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华盛顿EMBA港股三巨头2020年业绩公布后疫情时
近日,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发布了一篇关于“港股三巨头2020年业绩公布,后疫情时代开启互联网医疗新纪元”的文章,内容如下:
5月底,港股互联网医疗三巨头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京东健康的2020年业绩尽数公布。在这三份业绩报告中,明显可以看出医药电商、在线医疗业务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而成了2020年三大巨头财报中的业务亮点。
乘风破浪元年
此次在全球范围内爆发的新冠疫情对餐饮、旅游、贸易等线下行业带来了沉重打击,但2020年却成了互联网医疗“乘风破浪”元年:疫情带来的政策、市场红利让原本游离于医疗产业边缘地带的互联网医疗备受关注,这3家企业的线上业务迎来显而易见的波峰式增长。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统计表明,2020年全年度的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将近2000亿元,市场增长达46.7%,为2015年以来高增速。而作为互联网医疗的龙头股,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在市场扩容后先受益,企业营收大幅增长,其中,京东健康增幅大,营收几乎翻番。
正如百年前的天花大流行正式推动了疫苗的发明和防疫机制的诞生一样,此次新冠疫情或许也代表着医疗领域和大众就医观念正式进入互联网时代。
机遇、转型和优势互补
早在去年4月,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就在《Science》发表论文,通过各类严谨的数据计算和模型推演认为此次新冠疫情可能将持续到2025年。与新冠病毒的长期共存,自然会让互联网医疗进一步被主流社会所接受,乃至成为一种习惯。
互联网医疗并非新生事物。早在2014年,互联网医疗的概念就已初露萌芽,只不过这种医疗形式在当时并不受大众待见。毕竟在传统的患者思维中,投医问药还是去医院和医生面对面放心,哪怕跑再多的路、挂再多的号、排再长的队。但疫情改变了这一切。疫情之后,医院成了高危地带,“能不去就不去”,这种趋利避害的心态自然给互联网医疗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
不光是直接包含医药电商和在线医疗业务的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京东健康,就连没有和任何挂钩的知识大V丁香医生,凭借疫情地图猛涨千万粉丝,其100天浏览量就高达38亿,90%的人“每天”都会查看疫情信息,一夜之间就让这个原先名不见经传的数字医疗服务平台成了业内实打实的黑马。
疫情还迫使传统线下医院进行“互联网转型”,让互联网+线下医疗结合成为未来医院的全新发展模式。阿里健康资深副总裁马立认为:“互联网医疗企业和实体医院的互联网医院不是竞争关系。医疗的链条较长,且对专业性要求非常高,互联网公司在医疗上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但不可能覆盖所有的医疗服务。公立医院的立足之本在于治病,但在患者或用户的线上运营方面,经验不够充分。”两者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发展成一种非常健康的“资源互补型”关系,并能实现全新的深度协同与合作。
医联副总裁刘春梅也表示:“公立医院拥有大量优质的医护人员、先进的诊疗设备、诊疗技术等医疗供给侧资源,具备开办互联网医院的必要条件;而第三方平台,则在技术研发、运营维护、信息安全、院外患者管理等环节的互联网化方面具有毋庸置疑的优势。”
资本追逐与潜在盈利点
网上有说法认为:“后疫情时代,疫情会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悬在大众头顶”,会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与医疗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和关联领域都会在后疫情时代得到全新的变革和发展。
概念虽然好听,大势的确所趋,但在一些投资者眼中,历经2020年之后的互联网医疗依然是个“没有呈现出类似O2O极速变革态势的资本追逐对象”。
让我们再回到三家巨头的2020年业绩数据。从这份报告中可以明显看出,医药电商业务收入对企业营收贡献大。尤其是阿里健康,医药自营业务和医药电商平台业务累计占其总营收的97.8%,表明互联网医药目前是互联网医疗直接惠及的领域,体现了现阶段互联网医疗中O2O的盈利点所在。
而另一个盈利点则是和医疗紧密的跨界领域——保险。与求医问药、诊疗诊断相比,保险作为一种纯粹的商业经济行为更容易完成线上的全闭环,也更容易在线上与互联网医疗进行对接融合;互联网医疗本身所能够带来的丰富数据在技术上能让保险公司更好地干预医疗行为、介入用户的健康管理。所以除了互联网医药以外,保险或许是互联网医疗领域在近阶段发展过程中又一个易于实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