发生的。企业通过销售产品而取得的销售收入,在抵补营业成本和营业税金及附加,减去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资产减值损失后,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后的余额,即为企业的营业利润。
(2)利润总额。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余额,形成企业的利润总额。
(3)净利润。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相应调整后,要依法缴纳所得税。当期的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余额形成企业的净利润。
1.
资产资产,是指企业因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挤利益的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
2.
负债负债,是指企业因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3.
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表明企业的产权关系,即企业归谁所有。按照所有者权益的稳定程度,可分为:
(1)实收资本。它是企业收到的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金。
(2)资本公积。它是指企业采源以外的那部分积累,包括接受捐赠、股票发行溢价、拨款转入等。
(3)盈余公积。它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法律规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各种公积金,包括法定盈余套积金和任意盈余公积金。
(4)来分配利润。它是指截至年度末累计来分配的利润,包括企业以前年度累计的尚未分配的利润以度本年度实现的未分配利润。
4.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人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这种总流人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债务的清偿,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投资净收益等。主营业务收人是企业的基本营业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如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商业企业的商品销售收入、施工企业的建筑安装收入等。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非经常性的、兼营的业务所产生的收入。
5.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并取得收入,必须相应地发生一定的费用,如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耗费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要发生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用和修理费用,要支付职工的工资和其他各项生产费用。费用中能予以对象化、确定具体费用对象的,即为制造成本,如制造一件产品的直接材料费;费用中不能予以对象化的,就是期间费用,如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
6.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等。有时,企业收入不足以弥补费用的差额,就会形成亏损。
(1)营业利润。企业的利润或亏损主要是通过销售实现发生的。企业通过销售产品而取得的销售收入,在抵补营业成本和营业税金及附加,减去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资产减值损失后,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后的余额,即为企业的营业利润。
(2)利润总额。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余额,形成企业的利润总额。
(3)净利润。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相应调整后,要依法缴纳所得税。当期的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余额形成企业的净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