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知教育:学前儿童理解能力发展的特点
在幼儿教师考试中,“学前儿童理解能力发展的特点”这一节知识点常以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出现,考生对于这一节内容常常理解的不透彻,造成客观题不会做,主观题不回答的尴尬局面,所以拓知教育今天特意为大家准备了关于“学前儿童理解能力发展的特点”这个知识点的相关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对这个知识点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和记忆,以防于未然(安徽教师招考:http://www.a***):
一、理解的概念
理解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乃至其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活动。理解普遍存在于认识过程中,无论是对事物的知觉,还是对事物内在实质的把握,都离不开理解的参与。通俗地说,“理解”就是懂得了事物的本质。理解是逻辑思维的基本环节。概念、判断和推理都依靠对事物的理解。
二、学前儿童对事物发展的特点
1.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
这一点主要针对理解的内容而言。儿童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的发展往往先理解其中的个别字、个别情节或者个别行为,以后才理解具体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后果,后才能理解整个故事的思想内容。
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的理解发展到开始依靠语词的理解
这一点主要针对理解的依据而言。由于言语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幼儿思维的特点,幼儿常常依靠行动和形象理解事物。年龄越小,对直观形象的越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能够摆脱对直观形象的依赖,而只依靠言语描述来理解,但在有直观形象的条件下,理解的效果更好。可见,直观形象有助于幼儿对事物的理解。正因如此,成人对幼儿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不采用说教的方式,而是将道理寓于故事之中,或让儿童有感性的体验。
3.从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
这一点主要针对理解的程度而言。年龄越小,幼儿的理解程度越肤浅、越直接。例如,上课时,一个小朋友歪歪斜斜地坐着,如果老师批评地说:“xx坐的姿势多好!”小班幼儿可能都学着他的样子坐起来。他们以为老师认为那样坐好,真的在表扬那位小朋友。所以,幼儿常常不理解成人的反话,成人要坚持正面教育。
4.从情绪性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
这一点主要针对理解的客观性而言。幼儿对事物理解的情感态度和主观情绪常常影响他们对事物的理解,这种影响4岁幼儿尤为突出。例如,妈妈给儿子出道加法题:“爸爸打碎了3个杯子,小宝打碎了2个杯子,一共打碎了几个杯子?”孩子听后大哭起来,他说他没有打碎杯子。这是由于妈妈出题时没有考虑到幼儿对事物理解的情绪性。
5.从不理解的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步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常常是固定的、极端的、呆板的,不理解相对关系和中间状态。对幼儿来说,不是好就是坏蛋;不是有病就是健康。
一、理解的概念
理解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乃至其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活动。理解普遍存在于认识过程中,无论是对事物的知觉,还是对事物内在实质的把握,都离不开理解的参与。通俗地说,“理解”就是懂得了事物的本质。理解是逻辑思维的基本环节。概念、判断和推理都依靠对事物的理解。
二、学前儿童对事物发展的特点
1.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
这一点主要针对理解的内容而言。儿童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的发展往往先理解其中的个别字、个别情节或者个别行为,以后才理解具体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后果,后才能理解整个故事的思想内容。
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的理解发展到开始依靠语词的理解
这一点主要针对理解的依据而言。由于言语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幼儿思维的特点,幼儿常常依靠行动和形象理解事物。年龄越小,对直观形象的越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能够摆脱对直观形象的依赖,而只依靠言语描述来理解,但在有直观形象的条件下,理解的效果更好。可见,直观形象有助于幼儿对事物的理解。正因如此,成人对幼儿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不采用说教的方式,而是将道理寓于故事之中,或让儿童有感性的体验。
3.从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
这一点主要针对理解的程度而言。年龄越小,幼儿的理解程度越肤浅、越直接。例如,上课时,一个小朋友歪歪斜斜地坐着,如果老师批评地说:“xx坐的姿势多好!”小班幼儿可能都学着他的样子坐起来。他们以为老师认为那样坐好,真的在表扬那位小朋友。所以,幼儿常常不理解成人的反话,成人要坚持正面教育。
4.从情绪性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
这一点主要针对理解的客观性而言。幼儿对事物理解的情感态度和主观情绪常常影响他们对事物的理解,这种影响4岁幼儿尤为突出。例如,妈妈给儿子出道加法题:“爸爸打碎了3个杯子,小宝打碎了2个杯子,一共打碎了几个杯子?”孩子听后大哭起来,他说他没有打碎杯子。这是由于妈妈出题时没有考虑到幼儿对事物理解的情绪性。
5.从不理解的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步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常常是固定的、极端的、呆板的,不理解相对关系和中间状态。对幼儿来说,不是好就是坏蛋;不是有病就是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