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将军罐市场价值多少钱
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也真正意义上迎来了亿元成交的时代: 05年英国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以2.3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拍出。 佳士得06年的秋拍上一件“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盌”以1。577亿元成交。 北京中嘉08年秋拍上郎世宁绘“雍正十二月圆明园行乐图”以1。584亿元成交。 南京经典10秋拍上石涛“闽游赠别山水卷 长卷”以1.3552亿元天价成交。 伦敦拍卖行11年的秋拍上一件“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以5。541亿元成交。 北京翰海11年秋拍上傅抱石“毛诗意 册页 (八开)”以终成交价2。3亿元成交 11年北京保利拍卖会上一件齐白石作“《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以4.255亿元天价成交。 北京保利12年春拍上李可染“万山红遍 镜心”以2。9325亿元成交。 香港苏富比2012年春拍上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终以2。0786亿元成交。 广州保利12年冬季拍卖会上一件“翡翠童子观音”以4。746亿元成交。 香港蘇富比张大千专场拍卖会上一幅“嘉耦图 立轴 水墨纸本”以1.59亿元成交。 2013香港苏富比春拍上清康熙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莲花图盌,以7400万港元刷新清康熙瓷器拍卖纪录 中国古董过亿藏品: 北宋黄庭坚《砥柱铭》手卷北京保利公司以4.368亿元成交 《秋山萧寺图》立轴北京保利公司以1.3664亿元成交; 清钱维城《雁荡图》手卷北京保利公司以1.2992亿元成交; 张大千《爱痕湖》横批中国嘉德公司以1.008亿元成交, 齐白石的《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在嘉德以4.255亿天价成交。 中国圆明园12生肖“兔首”以1400万欧元成交。 苏富比清乾隆珐琅彩“古月轩”题诗、“锦鸡花石”图胆瓶,估价1.8亿港元2012年4月5日晚港苏富比北宋汝窑 汝窑葵花洗以1.85亿港元成交 明初期“九龙纹大缸”于澳门中信估价2.763亿元终以8.97552亿天价成交。 明永乐青花八方烛台 2035万元 翰海公司春拍创中国内地瓷器拍卖纪录,该品仿的是曾经流行于古代埃及和叙利亚的铜制烛台,专家评其形态“绰约之姿中有一种金属的刚性”。烛台高29.8厘米,分烛插、连柱、台座三层,底中空,足墙外直内坡,有火石红斑,釉面莹润呈青白色,通体绘青花纹饰且色泽鲜艳,属永乐青花瓷中罕见珍品。永乐和宣德是青花瓷器的黄金时代,这两朝青花瓷素来以胎釉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名,在拍卖市场上早就形成了整体价位高、高价作品多的气势。香港佳士得2004年春拍一件“明永乐青花内外底龙戏珠纹棱口洗”曾以万港币成交,2005年春拍推出的“明永乐青花折技花果纹墩”成交价也高达3036万港币。 徐悲鸿《珍妮小姐画像》 (布面 油画) 2200万元 北京保利公司成立后首次拍卖,即以此画成交价创下中国油画拍卖世界纪录和徐悲鸿个人画作纪录。《珍妮小姐画像》136×98厘米,作于1939年,当时徐悲鸿正在东南亚各国为抗战募捐,比利时驻新加坡副领事勃兰嘉重金邀约他替名为珍妮的小姐画此肖像。徐悲鸿画作——不论国画还是油画、素描——在拍卖场上一直身价极高,2001年《风尘三侠》在香港曾以664.5万港币创造过中国油画拍卖纪录。 吴冠中《鹦鹉天堂》 (水墨画) 3025万元 保利公司首次拍卖会成交,创造了中国在世画家作品的拍卖纪录。吴冠中水墨画的价格这两年跃升梯度之大实在难以市场常规判断:一幅《黄土高原》在2005中国荣宝春拍会上以1870万元人民币成交,带来的冲击还没有消失,新纪录又产生,且涨幅如此之高。据透露,《鹦鹉天堂》的藏家是新加坡好藏之美术馆,这家规模的私人美术馆专门设有“吴冠中美术馆”,藏画上百幅。 黄宾虹《山川卧游图》 638万元 推崇黄宾虹者很多,激烈者认为他是中国山水画自八大山人、徐渭之后有突破的宗师。奇怪的是,在多位近现代画家的内地拍卖纪录都轻易冲破千万元之后,黄宾虹却始终没有跃进到和他成就相对称的成交价位。《山川卧游图》嘉德秋拍上以638万元人民币落槌,刷新黄宾虹个人书画作品拍卖纪录。此卷是他晚年(1952年)送给澳门好友吴鸣医生的作品,全长3米,原装裱保存完好,1980年在香港艺术中心举办的“黄宾虹作品展”上展出后,由香港收藏家、攻玉山房主人叶承耀先生购藏至今。黄宾虹研究者认为他在88~89岁时为创作巅峰时期,《山川卧游图》正是此间所作。 任伯年《华祝三多图》 (设色绢本立轴) 2860万元 中贸圣佳公司春拍成交,平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纪录,也刷新了画家个人作品每平方尺的均价。画中故事是一个富有哲学意蕴的古老主题,出于《庄子》。任伯年(1840~1896年)是近代海上画派的首领人物,和吴昌硕同列“海上四大家”,人物画尤受藏家追捧。这幅《华祝三多图》尺幅212.5×106厘米,任伯年画作的价格曾经远远落后于张大千、齐白石等同级别名家,但近五年以他为代表的海上画派在市场快速升温。该画1997年的拍卖成交价为270万元左右。 陈衍宁《毛泽东视察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