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当地挖矿app开发 区块宠物app开发公司
“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通过笔者多地调研发现,很多地方目前已经到了一针难穿多线的超负荷状态,直接影响到城乡社区治理、精准脱贫等阶段性重要任务的实效,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年末集中考核阶段愈发凸显出来。
新情况之一就是政务App(公众号)多。各部门竞相推出自己的政务App(公众号),有利于拉近党政机关与基层组织、广大群众的距离,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有力工具。但不少地方存在以考核安装量、点击量、转发率、关注度等方式强制要求基层安装推广、定时操作的现象,成为基层新的负担。
类新技术负担问题,是要求新技术平台使用广覆盖。调研中,有基层干部反映,每个干部的手机上普遍装有十几个App,要关注6至10种微信公众号。某县统计,当地基层现有工作App和公众号共64个,其中市级及以上要求推广和使用的有18个,均需基层工作人员个人手机安装或关注。有的部门还要求基层干部负责推广应用。
第二类新技术负担问题,是平台设计不够严谨和人性化,反受其累。有的App设计差、操作难、缺乏人性化,让人“疲于奔命”,如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App,要求村级全科网格员每天至少两小时围绕50项信息采集和22类人员走访进行定线巡查、定点签到、限时完成,基层纷纷反映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经常因网络传输失败、手机硬件不足或其他基层事务缠身等未能按时完成而被通报。
第三类新技术负担问题,是一味追求使用频率和关注度,无形中增加无谓工作量。这些App和公众号一般都要定期登录关注,还需上报材料。例如,2018年“志愿汇”App中要求平安志愿者0.5小时以上活跃人数需达到3000人,2小时以上需达到1500人。又如,“河长通”App要求每次巡查10分钟,中途如有电话打进来,巡查时间还要重新计时;“无违建”App要求每次登录要上传2至5条信息。每天光应付这些工作,就要花费很多时间,严重影响其他工作的开展。
新技术变成年末基层考核新负担,表面上是新技术带来的新问题,实际上和原来的村级事务多、工作台账多、机构牌子多、上墙制度多、考核督查多、创建评比多等“六多”事项一样,底层逻辑依然是老问题没得到根本性解决而带来的衍生性问题。这些老问题包括:部门执行清理制度和准入审批制度存在形式主义,权责不一,考核设置层层加码,各条线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内部缺乏统筹协调、信息共享。
政务App和公众号迅速兴起,这类新技术平台的应用,初衷就是为让基层工作更加简便,提高办事效率和回应性,但由于原有的行政思维没有及时转变,缺乏统筹,一些部门通过行政命令、工作考核等,强制要求基层干部安装、使用,并摊派推广安装任务,使新“减负”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反而被异化为“增负”手段,表面上更加先进和现代化,实际的施行过程却让基层人员更累更苦。
从老问题进一步考量新技术变成年末基层考核新负担的根本原因,在于基层政府的职能边界尚不够清晰,基层评价和考核机制不够联系实际或“接地气”。倘若什么是干好工作的标准迟迟没有确立清楚,推出再多的基层减负举措都可能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归根结底,基层减负的标准就是以人民为中心,那些回应基层人民群众需求、让基层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的工作,就是需要干快干好的工作。
对这一问题,一些地区已定思痛,开始行动。例如,今年3月开始,浙江温州某区立规定标,针对性地实施“清理规范法”。首先,全面梳理和汇总政务App(公众号)涉及的各类事项或要求。在此基础上,要求各部门和街镇、村居对照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实际需要三个标准进行清理,由此已对该区60个需要基层安装或关注的政务App、公众号进行清理,只对上级党委政府明确要求推广应用的6个政务App予以保留推广。
临近岁末,只有真正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基层工作标准,才能或避免新技术变成年末基层考核新负担,让基层干部群众真正干好工作、过个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