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拼多多无货源的营销策略让那么多人购物上瘾
为何在亲友群里到处都是拼多多【砍一刀】的群信息分享?
你的爸妈为啥这么热衷于在拼多多上面种水果?为啥隔三差五收到拼红包的拼多多信息?
为啥拼多多一但买了就停不下来?
拼多多现在的市值大家可能不甚了解,但人家现在可以说是赶超马云,比肩京东!!看看下面的数据的确令人咋舌。
是的,这就是那个曾经令你瞧不起看不上,觉得low的拼!多!多!!!!
所以啊别看不起拼多多啊,人家现在不但有钱还直接包围城市用户,让你用到停不下来。
拼多多为什么让我妈,也包括我上瘾不止?我总结了下面这几个原因(我不专业,轻喷):
1、抓住人们爱买便宜货的心理,用很少的价钱就能获得购物满足感
2、赞助狂人拼多多,这些年赞助了多少电视节目?
3、表面上每天浇水,养鸡养牛领水果鸡蛋,实际上是进一步加强用户粘度。
4、限定团购方式,每个人都是koc
5、不但购买者是koc,店主也是,高手云集的营销专家就潜伏在身边
6、拼小圈可以炫耀你买的东西,实际上也是对店家产品的二次宣传,让购买者成为koc继续给圈子内的人安利产品。
7、购买搜索关键词?如何才能买到同类产品中便宜的?这可能也是大家关心的一part!!!
8、拼多多买物实用宝典
这一点不用说,拼多多自诞生那日起的品牌核心就是这一点。
这很好理解,中国人口14亿,能算得上中产或者是富有的那群人还占不到百分之五十,我们经常能看到,月入多少钱就是什么消费水平。
均月收入5000就能碾压90%的中国人。
这一点我也深有体会,北上广深青年觉得月入10000都是低薪,但在我老家,年轻人初年上班的平均工资可能2000都不到,而且这还算是好的,我说的是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这些正式的工作并且社保也会交的,像我老家东北那个量级的城市的平均收入才是中国大多数人的收入状态。甚至于,在老家你刚毕业就能拿到3000多的工资已经算是高薪了。
在买东西的时候我常常问自己什么时候开心?
其实并不是挑选东西的那一刻,也不是东西拿到手的那一刻,而是钱花出去的那一刻。没办法,你别说你没被消费主义洗脑,其实我们这一代恰恰是中国经济急速发展下被消费主义洗脑的头部一带,但如果没有消费和购买,经济也不可能快速增长。所以,你说你讨厌消费主义,我在内心就呵呵了,除非你跑到深山老林里不跟外界接触,只要生活在周围有人的社会里,你就是消费主义其中的的一份子。
举例子,我们买衣服的时候,一件百八十块的衣服买回来,只能收获一次快乐,但如果把一百块拆分成5-10次不就是能收获更多次的快乐了。
而月入三千左右的群体,买一件衣服花不到五十块其实并不是更让他满足于消费欲,这样的消费水平才是他们常态的状态,也是中国真实的消费水准。
而一开始拼多多2015年诞生之时,正式抓住了这样的心理,所以才迅速铺开来。从2017年开始,你就会发现电视上各路综艺或者晚会节目都有拼多多赞助或冠名赞助播出的身影,节目之多两只手数不过来。
拼多多现在的slogn也改了,并不是两个亿人在用了,我觉得8个亿人再用都是真的,这种利用流媒体疯狂安利产品的例子虽然简单粗暴,但是在好用!!!舍得花钱砸广告,就肯定有回报。
尽管你是在北上广深上班的青年社畜,可是谁和家人没个微信群呢,只要有微信群就有拼多多的身影!!!
因为七大姑八大姨们在我们成年工作以后她们也都退休了,所以平时没事儿就在微信群里发拼多多的拼100元提现红包,要不然就是果园浇水的信息。
就在昨天,我家的家族群还在说谁在多多果园领到水果了,当然拼红包的信息也一并有。多多果园浇水免费领水果这个模式,制造在我目前看来是所有app中个提出来的产品创意,后期TB的芭芭农场让我觉得有chaoxi之嫌。以为自己可以领到免费的火腿肠、鸡蛋、牛肉干、牛奶?其实只不过是每天套路你点开app的手段。
近令我有些头疼的是我家族群的拼多多砍一刀广告,这个砍一看似是能免费拿到价值非常高的产品,比如说,我前几天甚至在页面上看到了砍一刀就能把电动车开走的推动,但砍一刀砍到后的时候,每次可能别人只能帮你看下一分钱,你需要不停的分享到群里面让别人帮你砍价。
看似只是一个系统给你开的玩笑,但实际上系统瞄准的是你近期浏览过的商品,砍一刀页面下保准会推送这些商品,这些互动不但增加了用户粘度 也让你产生购物的欲望。砍一刀完成后,我指定会回到页面看,然后系统会再次给我推送我近一直在看的产品,没错我近一直在看的就是养!生!壶!
拼多多之所以中毒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限定拼团的购买模式。虽然我并不是早期用户,但是一开始出现的时候貌似只能自己拼团购买,并不像现在这样每件商品页面下都有陌生人可以参与拼团。
而这种拼团的模式就注定了会从身边的用户产生拉新。
就比如说我想买一个东西,单价购买和拼团购买肯定价格差了很多,那这个时候我为了成团就会拉动身边的亲朋友好参与拼团,那么在参与拼团的时候,“我”本身就是一个koc了,可以说这种模式的生成,注定了拼多多的购物传染性。
注:KOC是关键意见消费者(Key Opinion Consumer)的缩写。指有小众粉丝,自己就是消费者,分享自己的亲身体验,平台带货能力强。
这里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值得借鉴。
例如店主为了带动单品的销售,会使用一些销售手段:
一件衣服在主推的时候会选取一个【不常穿】的码数进行跳楼式的降价,这个定价是让人极其心动的,但是码数不合适,可如果是拼团的话,就可以以同样的价格买入其它合适的尺码,所以这种营销行为让人在这种浏览过程中其实就会产生购买。
同时,像我前面说过的,你本身还在犹豫不觉得时候,拼多多后台系统会不停的给推送相似内容让你产上购买的想法——“这家店不想买是么,没关系可以看看别的店铺呀”。即便是不合适,很多人因为十几块钱再出个邮费钱不想麻烦再掏钱了,所以也就算了。拼小圈就类似于拼多多朋友圈的app设置,只不过这个拼小圈发出的东西是你买过的产品。
如果你的朋友在拼小圈看到你购买的产品后直接购买,那个朋友还会获得红包,不过这个红包的份额比较少,几分钱,但这种裂变分享,足以让订单再次膨胀了!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了,我是小杨,专注电商运营6年,欢迎评价留言。
添加小编v:yxx427520,免费发送无货源电商运营资料,真实有效。
你的爸妈为啥这么热衷于在拼多多上面种水果?为啥隔三差五收到拼红包的拼多多信息?
为啥拼多多一但买了就停不下来?
拼多多现在的市值大家可能不甚了解,但人家现在可以说是赶超马云,比肩京东!!看看下面的数据的确令人咋舌。
是的,这就是那个曾经令你瞧不起看不上,觉得low的拼!多!多!!!!
所以啊别看不起拼多多啊,人家现在不但有钱还直接包围城市用户,让你用到停不下来。
拼多多为什么让我妈,也包括我上瘾不止?我总结了下面这几个原因(我不专业,轻喷):
1、抓住人们爱买便宜货的心理,用很少的价钱就能获得购物满足感
2、赞助狂人拼多多,这些年赞助了多少电视节目?
3、表面上每天浇水,养鸡养牛领水果鸡蛋,实际上是进一步加强用户粘度。
4、限定团购方式,每个人都是koc
5、不但购买者是koc,店主也是,高手云集的营销专家就潜伏在身边
6、拼小圈可以炫耀你买的东西,实际上也是对店家产品的二次宣传,让购买者成为koc继续给圈子内的人安利产品。
7、购买搜索关键词?如何才能买到同类产品中便宜的?这可能也是大家关心的一part!!!
8、拼多多买物实用宝典
这一点不用说,拼多多自诞生那日起的品牌核心就是这一点。
这很好理解,中国人口14亿,能算得上中产或者是富有的那群人还占不到百分之五十,我们经常能看到,月入多少钱就是什么消费水平。
均月收入5000就能碾压90%的中国人。
这一点我也深有体会,北上广深青年觉得月入10000都是低薪,但在我老家,年轻人初年上班的平均工资可能2000都不到,而且这还算是好的,我说的是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这些正式的工作并且社保也会交的,像我老家东北那个量级的城市的平均收入才是中国大多数人的收入状态。甚至于,在老家你刚毕业就能拿到3000多的工资已经算是高薪了。
在买东西的时候我常常问自己什么时候开心?
其实并不是挑选东西的那一刻,也不是东西拿到手的那一刻,而是钱花出去的那一刻。没办法,你别说你没被消费主义洗脑,其实我们这一代恰恰是中国经济急速发展下被消费主义洗脑的头部一带,但如果没有消费和购买,经济也不可能快速增长。所以,你说你讨厌消费主义,我在内心就呵呵了,除非你跑到深山老林里不跟外界接触,只要生活在周围有人的社会里,你就是消费主义其中的的一份子。
举例子,我们买衣服的时候,一件百八十块的衣服买回来,只能收获一次快乐,但如果把一百块拆分成5-10次不就是能收获更多次的快乐了。
而月入三千左右的群体,买一件衣服花不到五十块其实并不是更让他满足于消费欲,这样的消费水平才是他们常态的状态,也是中国真实的消费水准。
而一开始拼多多2015年诞生之时,正式抓住了这样的心理,所以才迅速铺开来。从2017年开始,你就会发现电视上各路综艺或者晚会节目都有拼多多赞助或冠名赞助播出的身影,节目之多两只手数不过来。
拼多多现在的slogn也改了,并不是两个亿人在用了,我觉得8个亿人再用都是真的,这种利用流媒体疯狂安利产品的例子虽然简单粗暴,但是在好用!!!舍得花钱砸广告,就肯定有回报。
尽管你是在北上广深上班的青年社畜,可是谁和家人没个微信群呢,只要有微信群就有拼多多的身影!!!
因为七大姑八大姨们在我们成年工作以后她们也都退休了,所以平时没事儿就在微信群里发拼多多的拼100元提现红包,要不然就是果园浇水的信息。
就在昨天,我家的家族群还在说谁在多多果园领到水果了,当然拼红包的信息也一并有。多多果园浇水免费领水果这个模式,制造在我目前看来是所有app中个提出来的产品创意,后期TB的芭芭农场让我觉得有chaoxi之嫌。以为自己可以领到免费的火腿肠、鸡蛋、牛肉干、牛奶?其实只不过是每天套路你点开app的手段。
近令我有些头疼的是我家族群的拼多多砍一刀广告,这个砍一看似是能免费拿到价值非常高的产品,比如说,我前几天甚至在页面上看到了砍一刀就能把电动车开走的推动,但砍一刀砍到后的时候,每次可能别人只能帮你看下一分钱,你需要不停的分享到群里面让别人帮你砍价。
看似只是一个系统给你开的玩笑,但实际上系统瞄准的是你近期浏览过的商品,砍一刀页面下保准会推送这些商品,这些互动不但增加了用户粘度 也让你产生购物的欲望。砍一刀完成后,我指定会回到页面看,然后系统会再次给我推送我近一直在看的产品,没错我近一直在看的就是养!生!壶!
拼多多之所以中毒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限定拼团的购买模式。虽然我并不是早期用户,但是一开始出现的时候貌似只能自己拼团购买,并不像现在这样每件商品页面下都有陌生人可以参与拼团。
而这种拼团的模式就注定了会从身边的用户产生拉新。
就比如说我想买一个东西,单价购买和拼团购买肯定价格差了很多,那这个时候我为了成团就会拉动身边的亲朋友好参与拼团,那么在参与拼团的时候,“我”本身就是一个koc了,可以说这种模式的生成,注定了拼多多的购物传染性。
注:KOC是关键意见消费者(Key Opinion Consumer)的缩写。指有小众粉丝,自己就是消费者,分享自己的亲身体验,平台带货能力强。
这里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值得借鉴。
例如店主为了带动单品的销售,会使用一些销售手段:
一件衣服在主推的时候会选取一个【不常穿】的码数进行跳楼式的降价,这个定价是让人极其心动的,但是码数不合适,可如果是拼团的话,就可以以同样的价格买入其它合适的尺码,所以这种营销行为让人在这种浏览过程中其实就会产生购买。
同时,像我前面说过的,你本身还在犹豫不觉得时候,拼多多后台系统会不停的给推送相似内容让你产上购买的想法——“这家店不想买是么,没关系可以看看别的店铺呀”。即便是不合适,很多人因为十几块钱再出个邮费钱不想麻烦再掏钱了,所以也就算了。拼小圈就类似于拼多多朋友圈的app设置,只不过这个拼小圈发出的东西是你买过的产品。
如果你的朋友在拼小圈看到你购买的产品后直接购买,那个朋友还会获得红包,不过这个红包的份额比较少,几分钱,但这种裂变分享,足以让订单再次膨胀了!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了,我是小杨,专注电商运营6年,欢迎评价留言。
添加小编v:yxx427520,免费发送无货源电商运营资料,真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