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视觉照片大赏——有的爱情不朝朝暮暮却天长地
我听到梁爷爷和梁奶奶的故事时,红了好几次眼眶。这并不是很虐的故事,反而它是一个很温情的故事。
我记得张爱玲说过一句话:其实缘分是我们不能控制的事情,我们却偏偏喜欢说,我们要永远在一起。
其实缘尽于此也并非不能坚持。
缘分也许让他们在六十年前就划上一个句号,然而他们却将六十年前那个突如其来的句号改成了一个简单的逗号,若干年后,再度续上了整个故事,延续下去。
梁爷爷说,我们的故事其实很简单,我并没有觉得这六十年有多漫长,因为我并不觉得她离我很远,我没有等过她,真的没有等过,因为不需要等待,我觉得她一直都在那里,一直跟我在一起。
我想这就是爱吧,哪怕不能厮守,她却住进我的心里,挥之不去,天长地久,化着晶莹的琥珀。
故事的一开始,我们倒回至1949年4月23日。
一个很普通的日子,那一天南京并没有像偶像剧那样下着蒙蒙细雨。
梁奶奶有些焦虑,在学校门口等着她的恋人。
乍暖还寒的春天让梁奶奶觉得有些冷。她跺着脚,看着四周,期望那个人尽快出现。十多分钟后,梁爷爷出现了。那个时候,应该叫小梁,很是年轻。
梁奶奶想扑过去,却又不敢,四周人来人往的,一个姑娘,总是有些不好意思。
她虽然着急,却保持着那份矜持。因为焦虑又要保持一份拘谨,她的脸微微绯红起来。梁爷爷看的有些心动,不由地呆住了。还是梁奶奶挥了挥手,说,喂。他才回过神来。
梁奶奶要离开南京,她要随父亲一起撤退,具体撤退到哪儿,她也不清楚,但是她猜想,时间不会太久吧。可能是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总之是要回来的。
你会等我回来的,对吗?她轻声地问。
梁爷爷点了点头,当然,我不会离开这儿的。这儿是自己的家啊,他想不出离开这里的理由,不过,现在他有了另外一个理由,就是梁奶奶问他的这句话,你会等我回来吗?
会的,他就在这里等她,直到她回来。
60年,真快,几乎是一晃便过去了一个甲子。但又好像那样的漫长,春秋冬夏不厌其烦地轮转着,计算着岁月的更迭,白云苍狗,云去云来,一切都是静默的,慢慢沉淀在这所学校里。一轮轮孩子脚步的摩挲,将青石板慢慢变得光滑,光滑……似乎照影着岁月的记忆,如果它们会说话,将是有多少故事可以说下去,说下去……
1949年,梁奶奶16岁,梁爷爷19岁。2009年,梁奶奶76岁,梁爷爷79岁。
梁奶奶终于得到了梁爷爷的消息。
那一天一如往常,她站在阳台上浇着花。那些花儿开得很好,丈夫在屋子里面吃着从忠孝路买来的点心。丈夫评价着,这个点心不如上海的好吃,他年轻的时候,吃的那个生煎包才叫好,香得能让人掉了舌头,特别是刚出锅的,香味十里外就能闻到。梁奶奶笑了,说,还不是想着让我给你做,说这些话来激我,好,今晚就给你做了来。
丈夫也笑了。
就在这个时候,孙子回来了,他让奶奶坐下来,好似非常隆重地要宣布什么,却又不敢说,让奶奶先吃了一粒救心丸,平息一下心情。
这孩子今天怎么了,兴师动众,好似天要塌下来。
孙子没有笑,其实他也不知道该不该说这个消息,只是……
只是奶奶已经等了这么久,如果自己知道了,再不说的话,实在太对不起她了。
是的,你说的梁爷爷找到了,他还在那里等着她。
对,就在原来的学校,曾经他的父亲是那个学校的教员,如今他是那个学校的退休教员。曾经那个学校叫国立XX中学,现在国立两个字已经没有了,就叫XX中学。
梁奶奶呆住了,半响没有说话。
孙子吓着了。
一边母亲有些责怪孩子,看你,怎么也不给奶奶一点心理准备。
孙子上前帮奶奶抹着胸口顺气。
梁奶奶拦住他的手,笑道,老头子想吃生煎包,我得给他去做去,这就去楼下买点面粉回来,你们不会挑,我自己去挑……
孙子扶着奶奶离开了。
当晚的生煎包的确比外面买的强很多,只是爷爷的胃口欠佳,没有吃几个便放下了……
四天后,梁奶奶回到了南京。
在那个法国梧桐的街头,学校的门口,她看到了那个她一直思念的人。如今他老了,头发花白,眼睛浑浊,她却一眼便看到了他眼里的那份纯真,单纯的像一块晶莹剔透的玉。
你回来了?
哎,回来了。
是的,隔了60年,回来了。
学校还是那个学校,他带着她逛着。银杏叶黄了,正悄悄地一片片落了下来,远处是红色的民国建筑,好像一切都没有变,当年的铃铛依然悬在那里,只是不再响了,现在改用的是电铃。
学校好开阔,他们走累了。
梁爷爷说,走累了,就歇一下,又不赶时间,回来了,就好好看看。
一辈子都赶过来了,还怕耽误这几分钟吗?
她静静坐下了,看着他布满皱纹的脸,她问他,为什么要在这里等这么多年,为什么没有结婚,为什么还要一个人过。
他摇了摇头,没有回答梁奶奶。
那一刹那,梁奶奶的眼眶红了。她缓缓说,自己的丈夫对自己很好,他们的孩子都很孝顺,只是一直牵挂着他,一想到他,心里便空落落的,好似当年有个约定没有履行下去,她觉得很亏欠他。
梁爷爷笑了,哪有什么亏欠,我觉得这些年很开心。
开心还不够吗?活着只要是开心便是足矣。
一周后,梁奶奶回到了台北。
那天晚上,她轻轻走到丈夫的身边,好似有话说,好似又没有什么要说的,静默不言。
终是丈夫说的,你是要去陪他吗?
梁奶奶点了点头,我欠他的,这么多年,我想圆他一个未完的梦。
嗯,我是知道的,都一起生活这么多年了,你的心里怎么想,我还能不清楚吗?你如果想去做,那就去,我这边有孩子照顾着,一切你都不用牵挂。
丈夫卖掉了一幢房子,换成钱交给了梁奶奶,我要把你嫁到他身边,这是嫁妆。他说。
她知道那是他一生的积蓄,他如此对自己,她却要离开他,这算是另一种亏欠吗?人生就是如此,两份感情堆积到一起,终是无法都去接受,也无法全部去偿还。
她谢谢他的理解与宽容。
他只是温柔一笑,为何要这么说,他只是懂她……
那一天,全家人都陪着梁奶奶来到了南京。
飞机飞过海峡,飞越了云彩,在天空飞过了60年,终落在了南京的机场。
她回到了梁爷爷的身边。
你等了我60年,余下的日子已经不多了,就让我陪着你吧。
60年了吗?有那么久吗?
为什么,我从没有感觉你离开过呢?
或者只是去了一趟上海,你是知道的,你是贪念上海的那些糖油点心的……
贪吃可真不好啊!
是吗?我可也是爱吃狮子桥的桂花鸭。
那便宜,我还跟以前一样,带你坐电车去。
可不要吃多,吃多了,回来又要说肚子不舒服……
嗯,不吃多……
这一次不吃那么多了……
我记得张爱玲说过一句话:其实缘分是我们不能控制的事情,我们却偏偏喜欢说,我们要永远在一起。
其实缘尽于此也并非不能坚持。
缘分也许让他们在六十年前就划上一个句号,然而他们却将六十年前那个突如其来的句号改成了一个简单的逗号,若干年后,再度续上了整个故事,延续下去。
梁爷爷说,我们的故事其实很简单,我并没有觉得这六十年有多漫长,因为我并不觉得她离我很远,我没有等过她,真的没有等过,因为不需要等待,我觉得她一直都在那里,一直跟我在一起。
我想这就是爱吧,哪怕不能厮守,她却住进我的心里,挥之不去,天长地久,化着晶莹的琥珀。
故事的一开始,我们倒回至1949年4月23日。
一个很普通的日子,那一天南京并没有像偶像剧那样下着蒙蒙细雨。
梁奶奶有些焦虑,在学校门口等着她的恋人。
乍暖还寒的春天让梁奶奶觉得有些冷。她跺着脚,看着四周,期望那个人尽快出现。十多分钟后,梁爷爷出现了。那个时候,应该叫小梁,很是年轻。
梁奶奶想扑过去,却又不敢,四周人来人往的,一个姑娘,总是有些不好意思。
她虽然着急,却保持着那份矜持。因为焦虑又要保持一份拘谨,她的脸微微绯红起来。梁爷爷看的有些心动,不由地呆住了。还是梁奶奶挥了挥手,说,喂。他才回过神来。
梁奶奶要离开南京,她要随父亲一起撤退,具体撤退到哪儿,她也不清楚,但是她猜想,时间不会太久吧。可能是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总之是要回来的。
你会等我回来的,对吗?她轻声地问。
梁爷爷点了点头,当然,我不会离开这儿的。这儿是自己的家啊,他想不出离开这里的理由,不过,现在他有了另外一个理由,就是梁奶奶问他的这句话,你会等我回来吗?
会的,他就在这里等她,直到她回来。
60年,真快,几乎是一晃便过去了一个甲子。但又好像那样的漫长,春秋冬夏不厌其烦地轮转着,计算着岁月的更迭,白云苍狗,云去云来,一切都是静默的,慢慢沉淀在这所学校里。一轮轮孩子脚步的摩挲,将青石板慢慢变得光滑,光滑……似乎照影着岁月的记忆,如果它们会说话,将是有多少故事可以说下去,说下去……
1949年,梁奶奶16岁,梁爷爷19岁。2009年,梁奶奶76岁,梁爷爷79岁。
梁奶奶终于得到了梁爷爷的消息。
那一天一如往常,她站在阳台上浇着花。那些花儿开得很好,丈夫在屋子里面吃着从忠孝路买来的点心。丈夫评价着,这个点心不如上海的好吃,他年轻的时候,吃的那个生煎包才叫好,香得能让人掉了舌头,特别是刚出锅的,香味十里外就能闻到。梁奶奶笑了,说,还不是想着让我给你做,说这些话来激我,好,今晚就给你做了来。
丈夫也笑了。
就在这个时候,孙子回来了,他让奶奶坐下来,好似非常隆重地要宣布什么,却又不敢说,让奶奶先吃了一粒救心丸,平息一下心情。
这孩子今天怎么了,兴师动众,好似天要塌下来。
孙子没有笑,其实他也不知道该不该说这个消息,只是……
只是奶奶已经等了这么久,如果自己知道了,再不说的话,实在太对不起她了。
是的,你说的梁爷爷找到了,他还在那里等着她。
对,就在原来的学校,曾经他的父亲是那个学校的教员,如今他是那个学校的退休教员。曾经那个学校叫国立XX中学,现在国立两个字已经没有了,就叫XX中学。
梁奶奶呆住了,半响没有说话。
孙子吓着了。
一边母亲有些责怪孩子,看你,怎么也不给奶奶一点心理准备。
孙子上前帮奶奶抹着胸口顺气。
梁奶奶拦住他的手,笑道,老头子想吃生煎包,我得给他去做去,这就去楼下买点面粉回来,你们不会挑,我自己去挑……
孙子扶着奶奶离开了。
当晚的生煎包的确比外面买的强很多,只是爷爷的胃口欠佳,没有吃几个便放下了……
四天后,梁奶奶回到了南京。
在那个法国梧桐的街头,学校的门口,她看到了那个她一直思念的人。如今他老了,头发花白,眼睛浑浊,她却一眼便看到了他眼里的那份纯真,单纯的像一块晶莹剔透的玉。
你回来了?
哎,回来了。
是的,隔了60年,回来了。
学校还是那个学校,他带着她逛着。银杏叶黄了,正悄悄地一片片落了下来,远处是红色的民国建筑,好像一切都没有变,当年的铃铛依然悬在那里,只是不再响了,现在改用的是电铃。
学校好开阔,他们走累了。
梁爷爷说,走累了,就歇一下,又不赶时间,回来了,就好好看看。
一辈子都赶过来了,还怕耽误这几分钟吗?
她静静坐下了,看着他布满皱纹的脸,她问他,为什么要在这里等这么多年,为什么没有结婚,为什么还要一个人过。
他摇了摇头,没有回答梁奶奶。
那一刹那,梁奶奶的眼眶红了。她缓缓说,自己的丈夫对自己很好,他们的孩子都很孝顺,只是一直牵挂着他,一想到他,心里便空落落的,好似当年有个约定没有履行下去,她觉得很亏欠他。
梁爷爷笑了,哪有什么亏欠,我觉得这些年很开心。
开心还不够吗?活着只要是开心便是足矣。
一周后,梁奶奶回到了台北。
那天晚上,她轻轻走到丈夫的身边,好似有话说,好似又没有什么要说的,静默不言。
终是丈夫说的,你是要去陪他吗?
梁奶奶点了点头,我欠他的,这么多年,我想圆他一个未完的梦。
嗯,我是知道的,都一起生活这么多年了,你的心里怎么想,我还能不清楚吗?你如果想去做,那就去,我这边有孩子照顾着,一切你都不用牵挂。
丈夫卖掉了一幢房子,换成钱交给了梁奶奶,我要把你嫁到他身边,这是嫁妆。他说。
她知道那是他一生的积蓄,他如此对自己,她却要离开他,这算是另一种亏欠吗?人生就是如此,两份感情堆积到一起,终是无法都去接受,也无法全部去偿还。
她谢谢他的理解与宽容。
他只是温柔一笑,为何要这么说,他只是懂她……
那一天,全家人都陪着梁奶奶来到了南京。
飞机飞过海峡,飞越了云彩,在天空飞过了60年,终落在了南京的机场。
她回到了梁爷爷的身边。
你等了我60年,余下的日子已经不多了,就让我陪着你吧。
60年了吗?有那么久吗?
为什么,我从没有感觉你离开过呢?
或者只是去了一趟上海,你是知道的,你是贪念上海的那些糖油点心的……
贪吃可真不好啊!
是吗?我可也是爱吃狮子桥的桂花鸭。
那便宜,我还跟以前一样,带你坐电车去。
可不要吃多,吃多了,回来又要说肚子不舒服……
嗯,不吃多……
这一次不吃那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