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国家公务员申论评论型综合分析题如何解答
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重点考查考生的五大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相较于其他几种能力作答难度较大,题型更为丰富。综合分析常见题型有:启示型、解释型、评论型、关系型等几种,其中又以评论型难度大。评论型综合分析该如何解答,中公教育专家以一道例题进行解析
【例题】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根据“给定材料2”,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
(1)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2)论述全面,语言简明;
(3)不超过250字。
步:仔细审题,形成思路。从题干中可以看出,此题要求考生“谈看法”,也就是对某种社会现象标明自己的观点,由此可以看出属于评论型综合分析。这种题型与“解释型综合分析”的区别在于观点要明确,需要考生先概述评论对象然后表态,因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提出观点(是什么):对所概述的评论对象提出观点
2、论证分析(为什么):阐述提出观点的依据、理由;
3、得出结论或对策(怎么办):简要阐述对策措施或者结论;
【中公点拔】这一思路包括了综合分析能力作答的三个阶段“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作答对象更多元,从材料中寻找围绕“新技术能否突破社会结构屏障”论述的相关要点即可。
第二步:梳理材料,寻找要点。此题的给定资料共有9段,我们需要逐段梳理。
段:介绍背景,引出话题,无要点,提出问题“新技术有没有可能穿透社会结构的屏障?”
第二、三段:“从理论上说,这非常有利于城乡之间的社会鸿沟,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不平等,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公正。”介绍了某大学社会学系G教授的观点,说明理论上新技术有助于突破社会结构屏障。(支持)
第四段:阐述了在经过研究后发现,想通过新技术促成社会转型,在现实中仍存在困难,会产生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说明现实中,新技术在突破社会结构屏障上依然存在障碍。(反对)
第五段:提出“新技术能否穿越社会结构的屏障,还要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观察”,也就是说关于新技术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目前没有定论。
第六段至第九段: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突破新技术的屏障。
日常生活中给农民工“就业求职带来了很多的便利”“获得娱乐、消费甚至精神的寄托和心理抚慰。”(支持)
表达的角度“不仅扩展了视野,转变了意识,而且有了表达的渠道”(支持)
组织化集体行动角度,“即时调用各种所需要的信息、知识以及各种经验,他们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没有领头人的情况下,用Q Q群建立维权组织;同时他们通过信息技术更容易取得外界的声援和帮助。”(支持)
第十段直至结束:“也不可因此过度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因为线上和线下一定要结合起来才会有作用”
第三步:紧扣要求,整合要点。
理论上,新技术有助于突破社会结构屏障。但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一定障碍。
【中公点拔】将梳理出的要点先看一下是否能合并,不能合并就按照作答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进行整合,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进行整合即可。
第四步:规范书写,完美呈现。
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但是在现实中还存在困难。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新技术给社会底层的农民工带来一些改变。一、给他们的生活。交往、求职带来便利,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和心理抚慰;二、使其拓宽视野,转变意识,畅通了表达渠道;三、通过新技术自我维权,获取外界声援与帮助。另一方面,新技术会产生“马太效应”,拥有更多财富和资源的人从中获取更多的收益,而且新技术要发挥作用还必须线上线下相结合。因此,应合理看待新技术,不可过度夸大新技术的作用。
【中公点拔】
1、“看法”是从材料中得出来的,答案要点都来自于材料中;
2、书写时注意逻辑词的使用,让答案看起来更加条理;
3、注意书写内部的层次性。
【例题】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根据“给定材料2”,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
(1)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2)论述全面,语言简明;
(3)不超过250字。
步:仔细审题,形成思路。从题干中可以看出,此题要求考生“谈看法”,也就是对某种社会现象标明自己的观点,由此可以看出属于评论型综合分析。这种题型与“解释型综合分析”的区别在于观点要明确,需要考生先概述评论对象然后表态,因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提出观点(是什么):对所概述的评论对象提出观点
2、论证分析(为什么):阐述提出观点的依据、理由;
3、得出结论或对策(怎么办):简要阐述对策措施或者结论;
【中公点拔】这一思路包括了综合分析能力作答的三个阶段“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作答对象更多元,从材料中寻找围绕“新技术能否突破社会结构屏障”论述的相关要点即可。
第二步:梳理材料,寻找要点。此题的给定资料共有9段,我们需要逐段梳理。
段:介绍背景,引出话题,无要点,提出问题“新技术有没有可能穿透社会结构的屏障?”
第二、三段:“从理论上说,这非常有利于城乡之间的社会鸿沟,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不平等,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公正。”介绍了某大学社会学系G教授的观点,说明理论上新技术有助于突破社会结构屏障。(支持)
第四段:阐述了在经过研究后发现,想通过新技术促成社会转型,在现实中仍存在困难,会产生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说明现实中,新技术在突破社会结构屏障上依然存在障碍。(反对)
第五段:提出“新技术能否穿越社会结构的屏障,还要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观察”,也就是说关于新技术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目前没有定论。
第六段至第九段: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突破新技术的屏障。
日常生活中给农民工“就业求职带来了很多的便利”“获得娱乐、消费甚至精神的寄托和心理抚慰。”(支持)
表达的角度“不仅扩展了视野,转变了意识,而且有了表达的渠道”(支持)
组织化集体行动角度,“即时调用各种所需要的信息、知识以及各种经验,他们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没有领头人的情况下,用Q Q群建立维权组织;同时他们通过信息技术更容易取得外界的声援和帮助。”(支持)
第十段直至结束:“也不可因此过度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因为线上和线下一定要结合起来才会有作用”
第三步:紧扣要求,整合要点。
理论上,新技术有助于突破社会结构屏障。但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一定障碍。
【中公点拔】将梳理出的要点先看一下是否能合并,不能合并就按照作答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进行整合,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进行整合即可。
第四步:规范书写,完美呈现。
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但是在现实中还存在困难。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新技术给社会底层的农民工带来一些改变。一、给他们的生活。交往、求职带来便利,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和心理抚慰;二、使其拓宽视野,转变意识,畅通了表达渠道;三、通过新技术自我维权,获取外界声援与帮助。另一方面,新技术会产生“马太效应”,拥有更多财富和资源的人从中获取更多的收益,而且新技术要发挥作用还必须线上线下相结合。因此,应合理看待新技术,不可过度夸大新技术的作用。
【中公点拔】
1、“看法”是从材料中得出来的,答案要点都来自于材料中;
2、书写时注意逻辑词的使用,让答案看起来更加条理;
3、注意书写内部的层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