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

点击搜索

发布

如何教育孩子

我们往往喜欢用自己的认知去判断孩子的行为,根本没有耐心去听孩子说话。正如楠楠的妈妈,只是看到女儿往池子里倒水,就确定孩子没有喝水。楠楠还没有来得及解释,妈妈就开始责备她,还不允许她“狡辩”,其实,孩子不是狡辩,而是解释。若不是爸爸出面,楠楠可能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那只能被妈妈冤枉了。
孩子虽然年纪小,但所做的举动都不是无缘无故的,也许理由并不合理,或者并不符合常规,甚至根本是错误的,但总是有原因的。作为父母,我们不应该仅仅用自己的思维去衡量孩子的动机,更不能不听孩子的解释就认定自己的判断。孩子犯错也许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孩子可以把内心真实的想法告诉我们。只有我们知道了孩子做事的理由,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才能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即使孩子有错,也才能够针对孩子的问题,帮助他改正。
如果我们根本不允许孩子解释,很有可能会冤枉孩子、错怪孩子。当孩子的同学向我们告状说:“阿姨,他偷我的铅笔。”我们可能就不由分说地打孩子一顿,无论孩子怎么解释,我们都认为孩子在狡辩,并告诫他“以后不许偷东西”。其实,孩子只是借用了同学的铅笔,忘记还了而已。但是,我们却因为没有听孩子的解释,把孩子的行为升级到“偷盗”,还强调以后不许偷。此时,孩子会因为我们的不理解而痛苦,会因为自己无法在亲人面前畅所欲言而难过,会因为我们错怪自己而伤心。在我们的严厉禁止下,孩子虽然不出声了,但是内心却一直在呐喊。
我们不应该把孩子想得过于复杂和狡猾,不要以为孩子的解释是一种狡辩。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单纯得多,当孩子越想“狡辩”的时候,往往是我们越应该聆听的时候。
如果我们总是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孩子解释的话,孩子以后就不会再想和我们说什么了。因为他知道:我们不会听。如果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他只能忍受着,因为家中没有人愿意听他倾诉:如果孩子在外犯了错,他只能隐瞒,因为家中没有人愿意听他倾诉;如果孩子在外遇到了困难,他只能自己想办法,因为家中没有人愿意听他表达。
如此一来,孩子虽然不再“狡辩”了,但与我们的距离却越来越远。我们在孩子心中,不再是亲切的人、了解他的人、愿意给他温暖的人。等到孩子对我们有这种认知的时候,我们再想让孩子说,孩子都不会说了。
相关信息
天桥-堤口路
6小时前
天桥-堤口路
1天前
天桥-堤口路
1月23日
天桥-堤口路
1月21日
天桥-堤口路
1月20日
高新区
1月17日
高新区
1月15日
商河
1月14日
查看更多济南其他教育培训信息

免责声明:此信息系发布者(UID:20515)自行发布,本站是服务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及合法性由该发布者完全负责。

© lieju.com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