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

点击搜索

发布

中国教育史人物思想对比孟子荀子和韩愈

区域:
抚州 > 临川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是性善论的代表,以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人可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它,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因而他要求人们重视内省的作用。他反对实行霸道,即用兼并战争去征服别的国家;而应该行仁政,争取民心的归附,以不战而服,也即他所说的“仁者无敌”,实行王道就可以无敌于天下。孟子的教育目的是“明人伦”,即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他核心的教育思想是:深造自得,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和专心致志。
而荀子的教育思想和孟子不一样,他主张性恶论,认为人之性恶,其善伪也。他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只要环境、教育、个体努力协调有序,人才的造就就成为可能了。荀子认为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大儒”之人,培养德才兼备之人。他认为教学的内容是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他认为作为教师需要具备四个条件,有尊严和威信;有丰富的经验和崇高的信仰;能循序渐进,诵说不凌不乱;精通细微道理,并加以发挥。教师作为“礼”的化身,是传授礼、实行礼的榜样。
对孟子和荀子的教育思想进行总结得出:孟子是内发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由此可以看出他强调了遗传对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而荀子是性恶论的代表,也是外铄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生下来是伪善的,主要受后天环境,教育和个体努力的影响,一个人才能有所造就。
韩愈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也有很大影响。他提出了性三品说,认为人性是天生的,分为上中下三品;情是与生俱来的潜在的情感素质,表现为喜怒哀恐惧爱厌恶几种不同的情感,他认为情和性是对应的,有什么样的性就有什么的情,反之亦然,两者是完全对应的。由此他认为教育的作用有上之性就学而愈明,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下焉者畏威而寡罪,上者可教,而下者可制也。韩愈很看中人才,他认为为了培养人才,应该要整顿国学,改革招生制度,扩大招生范围,他这一思想对教育的发展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他不但注重人才的培养,还注重人才的选拔,他认为科举制度会埋没治国兴邦的人才,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内定有奇秀,要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人才难得“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韩愈还提出了教师观,他认为“古之学者必有师”,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教师的任务是传道为主,授业、解惑为辅这也表明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关于如何选择老师,他也有提出择师标准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他认为的师生关系是“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提倡教学相长,乐为人师,同时鼓励不耻下问,虚心拜人为师。
这几个人物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考点相对简单,大家以客观题备考即可,即单选,多选,判断,填空题备考。更多考试信息请关注抚州中公教育微信号:抚州公务员(fzoffcn),网站:fzhou.***

,地址:抚州市赣东大道赣东宾馆写字楼7楼,电话:0794-8231677,8232177
查看更多抚州其他教育培训信息

免责声明:此信息系发布者(UID:458678)自行发布,本站是服务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及合法性由该发布者完全负责。

© lieju.com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