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区企业的发展趋势
一、 自贸区定义
自由贸易试验区(Pilot Free Trade Zone),一般是指一国或地区“境内关外”的单独隔离区域,区内可进行仓储、贸易、加工等业务,在关税和配额等方面有优惠规定,货物储存期限一般不受限制。
自贸港是设在一国(地区)境内关外、货物资金人员进出自由、绝大多数商品免征关税的特定区域,是目前全球开放水平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中国香港、新加坡、鹿特丹、迪拜均实施自由港政策,奠定其世界自由贸易中心的地位。
自由贸易港和自贸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允许开展离岸贸易,在离岸贸易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高端服务业,发展离岸金融等相关业务。
二、 国内自贸区比较分析
从覆盖面积、覆盖片区、功能定 位和核心产业等四大维度对上述11个自贸区进行比较,结合对海南自贸区的系统分析,发现:
1.覆盖面积上:11个自贸区面积均划定在120平方公里左右,其中大的上海自贸区覆盖面积为120.72平方公里,小的为广东自贸区,覆盖面积为116.2平方公里。然而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区,面积达3.54万平方公里,其发展战略空间更广阔,更有利于向向纵深拓展。
2.覆盖片区上:除上海自贸区规划有7大片区之外,其余10个自贸区均规划三大核心片区,覆盖省内重要经济发展极,这有利于充分利用各地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协同发展。海南则是全域开放,全岛建设自由贸易港。
3.具体发展方向上:各自贸区发展重点有所不同,如辽宁主要着力打造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整体竞争力,浙江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探索建设舟山自由贸易港区”的要求,河南主要聚焦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建设,陕西的重点在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海南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将重点发展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合作。
4.核心产业方面:在大的方向上11个自贸区多数聚焦于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如天津自贸区聚焦于民用航空、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大众消费品、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河南自贸区聚焦于能终端、高端装备及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这一点海南存在较明显差异,海南的战略产业主要是旅游业、文化产业等服务业和现代化农业等。
三、 总结
结合专题报告系列一、二以及本篇报告对11家自贸区的对比分析发现,海南岛具备独特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产业优势等比较优势,以及逐步摸索并成熟的发展思路,包括对房地产市场的限制、清晰的人才引进政策等。
(一) 比较优势助力产业发展
1.独特优势聚焦高端服务业、旅游业
区别于其他自贸区重点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和以研发设计、总部经济、电子商务等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海南具备离岛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来发展高端服务、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更高。赛马、体育赛事、等高端旅游产业的开放进一步加强了这种趋势。
2.离岛免税购物政策激发消费需求
海南是全球范围内第四个实施离岛免税购物政策的地区。海南离岛免税政策自 2011 年 4 月 20 日起正式实行,先后经历 4 次调整,适用人群、购买限额等限制逐步放开。在宽松政策的刺激下,海南免税业收入从 2012年的 23.75 亿元快速增长至 2016 年的 61.74 亿元,CAGR 高达 26.98%。
3.发展海南特色农业小镇和共享农庄
海南政府结合产业优势,提出建设互联网农业小镇并取得成功,下一步海南以发展“共享农庄”为抓手,建设田园综合体和美丽乡村。通过“共享农庄”模式,链接农庄闲置资源与城市投资消费需求,带给消费者定制服务、投资收益和特色产品。
(二) 人才引进铸就发展基础
中央给予海南明确的人才引进导向,支持海南“开展国际人才管理改革试点,允许外籍和港澳台地区技术技能人员按规定在海南就业、居留”。确立自贸区自贸港建设定 位后,海南加速对人才引进的政策制定,5月中旬出台的《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工作意见》明确指出“对符合海南省高层次人才认定条件的总部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专业人才,其本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可享受出入境、居留、落户、社会保险、医疗保障、人才安居、入园入学、就业等方面的便利政策”。
(三) 限制地产防止泡沫再起
每一次的区域发展政策的释放,必然首先带动当地地产市场的非理性上涨。但在发展海南自贸区的中央文件中明确提到“建立和完善房地产长效机制,防止房价大起大落”。在海南自贸区政策出台前后,海南政府相继出台“史上严土地管理措施”和“史上严限购令”等相关政策,表明海南摆脱房地产发展掣肘和全面转向旅游、农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决心。
(四) 高度开放引领发展模式
后一点,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不同于之前11个自贸区大的一点是开放力度远超之前,这一点也超出市场预期。从深化的免税政策到离岸金融中心初步确立,从开放赛马、邮轮,到开放体育、即开等,无不显示出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探索新型和绿色发展模式的决心。海南将继续充当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具备长远的探索新模式的时间和深化的空间。
自由贸易试验区(Pilot Free Trade Zone),一般是指一国或地区“境内关外”的单独隔离区域,区内可进行仓储、贸易、加工等业务,在关税和配额等方面有优惠规定,货物储存期限一般不受限制。
自贸港是设在一国(地区)境内关外、货物资金人员进出自由、绝大多数商品免征关税的特定区域,是目前全球开放水平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中国香港、新加坡、鹿特丹、迪拜均实施自由港政策,奠定其世界自由贸易中心的地位。
自由贸易港和自贸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允许开展离岸贸易,在离岸贸易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高端服务业,发展离岸金融等相关业务。
二、 国内自贸区比较分析
从覆盖面积、覆盖片区、功能定 位和核心产业等四大维度对上述11个自贸区进行比较,结合对海南自贸区的系统分析,发现:
1.覆盖面积上:11个自贸区面积均划定在120平方公里左右,其中大的上海自贸区覆盖面积为120.72平方公里,小的为广东自贸区,覆盖面积为116.2平方公里。然而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区,面积达3.54万平方公里,其发展战略空间更广阔,更有利于向向纵深拓展。
2.覆盖片区上:除上海自贸区规划有7大片区之外,其余10个自贸区均规划三大核心片区,覆盖省内重要经济发展极,这有利于充分利用各地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协同发展。海南则是全域开放,全岛建设自由贸易港。
3.具体发展方向上:各自贸区发展重点有所不同,如辽宁主要着力打造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整体竞争力,浙江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探索建设舟山自由贸易港区”的要求,河南主要聚焦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建设,陕西的重点在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海南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将重点发展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合作。
4.核心产业方面:在大的方向上11个自贸区多数聚焦于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如天津自贸区聚焦于民用航空、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大众消费品、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河南自贸区聚焦于能终端、高端装备及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这一点海南存在较明显差异,海南的战略产业主要是旅游业、文化产业等服务业和现代化农业等。
三、 总结
结合专题报告系列一、二以及本篇报告对11家自贸区的对比分析发现,海南岛具备独特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产业优势等比较优势,以及逐步摸索并成熟的发展思路,包括对房地产市场的限制、清晰的人才引进政策等。
(一) 比较优势助力产业发展
1.独特优势聚焦高端服务业、旅游业
区别于其他自贸区重点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和以研发设计、总部经济、电子商务等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海南具备离岛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来发展高端服务、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更高。赛马、体育赛事、等高端旅游产业的开放进一步加强了这种趋势。
2.离岛免税购物政策激发消费需求
海南是全球范围内第四个实施离岛免税购物政策的地区。海南离岛免税政策自 2011 年 4 月 20 日起正式实行,先后经历 4 次调整,适用人群、购买限额等限制逐步放开。在宽松政策的刺激下,海南免税业收入从 2012年的 23.75 亿元快速增长至 2016 年的 61.74 亿元,CAGR 高达 26.98%。
3.发展海南特色农业小镇和共享农庄
海南政府结合产业优势,提出建设互联网农业小镇并取得成功,下一步海南以发展“共享农庄”为抓手,建设田园综合体和美丽乡村。通过“共享农庄”模式,链接农庄闲置资源与城市投资消费需求,带给消费者定制服务、投资收益和特色产品。
(二) 人才引进铸就发展基础
中央给予海南明确的人才引进导向,支持海南“开展国际人才管理改革试点,允许外籍和港澳台地区技术技能人员按规定在海南就业、居留”。确立自贸区自贸港建设定 位后,海南加速对人才引进的政策制定,5月中旬出台的《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工作意见》明确指出“对符合海南省高层次人才认定条件的总部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专业人才,其本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可享受出入境、居留、落户、社会保险、医疗保障、人才安居、入园入学、就业等方面的便利政策”。
(三) 限制地产防止泡沫再起
每一次的区域发展政策的释放,必然首先带动当地地产市场的非理性上涨。但在发展海南自贸区的中央文件中明确提到“建立和完善房地产长效机制,防止房价大起大落”。在海南自贸区政策出台前后,海南政府相继出台“史上严土地管理措施”和“史上严限购令”等相关政策,表明海南摆脱房地产发展掣肘和全面转向旅游、农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决心。
(四) 高度开放引领发展模式
后一点,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不同于之前11个自贸区大的一点是开放力度远超之前,这一点也超出市场预期。从深化的免税政策到离岸金融中心初步确立,从开放赛马、邮轮,到开放体育、即开等,无不显示出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探索新型和绿色发展模式的决心。海南将继续充当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具备长远的探索新模式的时间和深化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