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唠叨,效果适得其反
许多父母喜欢唠叨,一方面是他们的性格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以为经常唠叨会督促孩子重视学习。殊不知,实际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在这方面,父母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1、 端正父母的教育心态
父母喜欢唠叨,多半是因为家庭教育心态不端正造成的。所以,父母端正教育心态就变得十分重要,至少会有利于减轻唠叨性厌学。
每个家庭的结构、经济条件各不相同,但就目前的现实来看,绝大多数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并不高,文化素质也有欠缺,从而导致他们的言传身教往往会带来负效应。具体表现在,他们唠叨得越多,对孩子的父母影响越大—这也是唠叨性厌学的主要根源之一。
例如,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有的父母总喜欢对孩子唠叨:“你读得起就读,读不起花点钱买所学校让你上!”这种父母关心的并不是孩子是否掌握知识,而是文凭。买了初中文凭买高中文凭,买了高中文凭买大学文凭,买了大学文凭买工作,孩子哪里还会有多少学习动力?
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有的父母总喜欢对孩子唠叨:“我们家庭经济条件不好,要想读书就只有靠你自己努力了!”这一说法本身并没有错,可是孩子还小,还承受不起这一的精神压力。于是,当他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心灰意冷时,就恨不得早点为家里赚钱,甚至随时担心自己没有书读,哪里还有心思安心读书呢?
2、 鼓励孩子参与家庭事务
父母唠叨的内容,主要是要孩子如何用功学习,家里什么事情都不用他管。初看起来这是关心孩子,其实不然。
因为在多数情况下,欢迎并鼓励孩子参与家庭事务,实际上对孩子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更不用说,孩子本身也是这个家庭的一份子,有责任参与家庭事务。
一个高中生的父亲有心脏病,母亲有痛风,而且经常发病,一发病就让她感到很担心。为此,只要能让父母看病,她什么都愿意做。可是父母却整天唠唠叨叨,什么家务都不准她做,什么事也不用她想,只要求她一门心思投入学习。可是他认为,目前她也许做不到的事就是喜欢学习并取得长足进步了。
不许孩子参与家庭事务,实际上剥夺了她重新振作起来的机会。她为了父母不再犯病“什么都愿意做,实际上正是克服厌学情绪而进行的意志努力,非常有助于在学习上东山再起。
在这方面,父母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1、 端正父母的教育心态
父母喜欢唠叨,多半是因为家庭教育心态不端正造成的。所以,父母端正教育心态就变得十分重要,至少会有利于减轻唠叨性厌学。
每个家庭的结构、经济条件各不相同,但就目前的现实来看,绝大多数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并不高,文化素质也有欠缺,从而导致他们的言传身教往往会带来负效应。具体表现在,他们唠叨得越多,对孩子的父母影响越大—这也是唠叨性厌学的主要根源之一。
例如,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有的父母总喜欢对孩子唠叨:“你读得起就读,读不起花点钱买所学校让你上!”这种父母关心的并不是孩子是否掌握知识,而是文凭。买了初中文凭买高中文凭,买了高中文凭买大学文凭,买了大学文凭买工作,孩子哪里还会有多少学习动力?
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有的父母总喜欢对孩子唠叨:“我们家庭经济条件不好,要想读书就只有靠你自己努力了!”这一说法本身并没有错,可是孩子还小,还承受不起这一的精神压力。于是,当他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心灰意冷时,就恨不得早点为家里赚钱,甚至随时担心自己没有书读,哪里还有心思安心读书呢?
2、 鼓励孩子参与家庭事务
父母唠叨的内容,主要是要孩子如何用功学习,家里什么事情都不用他管。初看起来这是关心孩子,其实不然。
因为在多数情况下,欢迎并鼓励孩子参与家庭事务,实际上对孩子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更不用说,孩子本身也是这个家庭的一份子,有责任参与家庭事务。
一个高中生的父亲有心脏病,母亲有痛风,而且经常发病,一发病就让她感到很担心。为此,只要能让父母看病,她什么都愿意做。可是父母却整天唠唠叨叨,什么家务都不准她做,什么事也不用她想,只要求她一门心思投入学习。可是他认为,目前她也许做不到的事就是喜欢学习并取得长足进步了。
不许孩子参与家庭事务,实际上剥夺了她重新振作起来的机会。她为了父母不再犯病“什么都愿意做,实际上正是克服厌学情绪而进行的意志努力,非常有助于在学习上东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