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资讯:中国未来需要大量的商学院
在职进修MBA/EMBA,十年砺剑。香港亚洲商学院专注高端管理课程十年,四千余位学员学习见证。本文出自《东方早报》对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张维炯副院长的专访。
作为体制之外的一所商学院,每走一步都会引起业界的关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一直致力于中国高端商科人才的教育,为中国经济发展贡献栋梁之才,不断地努力探索着适合中国MBA教育的发展模式,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商界领袖。
不缺研究型人才 体制留不住他们
在中国MBA教育中,商学院侧重培养实用型人才,学员都以做企业高管、提薪升职为目标,似乎忽略了商学院的研究型人才。但实际情况是,国内很多商学院也在培养研究型人才,而且人数还不少,可惜许多研究型人才毕业后被其他行业吸引,例如搞金融研究的毕业后做了股票、投资和基金的实战工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相比较其他行业,大学的工资待遇太低。
其实美国也是这个样子的,华尔街也有大学里的教授,但是美国大学里的教授与其他行业的薪水差距不像我们这里的差距这么大。所以我们国家研究型人才转到其他机构去的比例更大。我们不是没有研究型人才,也不是没有培养研究型人才的结构,实际上我们培养了很多的博士生,但毕业以后都到企业去了。
有形的MBA教学 无形的MBA价值
MBA价值体现出来是有个过程的,像我们国家有那么多的运动员,但刘翔就一个,很多人都在不断争取,但能到达顶峰的毕竟是少数。MBA也一样,它培养的是企业的管理人才,教授的内容是企业管理基础知识和具体的操作,市场的竞争、战略的制定、人才的培养、资金的筹集和协调、资源的调配与政府的关系,竞争战略等等。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之后,还需要一个展示水平的平台和适当的时机。更重要的是,这个展示平台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的,而是在相互竞争中体现的。
我们培养的MBA学员越多,我国的工商企业界整体水平也就越高,但能不能使培养的MBA学员都出类拔萃,站到行业的顶尖,这个很难说。可以肯定的是,对于做管理的人来说,读过MBA和不读会有很大区别。
我认为我国MBA院校还太少。美国有近3亿人口,MBA课程超过1500个;我国有近14亿人口,目前教育部批准开设的MBA课程有300个左右。我们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但MBA课程的数量是人家的1/4,说明我们MBA教育还需要发展,目前还到不了人家那个水平。
中小企业困难多 需要机制的调整
每天都会有很多中小企业产生,但是真正能做大的还是少数,大部分企业只能做到中等水平,还有很多企业会倒闭。MBA毕业生创业从小企业开始,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融资难、管理不善、渠道打不开等。中小企业本身抗经济周期变化的能力是很弱的,遇到大的困难它抵抗不了。倒闭也是一个选择,这是普遍的问题。
很多企业倒闭的原因在于融资困难。为什么融资困难?我们的融资渠道不健全,银行不给中小企业贷款,因为风险太大;民间高利贷是犯法的,那么企业遇到资金困难怎么办?筹集不到资金,或是借用很多高利贷,终都会导致企业的倒闭,这就需要政府对民间资本市场的调控,能给中小企业开辟健康融资的渠道,目前开设的针对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公司是一个比较好的灵活措施。
中小企业主学习MBA肯定能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一些困难。我不能说学MBA的企业老总个个一定能成功,但是肯定可以帮助他们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少犯错误。
经济高度发达 需要更多商学院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前列,但是跟经济发展相配套的商科教育我们还远远不够。现在我们商学院面临着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情况,就是学院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状况相关。在一个经济发展快的社会中,一定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做得非常好。而企业做得越好,企业的领导人就越想学习,因为他们遇到的挑战越大。
要想把企业做得更好,企业领导人就一定得学习,不学习是不行的。社会越发展,企业做得越好,要学习MBA的人就越多,那么对我们商学院的需求就越大。在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里面,对商学院的需求是巨大的。所以MBA教育今后在我们中国,三十年、五十年发展会非常非常快,因为需求太大了。真正做到高端的名校,能够帮助企业家们发展,而企业家也能帮助学校发展,这是一个相互之间的正反馈,你推他一把,他推你一把,成就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