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MBA投资策略
一个朋友咨询报考MBA的事情,谈到MBA投资策略时,他一脸困惑和无辜地说:我就只是想拿个MBA文凭,真没有想到这么复杂。因此对这种愿意花十多万的投资,不愿意花一点时间考虑十多万元MBA教育投资的投资标的、投资收益,难以理解:算不清楚自己的投资收益,增进自身价值,怎么能够去帮助企业管理和创造价值呢?
他于是谈起他的职业规划,作为一个国有企业的中层管理者,自己处在不尴不尬的角色中:不学习,担心落伍被取代;想去公司外面寻找新的职业机会,但担心自己不能适应。所以,他说得很实际:我就只想读个MBA学位,不让自己闲着,总比干呆在办公室强。
很多人都是这种策略。但进一步追问:你认为如何让你这两年的MBA教育投资的收益大化?你希望在什么样的学校、学习什么样的课程,以为未来的机会做好准备?显然,他缺乏深入考虑,对于未来,缺乏信心。
其实,不仅仅他,很多的MBA报考者,对未来是缺乏信心的。即便在美国,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报考MBA的学生增多,人们希望通过MBA的学习,增强自己对未来机会的把握能力。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透过国家领导层提出的经济新常态,看到宏观经济趋势和机会,有助于厘清自己从事MBA教育投资的策略问题。在河南考察时提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之后,大量对新常态的研究,给予我们一个把握未来的视角:宏观经济趋势,确定了作为职业经理人培养的MBA人才的用武之地:不论您的背景如何,能够在国家经济发展大势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就能够在竞争中,拔得头筹。
一、坚信MBA教育投资的正确性
理解经济新常态,有个基本共识:GDP增速的下降,不是周期下降,而是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经济增长动力和经济结构再平衡的改变。阿里巴巴上市后,马云问鼎中国首富,成为个非房地产业背景的首富,也佐证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判断。
新常态下经济放缓、消化产能过剩任务和增强内展动力,必然成为宏观和微观层面都考虑的问题。以前,企业的日子难过,但高层驾驶的火车头仍然在高速行驶,坐在高速增长的经济火车上的人们,只有干着急的劲儿。现在,火车头慢下来了,不再单纯追求GDP的增长。所以,不论是宏观的经济战略机遇方面,还是中观的产业结构和区域发展上,以及微观企业的并购重组和追求效能的变化上,迫切需要企业家精神和管理人才,推动经济成长。
但是,正如反腐过程中,一些执行者在借反腐之名拿掉老百姓应有的职工福利一样,也有人没有理解到经济新常态下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把中组部、教育部等机构下发的关于严禁领导干部参加高收费的培训项目和各类名为学习提高、实为交友联络的培训项目的通知,理解为禁止组织企业的管理者、后备管理者学习MBA、EMBA项目,从而导致个体在进行MBA投资时,有所疑虑。
我们不要被歪嘴和尚把经念歪了,需要着眼于大势,理解经济新常态下,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和积累,提高人力资本素质,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人力资本红利的战略需求。通过加大MBA教育的投入、提升MBA教育质量与回报以及培养创新型管理人才等措施,积极营造MBA人才的用武之地,提高组织效率和效能,这才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所在。因此,不论是社会、组织还是个人,投资于MBA教育,是大势所趋:尽管东西方都有对MBA教育存在各种诟病的话题,但瑕不掩瑜,管理理论的发展以及MBA教育不断在批评中走向完善,实践证明,MBA教育对于个体掌握现代管理语言,学习管理技能,终成为一个职业化的管理者,是行之有效的训练方式。
二、找准新常态的发展关键词,确定MBA学习目标
经济新常态下,我们可以看到通过人力资本投资获得增长的路径,也需要看到重要的战略机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意味着改革的深化和非常多的机会:这种机会,对于MBA的人才而言,应该面临着历史上施展自己才华的时期。可以预计,随着这一轮改革的深化,对MBA人才的需求和价值认同,社会会给予合理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的。
但能否把握住大势,需要把握和找准经济新常态下发展的如下关键词,在MBA学习期间,把握如下关键词,确定MBA学习目标。
关键词1:混合所有制
近,股票市场关于混合所有制概念的股票,受到热捧。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导致的停牌不断,资本层面,政策在加大力度鼓励民企进入垄断领域,提升资本回报率,通过制度变革促进自由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这一政策后面,对MBA而言,有双重意义:
意义之一:并购重组不是一时现象,而将成为经济的新常态方式呈现。这意味着推动和落实并购重组谈判,促进企业投资质量和资金效率的人才,会成为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高的领域。MBA,不同于其他专业硕士或博士的贡献点,因为在并购重组项目上,需要更全面的管理人才,有效促进和推动工作进程。所以,MBA,会因为其提高资本形成效率的价值贡献,获得人力资本市场的青睐。
如果有意在此领域有所建树的MBA学生,可以关注市场上金融MBA培养方向。目前,清华大学五道口、中国科学院大学金融MBA项目,都致力于培养投行和公司金融方面的人才。
意义之二:并购重组后,文化的整合和管理的改进,需要接受系统训练的管理者。MBA在学习期间,系统接受战略、运营、营销、人力资源、研发、财务等的训练,在理论和案例方面的准备,以及管理沟通技能方面的训练,使得在整合后的管理,更有用武之地。
关键词2:科技和创新
回过头来看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科技和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决定性的。所以,几乎在提出新常态的概念同时,视察中国科学院大学,并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要积极回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科技和创新的发展,将成为实现中国经济升级的强大动力,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也意味着MBA未来个人职业的发展,有了更广阔的空间,MBA的春天即将来临:
1、成为顶尖组织的管理者的机会:科技的跨越式发展,意味着中国企业有全球领先的可能。在新发布的全球互联网公司市值中,中国占4席;在通信设备市场上,华为、中兴拔得头筹;在传统家电方面,激光电视系统、空调的技术等,也蜚声中外。基因图谱、量子通信,北斗导航等重大基础技术的突破,也为未来诞生更伟大的组织储备了技术条件。MBA有可能在这一轮科技竞赛中,体现出自己卓越的管理能力,而在组织的平台上,施加更大的影响力。
2、成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的力量:“十二五”的初期,七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占整个经济的比重只有5%,到“十三五”的时候要提到10%。这就意味着从“十二五”到下一个五年计划,这个新兴产业的增长速度要在20%~22%之间,如果GDP平均增长率是7%的话,新兴产业的增长将远远超过7%。人才会因此在新兴产业形成积聚效应,我们会在这些领域看到更多的MBA施展他们的才华。
3、推动机会型创业的成长。在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产业资本的参与下,科技项目、创新人才越来越形成人才积聚效应。各地产业园区通过孵化器、加速器引导产业发展和企业成长。创业MBA项目营运而生,有利于有志于管理高速成长的创新型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和交流,目前,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新华都商学院等都开展了创业MBA项目。其中,中国科学院大学在立足中国科学院技术成果转化和院所融合机制下,在项目资源和科研创新氛围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关键词3:全球化
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已经有了重大的突破,这些年不仅仅资源型的国有企业走出了,科技型企业如华为、联想、等而也走出去了;更进一步,近几年,中国已经成为净资本输出的国家,即使在金融危机的时候,中国企业抄底金融危机的声音不绝于耳。
但是,我们不仅仅要接受贸易壁垒的挑战,还需要接受本地化过程中的语言、法律、制度和文化的挑战,而能够消弭这些挑战的,在于管理,在于管理者。
MBA的优势在于,能够理解跨文化的管理和全球化的管理的经验,在研究跨国企业的治理经验的基础上,生长出跨国组织管理的意识、技能和跨文化的理念。
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汪寿阳院长提出,随着中国更多的企业走出去,我们要更多关注全球化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更系统的观念。未来我们要关注更多中国企业在国外面临的管理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研究和处理,发展出新的理论和方法去指导我们的企业更好的走出去,去完成中国企业未来很多战略的布局,这是我们商学院的责任之一。
三、适应MBA教育的新常态
在移动互联和大数据时代,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发生重大的变化,MBA教育也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1、 MBA教育从教师本位到学生本位
MBA教育,不同于义务教育,也不同于本科教育和专业硕士和博士教育,其参与者均为富有一定经验的职场人士,其目标是希望通过MBA教育,获得职场升迁的加速器,或者是职业转换的转换器。因此,他更强调学生本位,而非教师本位。因此,在评价理想商学院时,需要从学校整体资源,而非个别名师的光环效应去进行选择。
从教师本位到学生本位的变化,MBA教育终导向的是个人成长的多元化以及职业化。是个人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在学制期间的人力资本积累的程度。
中国科学院06级春季MBA的一名学生,在学习运营管理课程的时候,自己主动把课后的每道题都认真思考和完成,他是这样总结MBA学习的:通过MBA的学习,我的知识由点状变为线状、由线状变为面状,甚至立体状,更加系统化;以前工作中,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而然,通过学习,理论功底扎实了,工作底气更足;在工作中,能够根据要解决的问题,迅速将各类知识集合成新的知识单元,解决实际问题。他把本来多用于制造企业的运营管理应用到金融企业,大大提高了企业效率。
2、 MBA教育从人脉到商脉
由高价培训班引发的关于官商问题的讨论,在网上沸沸扬扬。基于人脉的求学方式,特别是打出官员、商人混编班级的课程,容易走向官商腐败。所以,MBA教育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回归到商业本质,即商业机会和商业模式的发掘,校友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本资源的多寡,在于面临商业问题时,技术和管理人才的获得。从人脉到商脉,是从垂直关系走向横向资源整合关系,终发展出健康的合乎历史趋势的学友关系和校友关系。
3、 MBA教育从知识到技能
MOOC课程的出现,将加速商学院的教育从管理知识到商业技能转化的变化:学生在全球范围内通过网络内容,接受到全球商学院的课程。但是,这些知识如何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线下的辅导课程会越来越关键,新商业技能的习得,也不再是从老师身上获得,商学院教师的角色也越来越成为教练者或引导者,学员和学员之间,学员与导师之间,学员在企业实习和交流期间,所习得的管理技能,将越来越丰富。
4、MBA教育从经验走向创新
在管理领域,引发了原创式的“自主经营体”的变化;也引发了工作现场管理,从简单的强调服从和走向教练和民主的方式。管理研究方法也从简单的实证和案例研究,发展到大数据和后现代管理研究方法相结合;在接受MBA训练的时,越来越强调管理研究和系统思维能力的训练;在管理技能方面,注重管理沟通,也更重视商业模式的训练。
四、理性进行MBA教育投资
我们可以用管理企业或家庭的投资一样,来思考自己的MBA教育投资决策行为,抛开专业的贴现和繁琐的收入现值计算,我们可以考虑如下核心变量:
成功概率:自己的准备程度和报考院校的难度,选择一个100%能够上的,还是选择一个风险程度40%的,这和自己的风险偏好有关系,也和自己的成就动机有关,但更与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成正比。自己努力了,就能够改写竞争力量,终提高成功概率。所以,重要的考虑因素是,你是否为了未来的收益,而值得为之一搏。
收益项目:评估MBA投资的收益项目,不仅仅考虑自己初始的转职或晋升需求,更不能只是为了逃避现在工作的不开心。而是要富于进取心,看待自己的投资预期收益项目:
收益项目1:未来职业的理想程度,如从事投行或者管理咨询行业,收益显著,但是,这一考察项目设定在很多假设基础上,实际供求的变化可能有些出入。因此,我们可以把习得的知识、技能和获取的资源作为收益来衡量,就容易对比了。
收益项目2:习得的知识、技能和获取的资源,即成为什么样的人上面。这些知识、技能和获取的资源,能否与上述国家的宏观大势结合起来,也能否在自己主动性激发出来后,实现大化的收益,是重要的考量指标。
以中国科学院大学MBA项目为例,在院所融合背景下,学校拥有科学院沉淀的知识管理平台,学院拥有创业MBA、金融MBA和综合MBA的项目优势,学员能否在这些资源面前,整合出自己期望从事的职业和角色,相应的优势知识结构出来,是不一样的。而在此过程中,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校友资源,分布在全国科学和科技领域的重要部门,MBA校友资源如何充分利用和这些科技资源,需要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成本项目:学费和机会成本。
学费的概念虽然简单,但MBA投资,需要能够找出那些价值洼地来进行投资,简言之,哪些高校的MBA学费有上涨潜力。意味着自己的人力资本投资获得溢价的可能性更高。
机会成本,是选择某个MBA项目,但放弃另一所MBA项目的成本。举个例子,你选择了A学校的MBA项目,而放弃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的MBA项目,原因是A学校容易考试,但你因此,放弃了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习时你预期收益增长的部分。
因此,理性投资MBA教育,时间是试金石,成为什么样的人与找到什么样的工作,是终的收益。正如选择中国科学院大学MBA项目,你选择的就是“经济新常态”下的关键词机会,是在管理科学的发源地以及科技资源的桥头堡。中国科学院大学MBA项目悠久而又年轻,悠久是其前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教育,年轻是因为中国科学院大学新的开始。他本身并不完美,但如果你非要以追求完态度来看待MBA院校的选择,恐怕没有一所院校是你希望拥有的。毕竟,我们投资的是未来,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我们能够通过管理科学和系统知识,获得远见,以降低未来的不确定性。
他于是谈起他的职业规划,作为一个国有企业的中层管理者,自己处在不尴不尬的角色中:不学习,担心落伍被取代;想去公司外面寻找新的职业机会,但担心自己不能适应。所以,他说得很实际:我就只想读个MBA学位,不让自己闲着,总比干呆在办公室强。
很多人都是这种策略。但进一步追问:你认为如何让你这两年的MBA教育投资的收益大化?你希望在什么样的学校、学习什么样的课程,以为未来的机会做好准备?显然,他缺乏深入考虑,对于未来,缺乏信心。
其实,不仅仅他,很多的MBA报考者,对未来是缺乏信心的。即便在美国,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报考MBA的学生增多,人们希望通过MBA的学习,增强自己对未来机会的把握能力。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透过国家领导层提出的经济新常态,看到宏观经济趋势和机会,有助于厘清自己从事MBA教育投资的策略问题。在河南考察时提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之后,大量对新常态的研究,给予我们一个把握未来的视角:宏观经济趋势,确定了作为职业经理人培养的MBA人才的用武之地:不论您的背景如何,能够在国家经济发展大势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就能够在竞争中,拔得头筹。
一、坚信MBA教育投资的正确性
理解经济新常态,有个基本共识:GDP增速的下降,不是周期下降,而是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经济增长动力和经济结构再平衡的改变。阿里巴巴上市后,马云问鼎中国首富,成为个非房地产业背景的首富,也佐证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判断。
新常态下经济放缓、消化产能过剩任务和增强内展动力,必然成为宏观和微观层面都考虑的问题。以前,企业的日子难过,但高层驾驶的火车头仍然在高速行驶,坐在高速增长的经济火车上的人们,只有干着急的劲儿。现在,火车头慢下来了,不再单纯追求GDP的增长。所以,不论是宏观的经济战略机遇方面,还是中观的产业结构和区域发展上,以及微观企业的并购重组和追求效能的变化上,迫切需要企业家精神和管理人才,推动经济成长。
但是,正如反腐过程中,一些执行者在借反腐之名拿掉老百姓应有的职工福利一样,也有人没有理解到经济新常态下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把中组部、教育部等机构下发的关于严禁领导干部参加高收费的培训项目和各类名为学习提高、实为交友联络的培训项目的通知,理解为禁止组织企业的管理者、后备管理者学习MBA、EMBA项目,从而导致个体在进行MBA投资时,有所疑虑。
我们不要被歪嘴和尚把经念歪了,需要着眼于大势,理解经济新常态下,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和积累,提高人力资本素质,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人力资本红利的战略需求。通过加大MBA教育的投入、提升MBA教育质量与回报以及培养创新型管理人才等措施,积极营造MBA人才的用武之地,提高组织效率和效能,这才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所在。因此,不论是社会、组织还是个人,投资于MBA教育,是大势所趋:尽管东西方都有对MBA教育存在各种诟病的话题,但瑕不掩瑜,管理理论的发展以及MBA教育不断在批评中走向完善,实践证明,MBA教育对于个体掌握现代管理语言,学习管理技能,终成为一个职业化的管理者,是行之有效的训练方式。
二、找准新常态的发展关键词,确定MBA学习目标
经济新常态下,我们可以看到通过人力资本投资获得增长的路径,也需要看到重要的战略机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意味着改革的深化和非常多的机会:这种机会,对于MBA的人才而言,应该面临着历史上施展自己才华的时期。可以预计,随着这一轮改革的深化,对MBA人才的需求和价值认同,社会会给予合理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的。
但能否把握住大势,需要把握和找准经济新常态下发展的如下关键词,在MBA学习期间,把握如下关键词,确定MBA学习目标。
关键词1:混合所有制
近,股票市场关于混合所有制概念的股票,受到热捧。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导致的停牌不断,资本层面,政策在加大力度鼓励民企进入垄断领域,提升资本回报率,通过制度变革促进自由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这一政策后面,对MBA而言,有双重意义:
意义之一:并购重组不是一时现象,而将成为经济的新常态方式呈现。这意味着推动和落实并购重组谈判,促进企业投资质量和资金效率的人才,会成为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高的领域。MBA,不同于其他专业硕士或博士的贡献点,因为在并购重组项目上,需要更全面的管理人才,有效促进和推动工作进程。所以,MBA,会因为其提高资本形成效率的价值贡献,获得人力资本市场的青睐。
如果有意在此领域有所建树的MBA学生,可以关注市场上金融MBA培养方向。目前,清华大学五道口、中国科学院大学金融MBA项目,都致力于培养投行和公司金融方面的人才。
意义之二:并购重组后,文化的整合和管理的改进,需要接受系统训练的管理者。MBA在学习期间,系统接受战略、运营、营销、人力资源、研发、财务等的训练,在理论和案例方面的准备,以及管理沟通技能方面的训练,使得在整合后的管理,更有用武之地。
关键词2:科技和创新
回过头来看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科技和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决定性的。所以,几乎在提出新常态的概念同时,视察中国科学院大学,并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要积极回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科技和创新的发展,将成为实现中国经济升级的强大动力,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也意味着MBA未来个人职业的发展,有了更广阔的空间,MBA的春天即将来临:
1、成为顶尖组织的管理者的机会:科技的跨越式发展,意味着中国企业有全球领先的可能。在新发布的全球互联网公司市值中,中国占4席;在通信设备市场上,华为、中兴拔得头筹;在传统家电方面,激光电视系统、空调的技术等,也蜚声中外。基因图谱、量子通信,北斗导航等重大基础技术的突破,也为未来诞生更伟大的组织储备了技术条件。MBA有可能在这一轮科技竞赛中,体现出自己卓越的管理能力,而在组织的平台上,施加更大的影响力。
2、成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的力量:“十二五”的初期,七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占整个经济的比重只有5%,到“十三五”的时候要提到10%。这就意味着从“十二五”到下一个五年计划,这个新兴产业的增长速度要在20%~22%之间,如果GDP平均增长率是7%的话,新兴产业的增长将远远超过7%。人才会因此在新兴产业形成积聚效应,我们会在这些领域看到更多的MBA施展他们的才华。
3、推动机会型创业的成长。在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产业资本的参与下,科技项目、创新人才越来越形成人才积聚效应。各地产业园区通过孵化器、加速器引导产业发展和企业成长。创业MBA项目营运而生,有利于有志于管理高速成长的创新型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和交流,目前,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新华都商学院等都开展了创业MBA项目。其中,中国科学院大学在立足中国科学院技术成果转化和院所融合机制下,在项目资源和科研创新氛围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关键词3:全球化
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已经有了重大的突破,这些年不仅仅资源型的国有企业走出了,科技型企业如华为、联想、等而也走出去了;更进一步,近几年,中国已经成为净资本输出的国家,即使在金融危机的时候,中国企业抄底金融危机的声音不绝于耳。
但是,我们不仅仅要接受贸易壁垒的挑战,还需要接受本地化过程中的语言、法律、制度和文化的挑战,而能够消弭这些挑战的,在于管理,在于管理者。
MBA的优势在于,能够理解跨文化的管理和全球化的管理的经验,在研究跨国企业的治理经验的基础上,生长出跨国组织管理的意识、技能和跨文化的理念。
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汪寿阳院长提出,随着中国更多的企业走出去,我们要更多关注全球化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更系统的观念。未来我们要关注更多中国企业在国外面临的管理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研究和处理,发展出新的理论和方法去指导我们的企业更好的走出去,去完成中国企业未来很多战略的布局,这是我们商学院的责任之一。
三、适应MBA教育的新常态
在移动互联和大数据时代,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发生重大的变化,MBA教育也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1、 MBA教育从教师本位到学生本位
MBA教育,不同于义务教育,也不同于本科教育和专业硕士和博士教育,其参与者均为富有一定经验的职场人士,其目标是希望通过MBA教育,获得职场升迁的加速器,或者是职业转换的转换器。因此,他更强调学生本位,而非教师本位。因此,在评价理想商学院时,需要从学校整体资源,而非个别名师的光环效应去进行选择。
从教师本位到学生本位的变化,MBA教育终导向的是个人成长的多元化以及职业化。是个人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在学制期间的人力资本积累的程度。
中国科学院06级春季MBA的一名学生,在学习运营管理课程的时候,自己主动把课后的每道题都认真思考和完成,他是这样总结MBA学习的:通过MBA的学习,我的知识由点状变为线状、由线状变为面状,甚至立体状,更加系统化;以前工作中,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而然,通过学习,理论功底扎实了,工作底气更足;在工作中,能够根据要解决的问题,迅速将各类知识集合成新的知识单元,解决实际问题。他把本来多用于制造企业的运营管理应用到金融企业,大大提高了企业效率。
2、 MBA教育从人脉到商脉
由高价培训班引发的关于官商问题的讨论,在网上沸沸扬扬。基于人脉的求学方式,特别是打出官员、商人混编班级的课程,容易走向官商腐败。所以,MBA教育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回归到商业本质,即商业机会和商业模式的发掘,校友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本资源的多寡,在于面临商业问题时,技术和管理人才的获得。从人脉到商脉,是从垂直关系走向横向资源整合关系,终发展出健康的合乎历史趋势的学友关系和校友关系。
3、 MBA教育从知识到技能
MOOC课程的出现,将加速商学院的教育从管理知识到商业技能转化的变化:学生在全球范围内通过网络内容,接受到全球商学院的课程。但是,这些知识如何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线下的辅导课程会越来越关键,新商业技能的习得,也不再是从老师身上获得,商学院教师的角色也越来越成为教练者或引导者,学员和学员之间,学员与导师之间,学员在企业实习和交流期间,所习得的管理技能,将越来越丰富。
4、MBA教育从经验走向创新
在管理领域,引发了原创式的“自主经营体”的变化;也引发了工作现场管理,从简单的强调服从和走向教练和民主的方式。管理研究方法也从简单的实证和案例研究,发展到大数据和后现代管理研究方法相结合;在接受MBA训练的时,越来越强调管理研究和系统思维能力的训练;在管理技能方面,注重管理沟通,也更重视商业模式的训练。
四、理性进行MBA教育投资
我们可以用管理企业或家庭的投资一样,来思考自己的MBA教育投资决策行为,抛开专业的贴现和繁琐的收入现值计算,我们可以考虑如下核心变量:
成功概率:自己的准备程度和报考院校的难度,选择一个100%能够上的,还是选择一个风险程度40%的,这和自己的风险偏好有关系,也和自己的成就动机有关,但更与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成正比。自己努力了,就能够改写竞争力量,终提高成功概率。所以,重要的考虑因素是,你是否为了未来的收益,而值得为之一搏。
收益项目:评估MBA投资的收益项目,不仅仅考虑自己初始的转职或晋升需求,更不能只是为了逃避现在工作的不开心。而是要富于进取心,看待自己的投资预期收益项目:
收益项目1:未来职业的理想程度,如从事投行或者管理咨询行业,收益显著,但是,这一考察项目设定在很多假设基础上,实际供求的变化可能有些出入。因此,我们可以把习得的知识、技能和获取的资源作为收益来衡量,就容易对比了。
收益项目2:习得的知识、技能和获取的资源,即成为什么样的人上面。这些知识、技能和获取的资源,能否与上述国家的宏观大势结合起来,也能否在自己主动性激发出来后,实现大化的收益,是重要的考量指标。
以中国科学院大学MBA项目为例,在院所融合背景下,学校拥有科学院沉淀的知识管理平台,学院拥有创业MBA、金融MBA和综合MBA的项目优势,学员能否在这些资源面前,整合出自己期望从事的职业和角色,相应的优势知识结构出来,是不一样的。而在此过程中,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校友资源,分布在全国科学和科技领域的重要部门,MBA校友资源如何充分利用和这些科技资源,需要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成本项目:学费和机会成本。
学费的概念虽然简单,但MBA投资,需要能够找出那些价值洼地来进行投资,简言之,哪些高校的MBA学费有上涨潜力。意味着自己的人力资本投资获得溢价的可能性更高。
机会成本,是选择某个MBA项目,但放弃另一所MBA项目的成本。举个例子,你选择了A学校的MBA项目,而放弃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的MBA项目,原因是A学校容易考试,但你因此,放弃了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习时你预期收益增长的部分。
因此,理性投资MBA教育,时间是试金石,成为什么样的人与找到什么样的工作,是终的收益。正如选择中国科学院大学MBA项目,你选择的就是“经济新常态”下的关键词机会,是在管理科学的发源地以及科技资源的桥头堡。中国科学院大学MBA项目悠久而又年轻,悠久是其前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教育,年轻是因为中国科学院大学新的开始。他本身并不完美,但如果你非要以追求完态度来看待MBA院校的选择,恐怕没有一所院校是你希望拥有的。毕竟,我们投资的是未来,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我们能够通过管理科学和系统知识,获得远见,以降低未来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