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丁瀚恒 我和高颜值高学历的音乐学人聊了什么
原创: 胡子妹妹 喜星国际音乐教室
胡子妹妹的啰嗦
从今天开始,我们会在《对话音乐家》这个栏目里定期更新有关香港音乐家的访谈和故事。在开始我们今天的正式内容以前,很想跟大家先聊聊我在采访过程中积累的一点小心得。从大一开始,我陆陆续续做了将近5年的采访,跟各种各样的人交流过,访谈名单里却还未有过音乐家。
机缘巧合,我认识了喜星团队,一群“爱乐入魔”的国际音乐大师。虽然至今只跟团队里的两位老师做了深度访谈,可我仍旧感觉,这是我采访生涯里愉快和难忘的经历。而每一次采访,我都会在出发前将自己思绪清空,带着轻盈的身体和心情走进那个属于他们的音乐世界。
在他们的眼睛里,我看到了很久未看到的纯净、向往和平和。也许是被他们的热情,又也许,单纯是被音乐触动,我决定把每一个音乐家的故事写下来。但愿这些文字通过喜星公众号这个平台抵达你们的心灵,这个世界上每一个渴望自由和快乐的灵魂。
跟丁老师约在尖沙咀,人来人往中一个年轻的男生朝我走来,架一副眼镜,特别斯文。他在我跟前站定,问:“你是小福?”我很是惊异,原本以为在伦敦大学音乐系硕士毕业,且在香港主持参加了无数学术讲座的丁瀚恒先生会是看上去严谨沉稳的“大师范”,没想到竟然如此年轻!
丁瀚恒说他刚下课,随后我俩穿越尖沙咀忙碌拥挤的街道,来到一个复古西餐厅里用餐。丁瀚恒很熟练地跟我介绍起这里的经典菜式,他笑言自己是常客。我问他为何喜欢,他环顾一下周围,说:“我总觉得这里的氛围跟外面是隔离的,进到店里就像回到了旧时光。”
于是我们的谈话也就自然而然地从旧时光开始了。相比起那些3、4岁就开始摸琴的神童,丁瀚恒接触音乐其实算很晚了。16岁以前,他还是个痴迷于足球的少年,在绿茵场上不知日夜地奔跑。每个人生命里都会有个aha moment,在某个瞬间,被某个微不足道的细节点燃,从此人生里就会亮起不一样的光芒。属于丁瀚恒的那个瞬间,来源于傅聪的一场钢琴演奏会。
傅聪演奏
那时候的傅聪常常从英国飞回香港开个人演奏会。误打误撞之下,16岁的丁瀚恒跑去听了傅聪的《独对肖邦》。那时候他对音乐一无所知,甚至连肖邦是谁都毫无概念。可在演奏厅里,此起彼伏的旋律贯穿了他的身体,音乐悄悄替他打了转向盘,从此人生朝着截然不同的方向飞奔而去。
傅聪曾经是他的偶像。有一次傅聪演奏结束后丁瀚恒悄悄溜去后台跟傅聪索要签名,结果憨厚的大男孩也没把握好这次难得的机会跟傅聪好好交流,要完签名就走了。我正要把酱油鸡翅送去嘴边,噗嗤笑了出来,问他怎么不多说几句。丁瀚恒歪着脑袋想了想,说:“他要表达的都在琴声里了,傅聪已经回答了我很多疑问。”
这是丁瀚恒次听音乐会时的场刊,至今仍保留着学琴虽晚,这却并不妨碍丁瀚恒对音乐独有的敏锐知觉,他总能听出演奏中别人捕捉不到的微妙情感。丁瀚恒逐渐成为了香港小有名气的乐评家,他写的乐评没有一贯乐评人咄咄逼人的说教指正,而是尊重每位演奏者的风格,试图站在演奏者的角度去思考为什么不同人会有对同一乐章的不同理解。“音乐原本就是开放的,没有孰优孰劣,每个人的过往经历不同,就会有不一样的音乐表达方式。”丁瀚恒说这句话时表情特别认真。哦不对,每次说到对音乐的理解时,他的表情都是无一例外地认真。
如果说傅聪是他人生里的个aha moment,那么英国求学算是第二个。丁瀚恒本科是浸大音乐系,那时候他在同辈中算是读书较多的。结果毕业后选择了音乐历史领域强的英国伦敦大学,刚开学丁瀚恒就傻眼了,教授布置的reading materials简直是本科的好几倍,而且必须在一周内读完!更让他汗颜的是,教授开出的必读书单里只有两三本是他读过的,可周围同学几乎早就打好了基本功……
没办法,只能比别人更拼命。研究生期间丁瀚恒几乎不出去玩,把所有时间投入在了研究和阅读上,以至于现在他也早已读书成瘾。哦对了,太平馆就是他的“秘密阅读基地”,没课时丁瀚恒会抱本书在这里消磨一下午。(作为学渣的本人默默低下了头……)
除了音乐,丁瀚恒还会涉猎哲学、历史等不同的领域。“音乐的世界里不仅仅是音乐,我希望通过更多视角来丰富自己对音乐的认识。”即便学音乐至今十来年了,丁瀚恒仍待音乐如初恋。
我追问一句:“很多人学音乐是为了掌握skill的,学那么多历史和理论有用吗?”
他不慌不忙地把碗里的鱼汤喝完,满足地说:“如果说skill,其实你迟早都能掌握。但人们听一场音乐会绝不仅仅是为了好听的旋律,高超的技法甚至快得无影的手指,人们想要穿越旋律回到作曲家的世界里,看清楚我们时代跟音乐微妙的关系。”
尽管音乐只有声音,没有文字,却对我们说着无尽的历史,无数的故事。
肖邦雕塑
此时西餐厅里白领们陆续离座上班,橘黄色的灯亮起,丁瀚恒开始讲起他喜欢的作曲家——肖邦的故事。肖邦出生波兰,他的舞曲里隐藏了特别多的波兰民族元素。如果大家有机会去波兰,还能在这个位于中欧的国家里找到各种肖邦的影子——机场有、广场有、人们谈论的话题里也有。
肖邦之于波兰的意义可能超出了你我的想象。那时候的波兰很苦情,因为地理位置比较尴尬,它往往成了战争的必经之地,百姓们没有几天太平日子。舒曼曾说:“肖邦的乐曲乃是遮掩在鲜花中的大炮。”什么意思呢?鲜花是表面的平和,肖邦的舞曲看上去轻快柔婉,诗意盎然,可其实底下埋藏着波兰的灵魂,人民抗战的意志。在那些战火纷飞的日子里,肖邦的音乐了波兰里每一颗破碎受伤惮他在旋律里埋藏的无数波兰元素,让波兰人找到了继续保卫家国的勇气。
说完这段以后,丁瀚恒沉默了一会。他眼睛看向别处,仿佛思绪飘回到了肖邦生活时的波兰。
丁瀚恒要在喜星线上音乐平台上讲授西方音乐故事的系列课程,我觉得真是再合适不过。课程会由浅入深,从不同作曲家的出身、故事、时代背景出发,渐渐过渡到他们独有的诠释方式、音乐理念和作曲风格。读懂音乐不是能说出do re mi就可以了,而是要真正明白,那些伟大的作曲家们在试图用音乐这种语言跟当代和后世的我们传达些什么。通过此,你会更明白音乐的真谛,明白时代的变迁,也会更了解和接受你自己。
午餐的两个小时箭一样地飞过去了。我们离开西餐厅,推门而出,是明晃晃的大太阳。仿佛从另外一个时空突然回到了现实,我竟有些恍惚,心里留恋着刚才丁瀚恒嘴里的那个有趣又静谧的世界。
关于丁瀚恒
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
后于英国伦敦大学取得硕士学位,
主修历史音乐学
作为学者,丁氏曾参加不同的学术会议
席间发表论文
亦到大专院校担任嘉宾讲师
乐评刊登在香港各大媒体上
现在是国际演艺评论家协会的会员
西方音乐故事20讲
- END -
BY
作者:胡子妹妹
编辑:晓莹
校阅:丁瀚恒
音乐无止境,想把分享给你
艺教丨考级丨乐器丨成长
胡子妹妹的啰嗦
从今天开始,我们会在《对话音乐家》这个栏目里定期更新有关香港音乐家的访谈和故事。在开始我们今天的正式内容以前,很想跟大家先聊聊我在采访过程中积累的一点小心得。从大一开始,我陆陆续续做了将近5年的采访,跟各种各样的人交流过,访谈名单里却还未有过音乐家。
机缘巧合,我认识了喜星团队,一群“爱乐入魔”的国际音乐大师。虽然至今只跟团队里的两位老师做了深度访谈,可我仍旧感觉,这是我采访生涯里愉快和难忘的经历。而每一次采访,我都会在出发前将自己思绪清空,带着轻盈的身体和心情走进那个属于他们的音乐世界。
在他们的眼睛里,我看到了很久未看到的纯净、向往和平和。也许是被他们的热情,又也许,单纯是被音乐触动,我决定把每一个音乐家的故事写下来。但愿这些文字通过喜星公众号这个平台抵达你们的心灵,这个世界上每一个渴望自由和快乐的灵魂。
跟丁老师约在尖沙咀,人来人往中一个年轻的男生朝我走来,架一副眼镜,特别斯文。他在我跟前站定,问:“你是小福?”我很是惊异,原本以为在伦敦大学音乐系硕士毕业,且在香港主持参加了无数学术讲座的丁瀚恒先生会是看上去严谨沉稳的“大师范”,没想到竟然如此年轻!
丁瀚恒说他刚下课,随后我俩穿越尖沙咀忙碌拥挤的街道,来到一个复古西餐厅里用餐。丁瀚恒很熟练地跟我介绍起这里的经典菜式,他笑言自己是常客。我问他为何喜欢,他环顾一下周围,说:“我总觉得这里的氛围跟外面是隔离的,进到店里就像回到了旧时光。”
于是我们的谈话也就自然而然地从旧时光开始了。相比起那些3、4岁就开始摸琴的神童,丁瀚恒接触音乐其实算很晚了。16岁以前,他还是个痴迷于足球的少年,在绿茵场上不知日夜地奔跑。每个人生命里都会有个aha moment,在某个瞬间,被某个微不足道的细节点燃,从此人生里就会亮起不一样的光芒。属于丁瀚恒的那个瞬间,来源于傅聪的一场钢琴演奏会。
傅聪演奏
那时候的傅聪常常从英国飞回香港开个人演奏会。误打误撞之下,16岁的丁瀚恒跑去听了傅聪的《独对肖邦》。那时候他对音乐一无所知,甚至连肖邦是谁都毫无概念。可在演奏厅里,此起彼伏的旋律贯穿了他的身体,音乐悄悄替他打了转向盘,从此人生朝着截然不同的方向飞奔而去。
傅聪曾经是他的偶像。有一次傅聪演奏结束后丁瀚恒悄悄溜去后台跟傅聪索要签名,结果憨厚的大男孩也没把握好这次难得的机会跟傅聪好好交流,要完签名就走了。我正要把酱油鸡翅送去嘴边,噗嗤笑了出来,问他怎么不多说几句。丁瀚恒歪着脑袋想了想,说:“他要表达的都在琴声里了,傅聪已经回答了我很多疑问。”
这是丁瀚恒次听音乐会时的场刊,至今仍保留着学琴虽晚,这却并不妨碍丁瀚恒对音乐独有的敏锐知觉,他总能听出演奏中别人捕捉不到的微妙情感。丁瀚恒逐渐成为了香港小有名气的乐评家,他写的乐评没有一贯乐评人咄咄逼人的说教指正,而是尊重每位演奏者的风格,试图站在演奏者的角度去思考为什么不同人会有对同一乐章的不同理解。“音乐原本就是开放的,没有孰优孰劣,每个人的过往经历不同,就会有不一样的音乐表达方式。”丁瀚恒说这句话时表情特别认真。哦不对,每次说到对音乐的理解时,他的表情都是无一例外地认真。
如果说傅聪是他人生里的个aha moment,那么英国求学算是第二个。丁瀚恒本科是浸大音乐系,那时候他在同辈中算是读书较多的。结果毕业后选择了音乐历史领域强的英国伦敦大学,刚开学丁瀚恒就傻眼了,教授布置的reading materials简直是本科的好几倍,而且必须在一周内读完!更让他汗颜的是,教授开出的必读书单里只有两三本是他读过的,可周围同学几乎早就打好了基本功……
没办法,只能比别人更拼命。研究生期间丁瀚恒几乎不出去玩,把所有时间投入在了研究和阅读上,以至于现在他也早已读书成瘾。哦对了,太平馆就是他的“秘密阅读基地”,没课时丁瀚恒会抱本书在这里消磨一下午。(作为学渣的本人默默低下了头……)
除了音乐,丁瀚恒还会涉猎哲学、历史等不同的领域。“音乐的世界里不仅仅是音乐,我希望通过更多视角来丰富自己对音乐的认识。”即便学音乐至今十来年了,丁瀚恒仍待音乐如初恋。
我追问一句:“很多人学音乐是为了掌握skill的,学那么多历史和理论有用吗?”
他不慌不忙地把碗里的鱼汤喝完,满足地说:“如果说skill,其实你迟早都能掌握。但人们听一场音乐会绝不仅仅是为了好听的旋律,高超的技法甚至快得无影的手指,人们想要穿越旋律回到作曲家的世界里,看清楚我们时代跟音乐微妙的关系。”
尽管音乐只有声音,没有文字,却对我们说着无尽的历史,无数的故事。
肖邦雕塑
此时西餐厅里白领们陆续离座上班,橘黄色的灯亮起,丁瀚恒开始讲起他喜欢的作曲家——肖邦的故事。肖邦出生波兰,他的舞曲里隐藏了特别多的波兰民族元素。如果大家有机会去波兰,还能在这个位于中欧的国家里找到各种肖邦的影子——机场有、广场有、人们谈论的话题里也有。
肖邦之于波兰的意义可能超出了你我的想象。那时候的波兰很苦情,因为地理位置比较尴尬,它往往成了战争的必经之地,百姓们没有几天太平日子。舒曼曾说:“肖邦的乐曲乃是遮掩在鲜花中的大炮。”什么意思呢?鲜花是表面的平和,肖邦的舞曲看上去轻快柔婉,诗意盎然,可其实底下埋藏着波兰的灵魂,人民抗战的意志。在那些战火纷飞的日子里,肖邦的音乐了波兰里每一颗破碎受伤惮他在旋律里埋藏的无数波兰元素,让波兰人找到了继续保卫家国的勇气。
说完这段以后,丁瀚恒沉默了一会。他眼睛看向别处,仿佛思绪飘回到了肖邦生活时的波兰。
丁瀚恒要在喜星线上音乐平台上讲授西方音乐故事的系列课程,我觉得真是再合适不过。课程会由浅入深,从不同作曲家的出身、故事、时代背景出发,渐渐过渡到他们独有的诠释方式、音乐理念和作曲风格。读懂音乐不是能说出do re mi就可以了,而是要真正明白,那些伟大的作曲家们在试图用音乐这种语言跟当代和后世的我们传达些什么。通过此,你会更明白音乐的真谛,明白时代的变迁,也会更了解和接受你自己。
午餐的两个小时箭一样地飞过去了。我们离开西餐厅,推门而出,是明晃晃的大太阳。仿佛从另外一个时空突然回到了现实,我竟有些恍惚,心里留恋着刚才丁瀚恒嘴里的那个有趣又静谧的世界。
关于丁瀚恒
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
后于英国伦敦大学取得硕士学位,
主修历史音乐学
作为学者,丁氏曾参加不同的学术会议
席间发表论文
亦到大专院校担任嘉宾讲师
乐评刊登在香港各大媒体上
现在是国际演艺评论家协会的会员
西方音乐故事20讲
- END -
BY
作者:胡子妹妹
编辑:晓莹
校阅:丁瀚恒
音乐无止境,想把分享给你
艺教丨考级丨乐器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