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给孩子讲了那么多的道理 孩子却依然做不好
"
世上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卢梭
"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对这样的场景很熟悉:孩子在楼下和小朋友玩的不想回家,嚎啕大哭;看到很喜欢的玩具一定要买,不买就不走。
通常这种情况下,头疼的父母的反应,就是给孩子讲道理,如果讲道理不管用,就会很生气的说:
“我给你说过多少次了!你怎么就是听不进去!”“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道理!”“我到底要说多少遍你才懂?”……
为什么家长苦口婆心讲的道理,在孩子那里却起不到丝毫作用呢?
因为,家长不知道,这时候,给孩子讲道理,根本就是下下策。
孙俪曾经发过一条关于孩子的微博,她的育儿观也被刷爆。
配图里,孩子紧紧搂着她的肩膀,趴在她怀里,像在慢慢平复情绪。
而微博评论里,网友们也纷纷赞成孙俪的观点,赞她反省得深邃到位,值得每位家长借鉴深悟。
因为,当孩子处于某种负面情绪里的时候,如果我们只是去讲道理,不管是人生哲理还是励志故事,作用都是有限的。
在我们的大脑里,有一个地方叫杏仁核,是负责产生情绪、识别情绪和调节情绪的脑部组织。杏仁核对恐惧、愤怒这样的情绪非常敏感,一遇到危险,它就会在时间活化,好比一只小狗一样,开始汪汪乱叫。
讲道理用到的是大脑皮层,它是比较高级的信息处理器。
大脑皮层很理性,可是当杏仁核过度活化的时候,它很难起作用。当杏仁核像一只狂吠的小狗,汪汪乱叫的时候,大脑皮层没有办法发挥作用。
所以给孩子讲道理有没有用?
有用,但是是有条件的。要在孩子内心平静的时候,也就是孩子的杏仁核不活化的时候,这个时候大脑皮层才能发挥作用,孩子才有能力思考我们讲的道理。
很多时候我们的道理没有用,并不是道理本身有问题,也不是孩子有问题,而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个脑科学的原理,不会在合适的时间讲合适的道理。
那么,当孩子情绪稳定的时候,家长讲的道理就一定能起到作用吗?
未必。
举个例子来讲,如果现在有一场演出,需要你上台表演,你感到非常的紧张。
但是,如果我告诉你,不用紧张,没什么可怕的,演砸了也没有关系。你的紧张和害怕会消失吗?
我想应该不会。
即使我一遍遍的告诉你“不用害怕,没什么可害怕的,演砸了也没有关系。”你还是会不自觉的紧张、担心和害怕。
是的,道理是道理,感受是感受,它们不是一回事。
很多时候,我们的想法和感受常常发生冲突。
我们认为不应该害怕,但是心跳就是快,手脚抖动,心里就是害怕;我们认为没有必要太焦虑,但是七上八下,坐立不安,睡不着觉,情绪就是很焦躁;我们认为应该乐观积极去解决问题,可是内心就是不自觉的抑郁消沉,完全想不到别的。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冲突,孩子也是一样的。
道理都懂,可就是做不到
有人说,我听过那么多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是的,真相是,我们从来不缺道理。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天天都在学知识,学道理,很多大道理耳熟于心,比谁都懂。就算我们“不明事理”,遇到问题的时候,别人也会“忍不住”给我们讲道理。
似乎,讲讲道理,我们就应该懂了,问题也就应该能够解决了。
可实际上呢?
道理我们是听懂了,可问题还是解决不了。
归根到底,解决问题,不仅需要道理,更需要能力。
举一个常见的例子,生活中,父母都会叮嘱孩子一定要好好学习,乖巧的孩子也会看着父母认真的点点头。
但是,对于孩子来讲,好好学习实在是一个太抽象的概念,什么是好好学习,在行动上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孩子一无所知。
于是,到后,就会陷入到“孩子想要好好学习却不知道如何做,父母看到孩子还是跟以前一样,于是认为孩子不听自己的话,孩子被冤枉于是索性破罐子破摔”的死循环中。
你知道应该怎么做,还要知道怎样才能做到。更重要的是,还要具备一步一步做好的能力。
我们教育孩子也是这样,我们不仅要讲道理,更要帮助孩子提高能力。能力不提高,道理讲了一筐也没有用。
所以,当我们告诉孩子应该积极乐观,就要教给他怎么处理负面情绪,愤怒的时候如何梳理,难过的时候如何调整,害怕的时候怎样放松,遇到困难怎样突破,遭遇打击如何接纳……只有掌握了情绪调整的能力,孩子才可能积极乐观。
我们告诉孩子应该合理安排时间,就要教给他怎样做好学习和娱乐的时间安排,怎样统筹安排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样协调自己的时间和他人的时间,怎样在规定时间完成任务等等,掌握了这些能力,孩子才有会自觉、自控的安排好时间。
我们常说“教育孩子,父母要言传身教”,“言传”很重要,但只有“言传”肯定不够,更重要的还需要“身教”,要在教育的过程中,把孩子的能力提高上去。
世上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卢梭
"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对这样的场景很熟悉:孩子在楼下和小朋友玩的不想回家,嚎啕大哭;看到很喜欢的玩具一定要买,不买就不走。
通常这种情况下,头疼的父母的反应,就是给孩子讲道理,如果讲道理不管用,就会很生气的说:
“我给你说过多少次了!你怎么就是听不进去!”“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道理!”“我到底要说多少遍你才懂?”……
为什么家长苦口婆心讲的道理,在孩子那里却起不到丝毫作用呢?
因为,家长不知道,这时候,给孩子讲道理,根本就是下下策。
孙俪曾经发过一条关于孩子的微博,她的育儿观也被刷爆。
配图里,孩子紧紧搂着她的肩膀,趴在她怀里,像在慢慢平复情绪。
而微博评论里,网友们也纷纷赞成孙俪的观点,赞她反省得深邃到位,值得每位家长借鉴深悟。
因为,当孩子处于某种负面情绪里的时候,如果我们只是去讲道理,不管是人生哲理还是励志故事,作用都是有限的。
在我们的大脑里,有一个地方叫杏仁核,是负责产生情绪、识别情绪和调节情绪的脑部组织。杏仁核对恐惧、愤怒这样的情绪非常敏感,一遇到危险,它就会在时间活化,好比一只小狗一样,开始汪汪乱叫。
讲道理用到的是大脑皮层,它是比较高级的信息处理器。
大脑皮层很理性,可是当杏仁核过度活化的时候,它很难起作用。当杏仁核像一只狂吠的小狗,汪汪乱叫的时候,大脑皮层没有办法发挥作用。
所以给孩子讲道理有没有用?
有用,但是是有条件的。要在孩子内心平静的时候,也就是孩子的杏仁核不活化的时候,这个时候大脑皮层才能发挥作用,孩子才有能力思考我们讲的道理。
很多时候我们的道理没有用,并不是道理本身有问题,也不是孩子有问题,而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个脑科学的原理,不会在合适的时间讲合适的道理。
那么,当孩子情绪稳定的时候,家长讲的道理就一定能起到作用吗?
未必。
举个例子来讲,如果现在有一场演出,需要你上台表演,你感到非常的紧张。
但是,如果我告诉你,不用紧张,没什么可怕的,演砸了也没有关系。你的紧张和害怕会消失吗?
我想应该不会。
即使我一遍遍的告诉你“不用害怕,没什么可害怕的,演砸了也没有关系。”你还是会不自觉的紧张、担心和害怕。
是的,道理是道理,感受是感受,它们不是一回事。
很多时候,我们的想法和感受常常发生冲突。
我们认为不应该害怕,但是心跳就是快,手脚抖动,心里就是害怕;我们认为没有必要太焦虑,但是七上八下,坐立不安,睡不着觉,情绪就是很焦躁;我们认为应该乐观积极去解决问题,可是内心就是不自觉的抑郁消沉,完全想不到别的。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冲突,孩子也是一样的。
道理都懂,可就是做不到
有人说,我听过那么多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是的,真相是,我们从来不缺道理。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天天都在学知识,学道理,很多大道理耳熟于心,比谁都懂。就算我们“不明事理”,遇到问题的时候,别人也会“忍不住”给我们讲道理。
似乎,讲讲道理,我们就应该懂了,问题也就应该能够解决了。
可实际上呢?
道理我们是听懂了,可问题还是解决不了。
归根到底,解决问题,不仅需要道理,更需要能力。
举一个常见的例子,生活中,父母都会叮嘱孩子一定要好好学习,乖巧的孩子也会看着父母认真的点点头。
但是,对于孩子来讲,好好学习实在是一个太抽象的概念,什么是好好学习,在行动上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孩子一无所知。
于是,到后,就会陷入到“孩子想要好好学习却不知道如何做,父母看到孩子还是跟以前一样,于是认为孩子不听自己的话,孩子被冤枉于是索性破罐子破摔”的死循环中。
你知道应该怎么做,还要知道怎样才能做到。更重要的是,还要具备一步一步做好的能力。
我们教育孩子也是这样,我们不仅要讲道理,更要帮助孩子提高能力。能力不提高,道理讲了一筐也没有用。
所以,当我们告诉孩子应该积极乐观,就要教给他怎么处理负面情绪,愤怒的时候如何梳理,难过的时候如何调整,害怕的时候怎样放松,遇到困难怎样突破,遭遇打击如何接纳……只有掌握了情绪调整的能力,孩子才可能积极乐观。
我们告诉孩子应该合理安排时间,就要教给他怎样做好学习和娱乐的时间安排,怎样统筹安排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样协调自己的时间和他人的时间,怎样在规定时间完成任务等等,掌握了这些能力,孩子才有会自觉、自控的安排好时间。
我们常说“教育孩子,父母要言传身教”,“言传”很重要,但只有“言传”肯定不够,更重要的还需要“身教”,要在教育的过程中,把孩子的能力提高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