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0日推广模板
卜世虽然八百年,半由人事半由天。
绵延过历缘忠厚,陵替随波为倒颠。
六国媚秦甘北面,二周失祀恨东迁。
总观千古兴亡局,尽在朝中用佞贤。
——《东周列国志》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民族个黄金时代,它风云诡谲、群雄四起,又变幻莫测、群星闪烁。这段历史也是事业单位考试的高频考点,那么让我们一起闲话春秋与战国,感受它具有非凡魅力的历史内涵吧。
一、何为“春秋”,何为“战国”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战国后期秦一统天下,建立了大一统王朝,战国时期结束。那么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春秋和战国是如何定义的?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期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订的《战国策》。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秦、楚、齐、燕、赵、魏、韩)的格局正式形成。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统一天下,七国争雄的局面结束。
二、春秋战国经典战争
(一)邯郸之战
邯郸之战,又称邯郸保卫战,是公元前259~公元前257年秦国与赵、魏、楚联军在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进行的一次城池攻守作战。邯郸之战,是秦国独强的战略格局形成后,关东诸侯合纵抗秦取得的次大胜,导致秦国对六国执行全面打击政策的破产。秦国被迫改变策略,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外交方针来分化离间东方各国之间的关系,为统一六国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二)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公元前260年(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终战败,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此战,是秦、赵之间的战略决战。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早、规模大、彻底的围歼战。
(三)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是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晋、楚两国在卫国城濮(山东鄄城西南)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
(四)桂陵之战
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截击战,发生在河南长垣西北。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却在桂陵(一说山东菏泽,一说河南长垣)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五)长勺之战
长勺之战,发生在中国春秋时代齐国与鲁国之间的一场战役,发生于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年)的长勺(今山东省莱芜)。此次战役,是继干时之战后齐、鲁两国另一次重要战役。鲁国在此次战役取得胜利,间接促成数年后齐鲁息兵言和。当代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对齐、鲁长勺之战的战法给予过很高的评价,说战争中鲁国"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败了齐军,造成中国战争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曹刿论战所叙述的原则和长勺战例,成为中国后世"后发制人"防御战略思想的宝贵借鉴。
(六)合纵攻秦之战
合纵攻秦之战,是指周慎靓王三年至秦王政六年(公元前318~前241年),楚、赵、魏、韩、燕、齐等国先后组成各种联军,进攻秦国(今陕西、河南、山西一带)的一次作战。大致有5次。秦国改革彻底,国富兵强,以强大军事实力为后盾,再结合连横战略,获得后胜利。特别是"远交近攻"这一战略,对后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可见,没有实力的外交,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战争胜利。
(七)赵破匈奴之战
赵破匈奴之战,是指赵孝成王末年(公元前244年),赵边将李牧率军大规模反击匈奴(今河北、山西北部,内蒙古中部、东部)的重要围歼战。此战是先秦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对后世以步制骑的战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绵延过历缘忠厚,陵替随波为倒颠。
六国媚秦甘北面,二周失祀恨东迁。
总观千古兴亡局,尽在朝中用佞贤。
——《东周列国志》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民族个黄金时代,它风云诡谲、群雄四起,又变幻莫测、群星闪烁。这段历史也是事业单位考试的高频考点,那么让我们一起闲话春秋与战国,感受它具有非凡魅力的历史内涵吧。
一、何为“春秋”,何为“战国”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战国后期秦一统天下,建立了大一统王朝,战国时期结束。那么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春秋和战国是如何定义的?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期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订的《战国策》。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秦、楚、齐、燕、赵、魏、韩)的格局正式形成。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统一天下,七国争雄的局面结束。
二、春秋战国经典战争
(一)邯郸之战
邯郸之战,又称邯郸保卫战,是公元前259~公元前257年秦国与赵、魏、楚联军在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进行的一次城池攻守作战。邯郸之战,是秦国独强的战略格局形成后,关东诸侯合纵抗秦取得的次大胜,导致秦国对六国执行全面打击政策的破产。秦国被迫改变策略,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外交方针来分化离间东方各国之间的关系,为统一六国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二)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公元前260年(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终战败,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此战,是秦、赵之间的战略决战。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早、规模大、彻底的围歼战。
(三)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是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晋、楚两国在卫国城濮(山东鄄城西南)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
(四)桂陵之战
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截击战,发生在河南长垣西北。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却在桂陵(一说山东菏泽,一说河南长垣)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五)长勺之战
长勺之战,发生在中国春秋时代齐国与鲁国之间的一场战役,发生于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年)的长勺(今山东省莱芜)。此次战役,是继干时之战后齐、鲁两国另一次重要战役。鲁国在此次战役取得胜利,间接促成数年后齐鲁息兵言和。当代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对齐、鲁长勺之战的战法给予过很高的评价,说战争中鲁国"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败了齐军,造成中国战争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曹刿论战所叙述的原则和长勺战例,成为中国后世"后发制人"防御战略思想的宝贵借鉴。
(六)合纵攻秦之战
合纵攻秦之战,是指周慎靓王三年至秦王政六年(公元前318~前241年),楚、赵、魏、韩、燕、齐等国先后组成各种联军,进攻秦国(今陕西、河南、山西一带)的一次作战。大致有5次。秦国改革彻底,国富兵强,以强大军事实力为后盾,再结合连横战略,获得后胜利。特别是"远交近攻"这一战略,对后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可见,没有实力的外交,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战争胜利。
(七)赵破匈奴之战
赵破匈奴之战,是指赵孝成王末年(公元前244年),赵边将李牧率军大规模反击匈奴(今河北、山西北部,内蒙古中部、东部)的重要围歼战。此战是先秦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对后世以步制骑的战术有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