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启生 疫情当下 第二诊疗缓和患者困境
疫情影响的不只是8万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还有400万癌症患者。疫情在不到6个月的时间中,让全世界50多万人,国内 4648人丧失了生命。国内疫情虽较快得以控制,但人们似乎忽略了另一个比新冠肺炎更为残酷的疾病:癌症,每年约有430万新增病例,有280万患者因此病去世。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是新冠肺炎的50倍,死亡数是新冠肺炎的600倍。在这次大流行中,它们似乎被汹涌的疫情给淹没了。
6月底,《柳叶刀肿瘤学》刊登了荷兰癌症登记处PAA病理数据库的初步诊断报告,癌症病例较去年相比同期减少了1/4。荷兰的癌症诊断数据是全球特殊数据之一,因为它涵盖了全国所有医院,并且可以迅速获得。确诊人数下降的原因在新冠疫情危机严重的时候,可能源于全科医生的随访以及医院诊断的推迟。以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全球每年约有1810万癌症新发病例和960万癌症死亡病例的数字来算,全球疫情严重国家的癌症确诊人数下降了约1/4,共下降了将近500万名癌症患者。但据推算,同期死亡人数应当并没有下降,反而略有增高,因为患者中的大多数危急病人,并没有得到及时救治。
同期,虽然我国疫情控制较快,但在疫情严重的时期,几乎所有医院都不再收治癌症患者,同期大约有2/3左右的癌症病人,未能得到及时救治或者失去了的机会。
癌症与新冠肺炎,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两种疾病,从统计数字来看,癌症患者更容易新冠肺炎,或者说与普通人相比,新冠患者中的癌症患者比例更大。
早在1月底,中国就对31个省市的575所医院的新冠确诊患者进行了调查,发现在1590个确诊患者中,有18个是癌症患者,这个比例超过了1%,高于全国人口中癌症患者出现的概率(0.29%)。
更为关键的是,癌症患者一旦新冠,后果也会比较严重。在上述调查中,39%的癌症患者在新冠后都被送入了重症监护,需要进行插管抢救,甚至已经死亡。相比之下,非癌症患者出现同样严重后果的比例只有8%。
同时,在一个月内曾经接受过化疗的的癌症患者,因为抵抗力受损,病毒后出现的严重后果的风险也就更高,可达75%。
癌症患者求医无门,肿瘤医院无法接诊外地患者,
外地患者无法去北上广大医院,择期手术大面积推迟……
为了控制病情的进展,一些癌症患者需要接受化疗,而化疗往往需要到医院进行。于是,在疫情期,这些癌症患者发现自己处于两难的境地:如果继续化疗,一旦了新冠,后果会很严重;如果不化疗,癌症病情也会进展,后果也会很严重。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在6月22日出了新规定,完全停止现场挂号,只有预约拿到门诊号的患者,才可以进入医院,而且多只能有一名家属陪同。
癌症患者想进行化疗,也需要提前挂号。之 前通过微信公号挂号,一般只要提前三、四天,就能挂上号。但因为北京新出现的疫情,一下子取消了很多号。医院周一早上8点放号,为了抢一个号,患者家属提前上好闹钟,做好准备,在8点整时候看到有号,但是在点击支付的瞬间,号已经被挂满了。
为了防止就诊者将病毒带入医院,北京的很多医院都规定,患者要到医院进行,包括肿瘤患者需要进行的化疗、放疗,必须先经过核酸筛查。检测不是问题,问题是因为疫情的出现,病毒检测的需求暴增,本来可以当天预约并出结果的检测,目前需要排队,有的需要长达一周。这对急于等待的患者,无疑也是一个难题。
有的医院不仅要求有核酸检测,还要求血清检测。由于各种新冠病毒的检测都有有效期,一般核酸检查的有效期是7天,对于每周都需要到医院或复查的患者,这意味每次都需要重新进行核酸检测。北京的很多癌症患者,并不是本地患者,如果拿的是外地医保,就需要自己付费进行检测,无形中给患者增加了更多的经济负担。
据健康时报的消息,北京大多数医院恢复率在50%~70%。北京的几家肿瘤医院确实还没全面复工复诊,目前的运行量还是从前的50%。从前三个人一间的病房,目前只让住一个患者;从前科室里的主任医师平均每天7~8台手术,目前都是每天1~2台;从前满足不了患者需求,现在更是难上加难。之所以还不敢全面复工复诊,是因为肿瘤医院是专科医院,没有呼吸科和科等,万一出现问题会很严重。不仅北京的肿瘤医院现在没有完全恢复,就是上海、广州等重点城市的肿瘤医院,也没有完全恢复运营。
全世界的癌症患者,都面临同样的问题。据加拿大CBC,一个60岁的华人女性患者杨女士,在3月确诊为卵巢癌,病理期为3期,本来要在四月初进行手术,但是因为疫情,杨女士的手术被认为是非紧急手术,于是推迟到了5月4日。但是,杨女士终没有等到手术,在5月2日就去世了。
因为不能进行常规的癌症筛查,新冠疫情所造成的间接伤害,受害者除了当下已经确诊的癌症患者,还有未来的癌症患者。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估计,自从3月以来,乳腺癌的常规筛查减少了75%!这还可能只是一个很保守的估计,因为电子健康记录管理的公司Epic的数据显示,减少量高达95%!对此,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所长Norman Sharpless 表示担忧,认为在未来的10年之内,因为疫情所耽搁的癌症筛查和,将额外导致1万癌症患者的死亡。这个估计,还主要只是基于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的数据。
那些被疫情延误了的癌症病人,有四分之二认为,他们的肿瘤没有进展?这是否意味着在癌症患者中有过度的问题?
面对着疫情,减少门诊,减少与患者的接触,这是全世界医院的常规操作。一份对欧洲29个国家139个医院的癌症放疗部门的问卷调查,发现60%医院的放射科都出现了患者数量下降的情况。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医院将一些并不紧急的推迟了,并且使用远程医疗,解决患者的部分常规随访问诊。在这些医院中,78%的放射科都开展了远程医疗问诊。
对美国医院放射科的调查,同样发现有84%的医院,放射科的患者流量减少了20%以上。
很显然,放射科只是一个代表,实际上在医院的各个科室,病人的流量都在减少。Kaiser 健康网站于5月中旬对美国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在过去的三个月中,有48%的美国人因为疫情而取消或延期了某种医疗服务。
疫情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危机。在危机面前,不惜一切代价是一种极端,放弃是另外一种极端。我们希望癌症患者的需求能够被关注,更便捷的第二诊疗能够暂时缓和患者的困境,帮助患者更好地延长生存期。
6月底,《柳叶刀肿瘤学》刊登了荷兰癌症登记处PAA病理数据库的初步诊断报告,癌症病例较去年相比同期减少了1/4。荷兰的癌症诊断数据是全球特殊数据之一,因为它涵盖了全国所有医院,并且可以迅速获得。确诊人数下降的原因在新冠疫情危机严重的时候,可能源于全科医生的随访以及医院诊断的推迟。以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全球每年约有1810万癌症新发病例和960万癌症死亡病例的数字来算,全球疫情严重国家的癌症确诊人数下降了约1/4,共下降了将近500万名癌症患者。但据推算,同期死亡人数应当并没有下降,反而略有增高,因为患者中的大多数危急病人,并没有得到及时救治。
同期,虽然我国疫情控制较快,但在疫情严重的时期,几乎所有医院都不再收治癌症患者,同期大约有2/3左右的癌症病人,未能得到及时救治或者失去了的机会。
癌症与新冠肺炎,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两种疾病,从统计数字来看,癌症患者更容易新冠肺炎,或者说与普通人相比,新冠患者中的癌症患者比例更大。
早在1月底,中国就对31个省市的575所医院的新冠确诊患者进行了调查,发现在1590个确诊患者中,有18个是癌症患者,这个比例超过了1%,高于全国人口中癌症患者出现的概率(0.29%)。
更为关键的是,癌症患者一旦新冠,后果也会比较严重。在上述调查中,39%的癌症患者在新冠后都被送入了重症监护,需要进行插管抢救,甚至已经死亡。相比之下,非癌症患者出现同样严重后果的比例只有8%。
同时,在一个月内曾经接受过化疗的的癌症患者,因为抵抗力受损,病毒后出现的严重后果的风险也就更高,可达75%。
癌症患者求医无门,肿瘤医院无法接诊外地患者,
外地患者无法去北上广大医院,择期手术大面积推迟……
为了控制病情的进展,一些癌症患者需要接受化疗,而化疗往往需要到医院进行。于是,在疫情期,这些癌症患者发现自己处于两难的境地:如果继续化疗,一旦了新冠,后果会很严重;如果不化疗,癌症病情也会进展,后果也会很严重。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在6月22日出了新规定,完全停止现场挂号,只有预约拿到门诊号的患者,才可以进入医院,而且多只能有一名家属陪同。
癌症患者想进行化疗,也需要提前挂号。之 前通过微信公号挂号,一般只要提前三、四天,就能挂上号。但因为北京新出现的疫情,一下子取消了很多号。医院周一早上8点放号,为了抢一个号,患者家属提前上好闹钟,做好准备,在8点整时候看到有号,但是在点击支付的瞬间,号已经被挂满了。
为了防止就诊者将病毒带入医院,北京的很多医院都规定,患者要到医院进行,包括肿瘤患者需要进行的化疗、放疗,必须先经过核酸筛查。检测不是问题,问题是因为疫情的出现,病毒检测的需求暴增,本来可以当天预约并出结果的检测,目前需要排队,有的需要长达一周。这对急于等待的患者,无疑也是一个难题。
有的医院不仅要求有核酸检测,还要求血清检测。由于各种新冠病毒的检测都有有效期,一般核酸检查的有效期是7天,对于每周都需要到医院或复查的患者,这意味每次都需要重新进行核酸检测。北京的很多癌症患者,并不是本地患者,如果拿的是外地医保,就需要自己付费进行检测,无形中给患者增加了更多的经济负担。
据健康时报的消息,北京大多数医院恢复率在50%~70%。北京的几家肿瘤医院确实还没全面复工复诊,目前的运行量还是从前的50%。从前三个人一间的病房,目前只让住一个患者;从前科室里的主任医师平均每天7~8台手术,目前都是每天1~2台;从前满足不了患者需求,现在更是难上加难。之所以还不敢全面复工复诊,是因为肿瘤医院是专科医院,没有呼吸科和科等,万一出现问题会很严重。不仅北京的肿瘤医院现在没有完全恢复,就是上海、广州等重点城市的肿瘤医院,也没有完全恢复运营。
全世界的癌症患者,都面临同样的问题。据加拿大CBC,一个60岁的华人女性患者杨女士,在3月确诊为卵巢癌,病理期为3期,本来要在四月初进行手术,但是因为疫情,杨女士的手术被认为是非紧急手术,于是推迟到了5月4日。但是,杨女士终没有等到手术,在5月2日就去世了。
因为不能进行常规的癌症筛查,新冠疫情所造成的间接伤害,受害者除了当下已经确诊的癌症患者,还有未来的癌症患者。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估计,自从3月以来,乳腺癌的常规筛查减少了75%!这还可能只是一个很保守的估计,因为电子健康记录管理的公司Epic的数据显示,减少量高达95%!对此,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所长Norman Sharpless 表示担忧,认为在未来的10年之内,因为疫情所耽搁的癌症筛查和,将额外导致1万癌症患者的死亡。这个估计,还主要只是基于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的数据。
那些被疫情延误了的癌症病人,有四分之二认为,他们的肿瘤没有进展?这是否意味着在癌症患者中有过度的问题?
面对着疫情,减少门诊,减少与患者的接触,这是全世界医院的常规操作。一份对欧洲29个国家139个医院的癌症放疗部门的问卷调查,发现60%医院的放射科都出现了患者数量下降的情况。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医院将一些并不紧急的推迟了,并且使用远程医疗,解决患者的部分常规随访问诊。在这些医院中,78%的放射科都开展了远程医疗问诊。
对美国医院放射科的调查,同样发现有84%的医院,放射科的患者流量减少了20%以上。
很显然,放射科只是一个代表,实际上在医院的各个科室,病人的流量都在减少。Kaiser 健康网站于5月中旬对美国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在过去的三个月中,有48%的美国人因为疫情而取消或延期了某种医疗服务。
疫情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危机。在危机面前,不惜一切代价是一种极端,放弃是另外一种极端。我们希望癌症患者的需求能够被关注,更便捷的第二诊疗能够暂时缓和患者的困境,帮助患者更好地延长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