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荡性厌学
闯荡性厌学:指由于孩子一心想早点踏上社会、闯荡性厌学而造成的厌学行为。
闯荡性厌学的孩子由于相当一部分人在社会上混,这种厌学实际上已经成了“弃学”。
闯荡性厌学对孩子的破坏作用很大。这时候,孩子的心思不但不在学习上吗,而且已经投向社会,并且大多陷于汹涌险恶的不良环境。孩子稍不留神就会滑向违法、犯罪的边缘,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2006年9月,北京市教委公布的历时3年对全市22万名青少年的调查表明:厌学是孩子产生不良行为的主要诱因之一,高发期在15~17岁。
闯荡性厌学的孩子以弃学生的身份流向社会,会造成严重的社会负担。研究表明,在青少年犯罪中,这种孩子的比例很大,尤其是初中毕业或者初中还没有毕业的孩子,他们在心理、生理上都处于不稳定发展期,缺乏起码的是非判断能力,很容易受社会不良影响,走上犯罪道路。
闯荡性厌学的孩子由于相当一部分人在社会上混,这种厌学实际上已经成了“弃学”。
闯荡性厌学对孩子的破坏作用很大。这时候,孩子的心思不但不在学习上吗,而且已经投向社会,并且大多陷于汹涌险恶的不良环境。孩子稍不留神就会滑向违法、犯罪的边缘,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2006年9月,北京市教委公布的历时3年对全市22万名青少年的调查表明:厌学是孩子产生不良行为的主要诱因之一,高发期在15~17岁。
闯荡性厌学的孩子以弃学生的身份流向社会,会造成严重的社会负担。研究表明,在青少年犯罪中,这种孩子的比例很大,尤其是初中毕业或者初中还没有毕业的孩子,他们在心理、生理上都处于不稳定发展期,缺乏起码的是非判断能力,很容易受社会不良影响,走上犯罪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