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

点击搜索

发布

2019国考面试热点

区域:
吉林 > 磐石
据央视11月27日,很多商家在电商平台上销售阳澄湖大闸蟹,有的一年卖了几十万件,但没有一件是真的。据知情人介绍,阳澄湖大闸蟹产量有限,网上店铺和当地实体水产市场上销售的均是外地大闸蟹,它们被运往阳澄湖过了一遍水后就成了“阳澄湖大闸蟹”。

阳澄湖大闸蟹久负盛名。相关统计显示,2017年所谓“阳澄湖大闸蟹”总营销额约为300亿元,而去年真实的阳澄湖大闸蟹产量为1600吨左右,差不多只有3亿元销售额,仅占市场销量的1%。市面上有多少“阳澄湖大闸蟹”是冒牌货不言自明。

事实上,这种外地大闸蟹到阳澄湖“过水”的做法几乎是公开的秘密。“成气候”的背后有环环相扣的原因,一是利益驱动——真的阳澄湖大闸蟹有限,在供需矛盾下,周边各水产区螃蟹都来贴“阳澄湖”的牌子,牟取利润;二是约束机制形同虚设——阳澄湖大闸蟹必须按规定加装“蟹扣”防伪标识,然而市场上诸多“外形相似,没有真正防伪标”的假蟹扣大行其道,不仅失去了“证明”的意义,还可能形成反向激励;三是相关监管部门“踢皮球”——阳澄湖相关部门表示某些店应归其注册所在地管辖,而后者认为应去找供货上家所在地相关部门……

阳澄湖大闸蟹是地理标志产品,也是当地的名片,不论是真正的阳澄湖大闸蟹养殖户及品牌商,还是当地有关部门,都应该悉心呵护这个用口碑堆积起来的品牌。然而,在此番事件中,从一些线下的水产市场到线上的网店,售卖的多为假的阳澄湖大闸蟹,还充斥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现象——面对这种明目张胆甚至形成产业链的侵权,当地养殖户、品牌商以及有关部门似乎不以为意、无所作为,实在匪夷所思。

外地螃蟹贴上“阳澄湖”的牌,从品牌维护和长远利益看,这么做其实是在吃“子孙饭”——品牌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肆无忌惮地去透支,轰然倒塌只是时间问题。维护品牌和扩大市场,要做的不仅仅是满足消费者对量的需求,更应是对质的把关,珍视这块金字招牌。
查看更多吉林其他教育培训信息

免责声明:此信息系发布者(UID:132508)自行发布,本站是服务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及合法性由该发布者完全负责。

© lieju.com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