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无感支付获具获得感
2025年1月17日,广州市委改革办发布广州市第二届“具获得感”改革案例,广州医保“‘先看病、后付费、免排队’,就医无感支付解民忧”入选。这是对广州医保坚持以改革创新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的极大肯定与鼓励。
近年来,广州医保立足广州地区医疗资源水平高、患者就医需求量大、群众就医缴费排队时间长、医院窗口人工缴费效率低的实际情况,深化“数智医保”创新,进一步助力“数字政府”建设,联合中国银联广东分公司、医保协议银行及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在全国领先落地就医无感支付,实现医保“秒报销”、个人“先看病、后付费、免排队”的新体验。经过持续深化改革,就医无感支付逐步升级,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已实现在穗就医人群全覆盖、医保待遇类型全覆盖,上线医疗机构从3家试点医疗机构拓展至98家就诊量大的定点医疗机构,签约人数从2023年底的11万人增长至的接近170万人。
什么是就医无感支付?
就医无感支付是通过医保、医院、银联、银行多方资源整合,对现有就医结算流程进行技术升级,实现免除群众就医排队或手机操作缴费的新型便捷支付方式。群众通过“广州医保”公众号等渠道签约就医无感支付服务后,在挂号时或就诊前与医疗机构约定启用该服务,就诊结束后,由医生直接发起结算,个人自负的费用通过其医保个人账户或指定银行账户直接支付至医院,避免患者缴费排队、来回跑腿的烦恼。
就医无感支付改革特点
一是无感结算,让群众享受便捷服务更加可感。在人工窗口、自助机缴费及医保移动支付等现有支付方式基础上,就医无感支付通过技术升级及流程再造,实现医生开具的同时即完成医保报销及缴费结算,免除患者排队或手机操作缴费环节,有效节省群众就医多次排队缴费等待时间,避免其集中缴费院内交叉风险,满足其更便捷支付需求。
二是信息赋能,打造医银合作新模式。充分发挥各方优势,构建医保端待遇管理、银联端统筹平台、医院端医疗结算、银行端授信支付的“四端一体”医银合作新模式。同时,基于就医场景为参保人提供不低于5000元的普惠型医保专项信用额度,还可使用医保个人账户资金还款,属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
三是亲情代付,有效解决老幼就医问题。群众签约开通服务后,可关联本人父母、配偶或子女信息,开通“亲情付”功能,实现签约人家属共享便民服务,进一步推动医保便民服务适老化、适幼化。
就医无感支付改革成效
一是拓展服务范围惠及更多就医群众。持续深化改革成效,实现广州医保参保人以及异地医保人员、非医保人员等其他在穗就医人群、市内三级公立医疗机构以及普通门诊、门诊特定病种及住院(含住院押金)等所有就医场景等“三个全覆盖”,让更多就医群众可享受到该项便民服务。截至2025年1月17日,已有98家就诊量大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15家医保协议银行上线服务,签约人数168万,交易人次109万,交易金额1.24亿元,广大群众用签约交易的实际行动为就医无感支付“投票”“点赞”。
二是助力医疗机构优化提升管理运营。就医无感支付有效减少患者在院内滞留时间,避免收费处窗口集中排队,能有效减轻医疗机构窗口收费压力,助力医疗机构优化人员配置,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整体运营效率,深受医院欢迎和好评。
三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广州经验”。广州医持续优化完善业务流程和规则,让就医无感支付从“能用”到更加“好用”,不断深化巩固改革成效,已形成一套业务流程及规则清晰、职能分工明确、接口规范标准统一的标准化实施体系,方便其他城市复制借鉴。截至2024年底,成都、衢州、永州等10多个城市前来广州市考察学习就医无感支付工作经验。
德生在行动
作为就医无感支付的运营服务商,德生科技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持续以“数据赋能、技术支撑、运营服务”为发力点,为就医无感支付的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持,并取得良好成效。
近年来,广州医保立足广州地区医疗资源水平高、患者就医需求量大、群众就医缴费排队时间长、医院窗口人工缴费效率低的实际情况,深化“数智医保”创新,进一步助力“数字政府”建设,联合中国银联广东分公司、医保协议银行及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在全国领先落地就医无感支付,实现医保“秒报销”、个人“先看病、后付费、免排队”的新体验。经过持续深化改革,就医无感支付逐步升级,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已实现在穗就医人群全覆盖、医保待遇类型全覆盖,上线医疗机构从3家试点医疗机构拓展至98家就诊量大的定点医疗机构,签约人数从2023年底的11万人增长至的接近170万人。
什么是就医无感支付?
就医无感支付是通过医保、医院、银联、银行多方资源整合,对现有就医结算流程进行技术升级,实现免除群众就医排队或手机操作缴费的新型便捷支付方式。群众通过“广州医保”公众号等渠道签约就医无感支付服务后,在挂号时或就诊前与医疗机构约定启用该服务,就诊结束后,由医生直接发起结算,个人自负的费用通过其医保个人账户或指定银行账户直接支付至医院,避免患者缴费排队、来回跑腿的烦恼。
就医无感支付改革特点
一是无感结算,让群众享受便捷服务更加可感。在人工窗口、自助机缴费及医保移动支付等现有支付方式基础上,就医无感支付通过技术升级及流程再造,实现医生开具的同时即完成医保报销及缴费结算,免除患者排队或手机操作缴费环节,有效节省群众就医多次排队缴费等待时间,避免其集中缴费院内交叉风险,满足其更便捷支付需求。
二是信息赋能,打造医银合作新模式。充分发挥各方优势,构建医保端待遇管理、银联端统筹平台、医院端医疗结算、银行端授信支付的“四端一体”医银合作新模式。同时,基于就医场景为参保人提供不低于5000元的普惠型医保专项信用额度,还可使用医保个人账户资金还款,属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
三是亲情代付,有效解决老幼就医问题。群众签约开通服务后,可关联本人父母、配偶或子女信息,开通“亲情付”功能,实现签约人家属共享便民服务,进一步推动医保便民服务适老化、适幼化。
就医无感支付改革成效
一是拓展服务范围惠及更多就医群众。持续深化改革成效,实现广州医保参保人以及异地医保人员、非医保人员等其他在穗就医人群、市内三级公立医疗机构以及普通门诊、门诊特定病种及住院(含住院押金)等所有就医场景等“三个全覆盖”,让更多就医群众可享受到该项便民服务。截至2025年1月17日,已有98家就诊量大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15家医保协议银行上线服务,签约人数168万,交易人次109万,交易金额1.24亿元,广大群众用签约交易的实际行动为就医无感支付“投票”“点赞”。
二是助力医疗机构优化提升管理运营。就医无感支付有效减少患者在院内滞留时间,避免收费处窗口集中排队,能有效减轻医疗机构窗口收费压力,助力医疗机构优化人员配置,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整体运营效率,深受医院欢迎和好评。
三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广州经验”。广州医持续优化完善业务流程和规则,让就医无感支付从“能用”到更加“好用”,不断深化巩固改革成效,已形成一套业务流程及规则清晰、职能分工明确、接口规范标准统一的标准化实施体系,方便其他城市复制借鉴。截至2024年底,成都、衢州、永州等10多个城市前来广州市考察学习就医无感支付工作经验。
德生在行动
作为就医无感支付的运营服务商,德生科技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持续以“数据赋能、技术支撑、运营服务”为发力点,为就医无感支付的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持,并取得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