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指导:用“朴实的眼光”寻找文章立意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申论文章就是一只公考路上的拦路虎。这其中难的也就是文章立意的把握。中公教育专家认为,找准文章立意是写好申论文章的关键。
申论文章按照立意的准确与否,可以大致分成四个档次,分别是,“跑题”“偏题”“准确”“精彩”。对于刚接触国考申论文章写作的同学,力求立意准确是当务之急。而对于已经练习过写作的同学,则要追求文章立意的精彩。
那么如何快速的把握好申论文章的立意呢?过去我们学过很多方法,比如题干关系法、关键词法、梳理材料逻辑法、以及倒推法等等。但随着国考申论的微妙变化,文章的立意变得已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复杂。有时,我们只需要用“朴实的眼光”就能找准文章的立意。
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以国考2015年副省级真题为例,给大家展示这种方法。
【题目】给定资料6中划线句子写道:“‘科技的生命化’,已成为现实世界无法根除的特征。科技将具备人性。”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社会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明确、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中公解析】
传统上国考申论文章的立意等于题干主题+材料主题,但2015年副省级议论文写作就有所变化。如果用的“梳理材料逻辑法”,那么会发现材料的1~4则与文章主题没有太大的关系。只能是通过材料5和材料6,能发现一些端倪。
其实2015年副省级真题的核心主题是“科技与人文”,但作文的主题则是“科技的生命化”或者“科技的人性化”。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为“科技的生命化”是一个偏正结构,强调一个单一元素,而“科技与人文”是强调两个元素。题干已经明确强调要“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则意味着文章主题就从这句话而来——“科技生命化和人性化”。具体地,“科技”是核心词,“生命化”和“人性化”是论述角度。
“参考给定资料”,也不难发现,在材料5和材料6已经明确升华到这一主题上。先来分别看看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科技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时间和物质基础,即根本力量;
材料二:科技有助于突破社会结构,促进社会转型;
材料三和材料四:国家高新技术展,国家高铁、通讯、装备等技术突破;
材料五:未来科技必须走人性化之路,追求科技与人文的平衡;
材料六:科技与人类是共生的。
具体来看材料五: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巨大危害→如不加以控制→将变成与人对立的异生力量→走人性化之路,追求平衡。
具体来看材料六:技术与人存在矛盾关系,需要挖掘技术的本质→技术本质是具备生命特征,与人共性发展→则要赋予新技术情感,使之成为能理解的文化→则处理好人与科技的关系,赋予科技人性,才能为人所用。
通过回溯材料,发现后其实仍然强调的是题干中引用的那两句话“‘科技的生命化’,已成为现实世界无法根除的特征。科技将具备人性。”这就给我总结出一条经验:往往这种话题性申论议论文,核心主题(立意),就是题干中的那句话。不用刻意去花时间寻找。当然前提是要对文章写作练出惯性,才能习惯之。
【总结】国考申论文章立意把握,在命题之初就没打算把大家考糊涂,而是越考越清晰。直接通过理解题干引用的句子或词语,结合社会实际和给定材料展开写作即可。如何理解题干引用的句子或词语,实则要回归材料,因为申论作答的一个大原则就是“材料为王”,但文章写作方向已在题干中点明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请关注 大连人事考试网:http://dalian.***/?wt.mc_id=ldl14315
申论文章按照立意的准确与否,可以大致分成四个档次,分别是,“跑题”“偏题”“准确”“精彩”。对于刚接触国考申论文章写作的同学,力求立意准确是当务之急。而对于已经练习过写作的同学,则要追求文章立意的精彩。
那么如何快速的把握好申论文章的立意呢?过去我们学过很多方法,比如题干关系法、关键词法、梳理材料逻辑法、以及倒推法等等。但随着国考申论的微妙变化,文章的立意变得已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复杂。有时,我们只需要用“朴实的眼光”就能找准文章的立意。
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以国考2015年副省级真题为例,给大家展示这种方法。
【题目】给定资料6中划线句子写道:“‘科技的生命化’,已成为现实世界无法根除的特征。科技将具备人性。”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社会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明确、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中公解析】
传统上国考申论文章的立意等于题干主题+材料主题,但2015年副省级议论文写作就有所变化。如果用的“梳理材料逻辑法”,那么会发现材料的1~4则与文章主题没有太大的关系。只能是通过材料5和材料6,能发现一些端倪。
其实2015年副省级真题的核心主题是“科技与人文”,但作文的主题则是“科技的生命化”或者“科技的人性化”。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为“科技的生命化”是一个偏正结构,强调一个单一元素,而“科技与人文”是强调两个元素。题干已经明确强调要“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则意味着文章主题就从这句话而来——“科技生命化和人性化”。具体地,“科技”是核心词,“生命化”和“人性化”是论述角度。
“参考给定资料”,也不难发现,在材料5和材料6已经明确升华到这一主题上。先来分别看看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科技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时间和物质基础,即根本力量;
材料二:科技有助于突破社会结构,促进社会转型;
材料三和材料四:国家高新技术展,国家高铁、通讯、装备等技术突破;
材料五:未来科技必须走人性化之路,追求科技与人文的平衡;
材料六:科技与人类是共生的。
具体来看材料五: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巨大危害→如不加以控制→将变成与人对立的异生力量→走人性化之路,追求平衡。
具体来看材料六:技术与人存在矛盾关系,需要挖掘技术的本质→技术本质是具备生命特征,与人共性发展→则要赋予新技术情感,使之成为能理解的文化→则处理好人与科技的关系,赋予科技人性,才能为人所用。
通过回溯材料,发现后其实仍然强调的是题干中引用的那两句话“‘科技的生命化’,已成为现实世界无法根除的特征。科技将具备人性。”这就给我总结出一条经验:往往这种话题性申论议论文,核心主题(立意),就是题干中的那句话。不用刻意去花时间寻找。当然前提是要对文章写作练出惯性,才能习惯之。
【总结】国考申论文章立意把握,在命题之初就没打算把大家考糊涂,而是越考越清晰。直接通过理解题干引用的句子或词语,结合社会实际和给定材料展开写作即可。如何理解题干引用的句子或词语,实则要回归材料,因为申论作答的一个大原则就是“材料为王”,但文章写作方向已在题干中点明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请关注 大连人事考试网:http://dalian.***/?wt.mc_id=ldl1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