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出让老板满意的通稿
当我们判断一篇文章写得好不好时,往往带着浓烈的个人主观色彩。我们会不自觉地从自己的审美情趣、接受程度、偏爱风格,甚至符不符合潜意识里认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来做判断。这就容易导致,同一篇文章,有人视为珍宝,有人视为糟粕,以至于争论不休,搞得撰稿人不已。
实际上,撰稿人想避免这样的问题发生,在提笔前需要想清楚以下三个问题:
一.中心思想是啥子?
二.谁是*终拍板人?
三.目标受众长啥样?
这里囊括了内容、输出、传播这三个关键因素。想清楚自己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进而选素材、定题目、列大纲、完成稿;搞清楚文章要定稿,*终靠谁拍板,试着揣度他的心思和喜好;弄清楚文章发表出去后,是给谁看的,这些读者真的会买账吗?
这三点同样适应于各种形式的文章。但今天我们着重讨论公司通稿的撰写。在稿里,这三个问题对应的答案会因事件的不同而变化。其中,*容易受等级大小影响的,便是拍板人因素了。如果是部门活动,拍板人一般是部门总负责人;但如果上升到整个公司层面,拍板人可能就是大boss了。
除了突发临时要求写稿外,一般公司出炉前,按正规流程走,都是要先写传播方案的。传播方案一般不对外公布,其功能就是上报给公司领导审批,内容包括传播关键词、传播背景、传播目的、传播时间、传播策略、传播节奏及要点、传播预算等。方案会根据每次事件等级而做调整。其中,*重要的便是传播节奏及要点,即稿暂拟标题、内容概要、传播渠道、计划出稿时间等。如果是时间跨度较长的活动,可能要写多篇稿陆续式,那就要再加上出稿缘由了。而传播渠道暂不用具体到邀请哪一个媒体或用哪一个平台发表,一般都是笼统地写“电视台几家、省媒几家、自媒体几家”之类的。
传播方案通过后,负责撰稿的人需要提前做准备工作,收集跟事件相关的素材,比如会议流程、参与领导名单、活动背景资料、产品介绍资料等等。再根据收集到的素材,暂拟标题及大纲。
接下来,就要梳理下人员互动关系了。如果是跨部门协助的,事先得跟对接人取得联系,咨询相关细节。同时,明确初稿出来后的批改流程,除了给自己直属领导过目外,还要转给对接人看,对接人再把稿子转给他的部门领导看,一层层审批上去。这个过程*磨人了。如果遇到两个领导的意见不符,在保留事实的基础上,谁的title大就听谁的。如果遇到特殊情况,稿子在流程上已经审批好,待发表或者已经发表了,但更大title的领导突然发现问题,要求撤稿。那也只能重新修改了。当然,作为撰稿人,都想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好能畅通无阻并在*短的时间内发表出去。不然,一旦拖久了,就只能将事件“某月某日”改成“日前”之类的词语把时间模糊掉。
落实到的撰稿上,有几个问题需要格外注意。
一.内容上:挖掘背后意义,重于阐述事件
一般公司事件的表述其实很简单,甚至一两句话就能介绍完了。但你不可能拿着一两百字的稿子,就向领导交差吧。这就需要挖掘事件背后的意义了,比如,此举作为公司的重要战略、全方位升级产品布局、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深化品牌建设之类的话,或者首次提出新概念、次获得重大成就、颠覆行业传统模式、体现了创新精神,等等。
有时候,*的是,你feel出来的意义,跟boss要你表述的意义,不在同一频道上。但boss跟你隔着N多个领导,你也只能通过其他领导的转述,加上自己的揣测,去无限靠近boss的想法。
虐不虐?虐死了!
但做文案就是受虐的命。多虐几次就习惯了。当你已经能从容地受虐,并毫无脾气地修改时,你就能从积极的视角去看待改稿,并从中慢慢地总结出宝贵经验。
二.结构上:用小标题豆腐块化,胜过平铺直叙
公司通稿不比网络文章,不能娱乐化,要适当地“ 端“着。但绝大部分的网友,看惯了接地气的网络文章,瞄到稿时,一般也就看个标题和文章段,就关掉了。
因此,稿在结构上要适当讲究点技巧,避免平铺直叙,一言到底。在保留事件必须要素的基础上,调整结构,可以递进式,可以并列式,也可以递进加并列式,但*好分豆腐块,并加上小标题。这样,网民看了标题及段后,还会再瞄下小标题。如果小标题够吸引人,还会再具体看看内容。
而且,用小标题,会使整篇文章的质感看起来高档很多、条理更加清晰、排版更加美观。如果要精益求精的话,拟小标题时,还要注意逻辑性及对偶性。每个小标题的字数及文法结构保持一致,剥茧式层层深入并呼应主题。
三.态度上:细究文法反复检查,避免低级错误
对撰稿人而言,*打脸的莫过于被人挖出有错别字。因为错别字、语义不通、生造词、重复啰嗦等文法错误,本该避免的。尤其是错别字,只要稍稍留心点,一般会发现的。但往往却是*容易遗漏的。因此,完稿后,要反复检查,一个字一个字默念一遍,再借助Word自带的“拼写和语法”功能检查,也可以请其他同事帮忙校对。甚至,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错字本,把平时容易打错的字记录下来,没事翻一翻,加深在脑海里的印象
实际上,撰稿人想避免这样的问题发生,在提笔前需要想清楚以下三个问题:
一.中心思想是啥子?
二.谁是*终拍板人?
三.目标受众长啥样?
这里囊括了内容、输出、传播这三个关键因素。想清楚自己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进而选素材、定题目、列大纲、完成稿;搞清楚文章要定稿,*终靠谁拍板,试着揣度他的心思和喜好;弄清楚文章发表出去后,是给谁看的,这些读者真的会买账吗?
这三点同样适应于各种形式的文章。但今天我们着重讨论公司通稿的撰写。在稿里,这三个问题对应的答案会因事件的不同而变化。其中,*容易受等级大小影响的,便是拍板人因素了。如果是部门活动,拍板人一般是部门总负责人;但如果上升到整个公司层面,拍板人可能就是大boss了。
除了突发临时要求写稿外,一般公司出炉前,按正规流程走,都是要先写传播方案的。传播方案一般不对外公布,其功能就是上报给公司领导审批,内容包括传播关键词、传播背景、传播目的、传播时间、传播策略、传播节奏及要点、传播预算等。方案会根据每次事件等级而做调整。其中,*重要的便是传播节奏及要点,即稿暂拟标题、内容概要、传播渠道、计划出稿时间等。如果是时间跨度较长的活动,可能要写多篇稿陆续式,那就要再加上出稿缘由了。而传播渠道暂不用具体到邀请哪一个媒体或用哪一个平台发表,一般都是笼统地写“电视台几家、省媒几家、自媒体几家”之类的。
传播方案通过后,负责撰稿的人需要提前做准备工作,收集跟事件相关的素材,比如会议流程、参与领导名单、活动背景资料、产品介绍资料等等。再根据收集到的素材,暂拟标题及大纲。
接下来,就要梳理下人员互动关系了。如果是跨部门协助的,事先得跟对接人取得联系,咨询相关细节。同时,明确初稿出来后的批改流程,除了给自己直属领导过目外,还要转给对接人看,对接人再把稿子转给他的部门领导看,一层层审批上去。这个过程*磨人了。如果遇到两个领导的意见不符,在保留事实的基础上,谁的title大就听谁的。如果遇到特殊情况,稿子在流程上已经审批好,待发表或者已经发表了,但更大title的领导突然发现问题,要求撤稿。那也只能重新修改了。当然,作为撰稿人,都想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好能畅通无阻并在*短的时间内发表出去。不然,一旦拖久了,就只能将事件“某月某日”改成“日前”之类的词语把时间模糊掉。
落实到的撰稿上,有几个问题需要格外注意。
一.内容上:挖掘背后意义,重于阐述事件
一般公司事件的表述其实很简单,甚至一两句话就能介绍完了。但你不可能拿着一两百字的稿子,就向领导交差吧。这就需要挖掘事件背后的意义了,比如,此举作为公司的重要战略、全方位升级产品布局、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深化品牌建设之类的话,或者首次提出新概念、次获得重大成就、颠覆行业传统模式、体现了创新精神,等等。
有时候,*的是,你feel出来的意义,跟boss要你表述的意义,不在同一频道上。但boss跟你隔着N多个领导,你也只能通过其他领导的转述,加上自己的揣测,去无限靠近boss的想法。
虐不虐?虐死了!
但做文案就是受虐的命。多虐几次就习惯了。当你已经能从容地受虐,并毫无脾气地修改时,你就能从积极的视角去看待改稿,并从中慢慢地总结出宝贵经验。
二.结构上:用小标题豆腐块化,胜过平铺直叙
公司通稿不比网络文章,不能娱乐化,要适当地“ 端“着。但绝大部分的网友,看惯了接地气的网络文章,瞄到稿时,一般也就看个标题和文章段,就关掉了。
因此,稿在结构上要适当讲究点技巧,避免平铺直叙,一言到底。在保留事件必须要素的基础上,调整结构,可以递进式,可以并列式,也可以递进加并列式,但*好分豆腐块,并加上小标题。这样,网民看了标题及段后,还会再瞄下小标题。如果小标题够吸引人,还会再具体看看内容。
而且,用小标题,会使整篇文章的质感看起来高档很多、条理更加清晰、排版更加美观。如果要精益求精的话,拟小标题时,还要注意逻辑性及对偶性。每个小标题的字数及文法结构保持一致,剥茧式层层深入并呼应主题。
三.态度上:细究文法反复检查,避免低级错误
对撰稿人而言,*打脸的莫过于被人挖出有错别字。因为错别字、语义不通、生造词、重复啰嗦等文法错误,本该避免的。尤其是错别字,只要稍稍留心点,一般会发现的。但往往却是*容易遗漏的。因此,完稿后,要反复检查,一个字一个字默念一遍,再借助Word自带的“拼写和语法”功能检查,也可以请其他同事帮忙校对。甚至,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错字本,把平时容易打错的字记录下来,没事翻一翻,加深在脑海里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