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神童到底适不适合走艺术这条路
原创: 伞子&胡子 喜星国际音乐教室
《Jesu, Joy of Man's Desiring》
来自阎韵老师的弹奏来自喜星国际音乐教室 00:00 03:51(音乐欣赏,请移步公众号-喜星国际音乐教室)
这是我们的篇音乐访谈
1
内地有档很火的脱口秀节目,叫《吐槽大会》。新一季的《吐槽大会》请来的主咖嘉宾是朗朗,节目里大家都在拿朗朗给自己双手上了千万保险的事开玩笑。我看着朗朗日渐发福的脸上洋溢着春风得意的样子,不禁想起小时候家里给我订的一本琴童杂志,页就赫然写着加粗大标题:《神童朗朗,被上帝亲吻过双手》。
其实每个人的身边都拥簇着许多“朗朗”,至少我自己是这样。去年选择来香港读书,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算成绩不错的,可来香港读研后发现是活生生地打脸。身边的同学里有很多比我小两三岁,已经开始读第二个master了;有的同学从小拿的奖杯感觉比吃过的饭还多;还有很多,比你有钱比你好看还比你聪明的“人赢”们……看着无数光环等身的同辈人,我常常自嘲:自己真的是在人渣和人赢中夹缝生存。
尽管不愿意承认,可越长大越明白,世界从来不是公平的。“同一起跑线上出发”这件事一直以来都是个伪命题,心甘情愿地相信,也不过是为了在望其项背时有个安慰自己的理由。看着身边的天才们一边浪一边拿着奖学金,其实多少心里有些不好受。说实话,如果能躺着赢,谁愿意站着拼?
渐渐地,天才这个事就变成了一种推脱的借口——那些努力过却生活仍无起色的平凡人;那些选择先飞可还是追赶不上的笨鸟们;那些从未被聚光灯青睐一直活得很普通的路人甲……他们慢慢学会了跟别人说“算了吧,我又不是天才”。话音刚落,蒙头大睡,或者苦笑一声继续在电脑屏幕前专注吃鸡。而更多的,是承认自己平庸的现实,然后选择继续平庸。
做人如此,学音乐更如此,于是那些没被上帝亲吻过的双手慢慢荒废了自己所学。现在回到我们一开始的问题:假如你不是音乐神童,那是否应该有点自知之明,早早选择“知难而退”呢?
2
今天我来告诉你,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它从根本上混淆了两个概念——天才≠天赋。
香港钢琴家阎韵老师曾给“天才”下了个定义,简单概括就是两个字:通电。那寥寥无几的天才们就像装备齐全的机器人,只要外界给出一点点刺激,触发他们的神经,这些机器人就能无师自通地运转起来,而且表现得比一般人更加专业和精通。
而我听过传奇的故事,是一名同样来自香港的小提琴家。据说他从没摸过琴,却能在次接触后就掌握演奏要义,而且外人几乎听不出这是一个业余孩子的表演水平。
但上帝既然亲吻了这个孩子的额头,就必然会给他关上一扇窗。对于这个天才小提琴家而言,社交能力是一个无法跨越的障碍。这也是不少“天才“给凡人留下的刻板印象——不善言辞、独来独往,似乎只有”怪才“才配拥有不俗的talent。而我们在贴这些标签的时候,也总是自动放大了天才们身上的光环,对于他们的缺陷反而视之不见。
3
可我们是不是对“天赋“这个词有什么误解?它非但不是天才们的标配,相反,它是一个普罗大众都具备的特征,因为每个平凡如你我的身上都暗藏着天赋这个开关。
阎韵老师打了一个我很喜欢的比方。我们小时候都在电视或现实生活里见过调音仪,它主要用于调试音量的大小。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有独属于自己的调音仪,上面的按钮被推到不同位置上。所谓的音乐神童就是音乐那条轨道被推的比较前,而其他更多的孩子则没有这么突出,乍看上去也就似乎没有什么天分。
但作为一名老师,重要的工作不是为了告诉孩子们音量键的按钮放在了哪里,而是应该主动发现没被打开的开关是否有往前再推一步的可能性。因此,理论上来说,只要对艺术有着基本的享受和追求,音乐这条音轨就能被启动,普通孩子甚至有可能走得比神童还要远。
4
采访阎韵老师的时候,突然有家长敲开了琴室的门,在她耳边说了几句。回来后阎韵跟我们吐吐舌头,笑着说:“现在我快成了手相大师了,家长们都带着孩子来找我测评他们的天才程度。”我问她,是不是孩子跟孩子之间的差异还是很大的?阎韵丝毫没有隐瞒:“确实很大。但作为钢琴老师,我绝不放弃我的每个学生,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特价值。”
我想
上帝虽然没有亲吻过每一双手
但它还是给我们留下了欣赏可能
这也许是音乐世界里公平的事情了吧
这里是胡子妹妹的唠嗑时间:)
谢谢你看完我们的篇作品
来香港后幸运的事情之一
是认识了非常多阳光积极的音乐家
他们或是在演奏岗位,或是在教育领域
但他们的使命都只有一个
就是让更多人接触音乐,
解读音乐,爱上音乐
绝不单纯是为了让音乐成为你的一技所长
更重要的是,让音乐能陪伴你终身
接下来我们会陆续推出更多琴童故事
成长思考,实用干货,音乐家访谈……
并上线我们一整套不同系列的音乐线上课程
在这里我们只说一种语言
那就是音乐
祝你有开心的一天~
- END -
我不是神童,到底适不适合走艺术这条路?
BY
作者:伞子&胡子
排版:陈晓莹
音乐无止境,只跟你分享部分
艺教丨考级丨访谈丨成长
《Jesu, Joy of Man's Desiring》
来自阎韵老师的弹奏来自喜星国际音乐教室 00:00 03:51(音乐欣赏,请移步公众号-喜星国际音乐教室)
这是我们的篇音乐访谈
1
内地有档很火的脱口秀节目,叫《吐槽大会》。新一季的《吐槽大会》请来的主咖嘉宾是朗朗,节目里大家都在拿朗朗给自己双手上了千万保险的事开玩笑。我看着朗朗日渐发福的脸上洋溢着春风得意的样子,不禁想起小时候家里给我订的一本琴童杂志,页就赫然写着加粗大标题:《神童朗朗,被上帝亲吻过双手》。
其实每个人的身边都拥簇着许多“朗朗”,至少我自己是这样。去年选择来香港读书,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算成绩不错的,可来香港读研后发现是活生生地打脸。身边的同学里有很多比我小两三岁,已经开始读第二个master了;有的同学从小拿的奖杯感觉比吃过的饭还多;还有很多,比你有钱比你好看还比你聪明的“人赢”们……看着无数光环等身的同辈人,我常常自嘲:自己真的是在人渣和人赢中夹缝生存。
尽管不愿意承认,可越长大越明白,世界从来不是公平的。“同一起跑线上出发”这件事一直以来都是个伪命题,心甘情愿地相信,也不过是为了在望其项背时有个安慰自己的理由。看着身边的天才们一边浪一边拿着奖学金,其实多少心里有些不好受。说实话,如果能躺着赢,谁愿意站着拼?
渐渐地,天才这个事就变成了一种推脱的借口——那些努力过却生活仍无起色的平凡人;那些选择先飞可还是追赶不上的笨鸟们;那些从未被聚光灯青睐一直活得很普通的路人甲……他们慢慢学会了跟别人说“算了吧,我又不是天才”。话音刚落,蒙头大睡,或者苦笑一声继续在电脑屏幕前专注吃鸡。而更多的,是承认自己平庸的现实,然后选择继续平庸。
做人如此,学音乐更如此,于是那些没被上帝亲吻过的双手慢慢荒废了自己所学。现在回到我们一开始的问题:假如你不是音乐神童,那是否应该有点自知之明,早早选择“知难而退”呢?
2
今天我来告诉你,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它从根本上混淆了两个概念——天才≠天赋。
香港钢琴家阎韵老师曾给“天才”下了个定义,简单概括就是两个字:通电。那寥寥无几的天才们就像装备齐全的机器人,只要外界给出一点点刺激,触发他们的神经,这些机器人就能无师自通地运转起来,而且表现得比一般人更加专业和精通。
而我听过传奇的故事,是一名同样来自香港的小提琴家。据说他从没摸过琴,却能在次接触后就掌握演奏要义,而且外人几乎听不出这是一个业余孩子的表演水平。
但上帝既然亲吻了这个孩子的额头,就必然会给他关上一扇窗。对于这个天才小提琴家而言,社交能力是一个无法跨越的障碍。这也是不少“天才“给凡人留下的刻板印象——不善言辞、独来独往,似乎只有”怪才“才配拥有不俗的talent。而我们在贴这些标签的时候,也总是自动放大了天才们身上的光环,对于他们的缺陷反而视之不见。
3
可我们是不是对“天赋“这个词有什么误解?它非但不是天才们的标配,相反,它是一个普罗大众都具备的特征,因为每个平凡如你我的身上都暗藏着天赋这个开关。
阎韵老师打了一个我很喜欢的比方。我们小时候都在电视或现实生活里见过调音仪,它主要用于调试音量的大小。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有独属于自己的调音仪,上面的按钮被推到不同位置上。所谓的音乐神童就是音乐那条轨道被推的比较前,而其他更多的孩子则没有这么突出,乍看上去也就似乎没有什么天分。
但作为一名老师,重要的工作不是为了告诉孩子们音量键的按钮放在了哪里,而是应该主动发现没被打开的开关是否有往前再推一步的可能性。因此,理论上来说,只要对艺术有着基本的享受和追求,音乐这条音轨就能被启动,普通孩子甚至有可能走得比神童还要远。
4
采访阎韵老师的时候,突然有家长敲开了琴室的门,在她耳边说了几句。回来后阎韵跟我们吐吐舌头,笑着说:“现在我快成了手相大师了,家长们都带着孩子来找我测评他们的天才程度。”我问她,是不是孩子跟孩子之间的差异还是很大的?阎韵丝毫没有隐瞒:“确实很大。但作为钢琴老师,我绝不放弃我的每个学生,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特价值。”
我想
上帝虽然没有亲吻过每一双手
但它还是给我们留下了欣赏可能
这也许是音乐世界里公平的事情了吧
这里是胡子妹妹的唠嗑时间:)
谢谢你看完我们的篇作品
来香港后幸运的事情之一
是认识了非常多阳光积极的音乐家
他们或是在演奏岗位,或是在教育领域
但他们的使命都只有一个
就是让更多人接触音乐,
解读音乐,爱上音乐
绝不单纯是为了让音乐成为你的一技所长
更重要的是,让音乐能陪伴你终身
接下来我们会陆续推出更多琴童故事
成长思考,实用干货,音乐家访谈……
并上线我们一整套不同系列的音乐线上课程
在这里我们只说一种语言
那就是音乐
祝你有开心的一天~
- END -
我不是神童,到底适不适合走艺术这条路?
BY
作者:伞子&胡子
排版:陈晓莹
音乐无止境,只跟你分享部分
艺教丨考级丨访谈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