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智灯塔 把责任还给孩子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事情负责
寒假进行中,孩子与父母的快乐亲子时光也差不多开始一个多周了,不知道现在,你们和孩子们之间的相处是“母慈子孝”还是“鸡飞狗跳”。
有个朋友说,看着孩子一天天在自己眼前不急不躁的晃,内心的洪荒之力就忍不住的要爆发。
早上醒到十点,在床上磨磨蹭蹭到快12点才起。
吃过午饭就开始玩手机,刷抖音能刷到四点半。
作业还没写一个小时,就开始喊饿。
朋友说,自己恨不得把眼睛长在儿子身上,一天能催八百遍,赶紧去写作业!
寒假开始定的学习计划,一天都没有执行过!
如果可以,自己真想替儿子写!
大多数父母与娃儿们的日常,都是沉浸在各种“催催催”中,催起床,催吃饭,催写作业,催放下手机出门,连晚上睡觉,都需要催八百遍。
每天的“催催催”,往往会消耗掉家长们大半的精力,让家长们每天的情绪,都处于崩溃的边缘。
一位美国心理咨询师说过,现代人常常过度使用的一个词——赶快。
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都来不及了”的世界中。
似乎每一件事情都有紧迫的“截止日期”,这种焦虑一直在我们生活中泛滥。
当然,我们也会把这种焦虑传给孩子。
然而,我们的催促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还常常让孩子们变得逆反,故意拖延。
到底是哪里出了错?
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不催促孩子,还能让他们自己把握时间?
其实,这中间,朋友犯了一个错误——
当她在催促孩子的时候,她“越界”了。
她把孩子的问题,变成了自己的问题。
美国有一个中学校长给家长们的信,曾在上广为流传。
他告诉家长们学校有一条规定——
不许家长帮孩子拿他们忘记带到学校的作业,午餐,运动服等物品。
规定上写:
如果你想把儿子忘记带的午餐、书籍、作业、用品等拿给你的孩子,停!
请转身走出这栋大楼。
你儿子会在没有你在场的情况下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孩子自己忘记带东西,不许家长们专门送给他们。
忘记带午餐,很好。饿一顿你会记住,如果你不想饿肚子,就想想怎么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同学们分着吃;
忘记带书,很好。想办法去借,或者自己回家补上这堂课。
每个人应该为自己的事情负责,做不好就得自己承担后果。
这才是父母应该给孩子传递的理念。
催促不仅给父母和孩子制造了紧张情绪,还在给孩子传递一个信息——我对你没信心,我必须要一直监视着你,不断提醒你做每一件事,你才能按时做完。
难怪常常能见到这样的搭配——一没有计划的孩子,和一个唠叨催促的家长。
父母若想提醒孩子注意时间,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不必一直催促孩子。
将“赶快”变成“我希望”
比如:
赶快,我们还要去下一个地方。
变成:
我希望我们能在半个小时后到下一个地方,我们车程有15分钟,所以现在差不多要去停车场了。
给孩子提供选择
比如:
如果我们10分钟内就能出门,我们看电影就不会迟到。如果不能,要么只能少看前面一段,要么只能明天再看了。
直接提醒孩子行动太慢的后果,但是这种提醒能够让孩子自己去想后果。
比如:
如果今天你10点还没有到培训班,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让孩子主动思考迟到的后果
对于已经能够认识时间的孩子,也可以直接用时钟或者手表提醒他,让他看看时间。
如果还能进一步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按时完成该做的事情,会更好。
引导性的提问可以是这样的:
你有没有想过,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在7:10就出门?
其实当父母不再把孩子磨蹭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自己狂躁和沮丧的情绪就会减少。
当父母负面情绪减少的时候,孩子更容易冷静,他们的负面情绪也会减少。
孩子不再被负面情绪影响,他们自己的行动就会更。
他们也更容易专注于解决自己的问题。
有个朋友说,看着孩子一天天在自己眼前不急不躁的晃,内心的洪荒之力就忍不住的要爆发。
早上醒到十点,在床上磨磨蹭蹭到快12点才起。
吃过午饭就开始玩手机,刷抖音能刷到四点半。
作业还没写一个小时,就开始喊饿。
朋友说,自己恨不得把眼睛长在儿子身上,一天能催八百遍,赶紧去写作业!
寒假开始定的学习计划,一天都没有执行过!
如果可以,自己真想替儿子写!
大多数父母与娃儿们的日常,都是沉浸在各种“催催催”中,催起床,催吃饭,催写作业,催放下手机出门,连晚上睡觉,都需要催八百遍。
每天的“催催催”,往往会消耗掉家长们大半的精力,让家长们每天的情绪,都处于崩溃的边缘。
一位美国心理咨询师说过,现代人常常过度使用的一个词——赶快。
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都来不及了”的世界中。
似乎每一件事情都有紧迫的“截止日期”,这种焦虑一直在我们生活中泛滥。
当然,我们也会把这种焦虑传给孩子。
然而,我们的催促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还常常让孩子们变得逆反,故意拖延。
到底是哪里出了错?
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不催促孩子,还能让他们自己把握时间?
其实,这中间,朋友犯了一个错误——
当她在催促孩子的时候,她“越界”了。
她把孩子的问题,变成了自己的问题。
美国有一个中学校长给家长们的信,曾在上广为流传。
他告诉家长们学校有一条规定——
不许家长帮孩子拿他们忘记带到学校的作业,午餐,运动服等物品。
规定上写:
如果你想把儿子忘记带的午餐、书籍、作业、用品等拿给你的孩子,停!
请转身走出这栋大楼。
你儿子会在没有你在场的情况下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孩子自己忘记带东西,不许家长们专门送给他们。
忘记带午餐,很好。饿一顿你会记住,如果你不想饿肚子,就想想怎么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同学们分着吃;
忘记带书,很好。想办法去借,或者自己回家补上这堂课。
每个人应该为自己的事情负责,做不好就得自己承担后果。
这才是父母应该给孩子传递的理念。
催促不仅给父母和孩子制造了紧张情绪,还在给孩子传递一个信息——我对你没信心,我必须要一直监视着你,不断提醒你做每一件事,你才能按时做完。
难怪常常能见到这样的搭配——一没有计划的孩子,和一个唠叨催促的家长。
父母若想提醒孩子注意时间,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不必一直催促孩子。
将“赶快”变成“我希望”
比如:
赶快,我们还要去下一个地方。
变成:
我希望我们能在半个小时后到下一个地方,我们车程有15分钟,所以现在差不多要去停车场了。
给孩子提供选择
比如:
如果我们10分钟内就能出门,我们看电影就不会迟到。如果不能,要么只能少看前面一段,要么只能明天再看了。
直接提醒孩子行动太慢的后果,但是这种提醒能够让孩子自己去想后果。
比如:
如果今天你10点还没有到培训班,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让孩子主动思考迟到的后果
对于已经能够认识时间的孩子,也可以直接用时钟或者手表提醒他,让他看看时间。
如果还能进一步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按时完成该做的事情,会更好。
引导性的提问可以是这样的:
你有没有想过,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在7:10就出门?
其实当父母不再把孩子磨蹭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自己狂躁和沮丧的情绪就会减少。
当父母负面情绪减少的时候,孩子更容易冷静,他们的负面情绪也会减少。
孩子不再被负面情绪影响,他们自己的行动就会更。
他们也更容易专注于解决自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