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巨石国际传媒缔造视觉新奇季
巨石国际传媒传媒通过电视看世界。公司的领域不仅仅局限于电视,网络甚至广播报纸,都可以成为传播媒介。总体来说它是一种边缘学科,对全球一体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巨石国际传媒传媒主要做的项目有:商业企业大的多媒体服务,但是要看传媒公司的工作属性来判断,一般来说这累公司的业务广泛,但是对于一些广告公司来说,主要的还是在影视后期、电视栏目、企业广告和商业视频制作为主要服务项目。
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广播电视作为主流舆论的坚定引领者、国家辉煌巨变的忠实记录者、中国故事的生动讲述者,不仅见证了新中国70年的伟大成就,自身也经历了跨越式发展。回顾和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播电视发展经验,守正创新,展望未来,意义重大而深远。“国家广电智库”开辟专栏《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策划》,陆续刊发系列文章。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播电视国际传播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播电视国际传播践行“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职责,履行“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理念策略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加强,传播平台加快拓展,传播效果持续增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与实践,广播电视国际传播对世界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开始引领重塑全球传播新秩序的时代潮流。
一、70年广播电视国际传播的历史性跨越
(一) 中外广播电视交流合作实现机制化规模化
中外人文交流是党和国家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外传播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出版、广播、电视、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介,增进各国人民对社会主义中国的了解,促进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广播电视服务国家外交工作大局,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中外广播电视交流合作实现机制化、长效化和规模化。
近年来,配合国家总体外交战略,成功举办“中俄媒体交流年”“中国-中东欧媒体交流年”“中非媒体合作论坛”“中阿媒体合作论坛”“中英创意产业CEO论坛” 等中外媒体交流合作活动、亚太广播发展机构2017年亚洲媒体峰会和第54届亚洲-太平洋广播联盟大会等,增强了中外媒体之间的合作、信任和交流,在政策沟通、、联合制作、节目交流等各领域开展系列合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播电视在中外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依托中俄、中美、中欧、中法、中英、中德、中南(非)、中印尼等中外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平台,广播电视发挥独特传播优势和平台效应,开展合作传播,推动中国内容走出去;创新合作方式,实施“视听中国 全球播映”活动,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和契机,推动更多作品与世界观众分享,不断扩大中国影视节目国际影响力,为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力量。
(二) 广播影视走出去重点工程项目成效显著
新中国成立之初,广播影视对外传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将中央纪录电影制片厂的《今日中国》纪录片以及一些重大政治活动的纪录片或片,经过翻译后寄送给其他国家。经过70年的发展,广播电视国际传播的方式和规模发生巨大变化。自2001年开始实施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以来,广播电视立足国家战略,按照深耕“一带一路”、巩固非洲主流、开拓拉美市场、稳固周边友邻、提升对欧美影响的要求,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深入实施丝绸之路影视桥、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等工程,深化和创新推进中非影视合作工程,实施周边友邻传播工程,逐步形成立体化国际传播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非影视合作工程、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和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等的带动下,已有1600部、总时长6万多小时的中国影视节目被译制成36个语种,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一批作品推广至非洲国家及丝路国家的主流媒体,《媳妇的美好时代》《医者仁心》《金太狼的幸福生活》《温州一家人》《鸡毛飞上天》等剧相继在国外掀起收视热潮。
(三)影视国际合拍与合作传播效果突出
国际合拍与合作传播一直是我国影视对外传播的重要模式。新中国成立早期的影视合作传播模式是外方为主、中方为辅。1979年,中央电视台与日本广播协会合作的电视纪录片《丝绸之路》开拍,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纪录片踏出国门的步。随着中国影视产业综合实力逐渐提升,影视国际合拍与合作传播模式不断发展、变迁。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在国际合作中的主导性大为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广播电视大力加强了国际合作传播力度。
一是国际合拍的对象国数量、题材、影响力显著提升。如央视纪录频道、新西兰自然历史公司(NHNZ)、美国公共广播电视台(PBS)、德国电视二台(ZDF)等联合制作4集纪录片《大太平洋》,央视纪录频道与英国BBC联合摄制《蓝色星球2》,央视英语频道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美国历史频道分别合作推出纪录片《非凡中国》《爱拼才会赢》等等;中国和捷克、俄罗斯、新西兰、南非合拍动画片《熊猫与小鼹鼠》《熊猫与开心球》《熊猫与奇异鸟》《熊猫与小跳羚》等,形成了“熊猫+”影视合拍品牌。通过中外联合制作等方式,中国纪录片、动画片进入西方主流媒体播出。
二是与国际主流媒体合作,联合制作节目、联合开办运营栏目,成为中国广播视国际传播的主渠道。目前,中国广电媒体与国外主流电视媒体合作开办了30多个“电视中国剧场”,推动中国电视节目在海外常态化播出。
(四)广播电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不断加强
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外广播是传播速度快的外宣媒体,70年来,从寄送节目、互转租机合作到卫星传输、海外建台、融媒体矩阵等等,广播电视国际传播的内容、载体、渠道极大丰富、多元拓展。自从2009年中央实施重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战略以来,广播电视国际传播能力迅速提升。2018年外宣旗舰媒体建设取得重要成果,整合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组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外统一呼号为“中国之声”(Voice Of China),推动多媒体融合发展,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在播出语种、覆盖范围、传播效果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目前,我国对外广播播出语种66种,广播电视覆盖用户超过全球230个国家和地区,电视节目境外用户数5.38亿户;《国际锐评》评论原创品牌已覆盖五大洲40个国家的80多个主流媒体。CGTN重大国际事件到达率、首发率比肩西方一流媒体,CGTN新媒体超越BBC和CNN等西方主流媒体,成为脸书总粉丝量全球的媒体主页。国际话语权不断增强。
(五)广播电视内容产品出口规模持续增长
上个世纪60年代,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派出了位走出国门的,并与36个国家建立了购买或交换、文艺和体育等节目的合作关系,即“出国片”。新中国70年来,随着广播电视产业的不断繁荣发展,中国影视产品出口体系已经形成,出口产品类型题材不断丰富,出口规模持续增长,海外市场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中国影视内容产品(包括电视剧、电视电影、动画片、纪录片和综艺专题节目)出口总金额约1.25亿美元,比2013年翻了一番。2004年以来,国家广电总局已连续48次组织国内影视机构以“中国联合展台”整体形象参与国际影视节展,打造中国影视海外营销重要品牌,目前 “中国联合展台”已达12个。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每年向海外销售2万多小时各类影视节目,在200余个国家和地区播出。
2018年戛纳春季电视节中国联合展台
中国影视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显著提升。《甄嬛传》《微微一笑很倾城》《天盛长歌》《延禧攻略》《无证之罪》等中国电视剧进入了美国奈飞(Netflix)平台播出,《如懿传》进入美国葫芦平台(Hulu)和日本WOWOW电视台,《琅琊榜》在阿根廷主流媒体播出。原创节目模式《国家宝藏》《超级战队》《声临其境》等出口欧美国家,实现在欧美主流媒体的播出。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含中国智慧的原创内容走向世界,讲述生动多彩的中国故事,展现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
二、 70年广播电视国际传播跨越发展的启示
(一)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外宣理念,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新中国70年,紧紧围绕中央部署,广播电视国际传播服务外交总体大局,历经向世界展示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中国影响世界的发展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同志提出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等理念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同志“发出自己的声音,把地球管起来”的战略构想,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宣理念。“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等,践行“中国立场、国际表达”,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广播电视国际传播工作的核心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日渐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广播电视国际传播要立足全球战略思维,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围绕“中国梦”“‘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理念、新规划塑造国家形象,为构建全球传播新秩序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二)建立多方协作传播体制机制,打好国际传播组合拳
70年广播电视国际传播实践表明,对外传播效果不再由单一主体决定,而是由多元主体形成的合力决定。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传播环境日新月异,媒体竞争日趋激烈,需要打好国际传播的组合拳,更好地实现综合性、全方位的传播效果。一是发挥顶层设计规划引领、统筹协调的作用,促成从“单一主体”到“多元利益攸关方”的转型升级,搭建起政府、企业、媒体、智库、社会组织和民间个体等多方协作的战略传播格局;二是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全覆盖的国际传播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区域合作优势,构建统分结合、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综合推进的国际传播合力。
(三)拓展国际传播新场域,开创“走进去”新境界
二十一世纪以来,互联网的崛起为广播电视国际传播注入更大动力,也提供了新的契机。伴随融媒体技术向纵深化发展,移动社交媒体的运用拓展了国际传播新场域,全球信息传播秩序面临重构新机遇。如何由“走出去”达到“走进去”的新境界,是今后广播电视国际传播主要的努力方向。广播电视媒体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新型国际传播平台,通过创新理念、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将中国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有效传播出去,将中国广播电视“走出去”真正转化为让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思想走进世界的强大力量。
巨石国际传媒传媒主要做的项目有:商业企业大的多媒体服务,但是要看传媒公司的工作属性来判断,一般来说这累公司的业务广泛,但是对于一些广告公司来说,主要的还是在影视后期、电视栏目、企业广告和商业视频制作为主要服务项目。
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广播电视作为主流舆论的坚定引领者、国家辉煌巨变的忠实记录者、中国故事的生动讲述者,不仅见证了新中国70年的伟大成就,自身也经历了跨越式发展。回顾和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播电视发展经验,守正创新,展望未来,意义重大而深远。“国家广电智库”开辟专栏《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策划》,陆续刊发系列文章。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播电视国际传播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播电视国际传播践行“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职责,履行“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理念策略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加强,传播平台加快拓展,传播效果持续增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与实践,广播电视国际传播对世界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开始引领重塑全球传播新秩序的时代潮流。
一、70年广播电视国际传播的历史性跨越
(一) 中外广播电视交流合作实现机制化规模化
中外人文交流是党和国家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外传播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出版、广播、电视、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介,增进各国人民对社会主义中国的了解,促进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广播电视服务国家外交工作大局,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中外广播电视交流合作实现机制化、长效化和规模化。
近年来,配合国家总体外交战略,成功举办“中俄媒体交流年”“中国-中东欧媒体交流年”“中非媒体合作论坛”“中阿媒体合作论坛”“中英创意产业CEO论坛” 等中外媒体交流合作活动、亚太广播发展机构2017年亚洲媒体峰会和第54届亚洲-太平洋广播联盟大会等,增强了中外媒体之间的合作、信任和交流,在政策沟通、、联合制作、节目交流等各领域开展系列合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播电视在中外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依托中俄、中美、中欧、中法、中英、中德、中南(非)、中印尼等中外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平台,广播电视发挥独特传播优势和平台效应,开展合作传播,推动中国内容走出去;创新合作方式,实施“视听中国 全球播映”活动,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和契机,推动更多作品与世界观众分享,不断扩大中国影视节目国际影响力,为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力量。
(二) 广播影视走出去重点工程项目成效显著
新中国成立之初,广播影视对外传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将中央纪录电影制片厂的《今日中国》纪录片以及一些重大政治活动的纪录片或片,经过翻译后寄送给其他国家。经过70年的发展,广播电视国际传播的方式和规模发生巨大变化。自2001年开始实施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以来,广播电视立足国家战略,按照深耕“一带一路”、巩固非洲主流、开拓拉美市场、稳固周边友邻、提升对欧美影响的要求,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深入实施丝绸之路影视桥、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等工程,深化和创新推进中非影视合作工程,实施周边友邻传播工程,逐步形成立体化国际传播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非影视合作工程、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和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等的带动下,已有1600部、总时长6万多小时的中国影视节目被译制成36个语种,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一批作品推广至非洲国家及丝路国家的主流媒体,《媳妇的美好时代》《医者仁心》《金太狼的幸福生活》《温州一家人》《鸡毛飞上天》等剧相继在国外掀起收视热潮。
(三)影视国际合拍与合作传播效果突出
国际合拍与合作传播一直是我国影视对外传播的重要模式。新中国成立早期的影视合作传播模式是外方为主、中方为辅。1979年,中央电视台与日本广播协会合作的电视纪录片《丝绸之路》开拍,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纪录片踏出国门的步。随着中国影视产业综合实力逐渐提升,影视国际合拍与合作传播模式不断发展、变迁。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在国际合作中的主导性大为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广播电视大力加强了国际合作传播力度。
一是国际合拍的对象国数量、题材、影响力显著提升。如央视纪录频道、新西兰自然历史公司(NHNZ)、美国公共广播电视台(PBS)、德国电视二台(ZDF)等联合制作4集纪录片《大太平洋》,央视纪录频道与英国BBC联合摄制《蓝色星球2》,央视英语频道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美国历史频道分别合作推出纪录片《非凡中国》《爱拼才会赢》等等;中国和捷克、俄罗斯、新西兰、南非合拍动画片《熊猫与小鼹鼠》《熊猫与开心球》《熊猫与奇异鸟》《熊猫与小跳羚》等,形成了“熊猫+”影视合拍品牌。通过中外联合制作等方式,中国纪录片、动画片进入西方主流媒体播出。
二是与国际主流媒体合作,联合制作节目、联合开办运营栏目,成为中国广播视国际传播的主渠道。目前,中国广电媒体与国外主流电视媒体合作开办了30多个“电视中国剧场”,推动中国电视节目在海外常态化播出。
(四)广播电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不断加强
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外广播是传播速度快的外宣媒体,70年来,从寄送节目、互转租机合作到卫星传输、海外建台、融媒体矩阵等等,广播电视国际传播的内容、载体、渠道极大丰富、多元拓展。自从2009年中央实施重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战略以来,广播电视国际传播能力迅速提升。2018年外宣旗舰媒体建设取得重要成果,整合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组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外统一呼号为“中国之声”(Voice Of China),推动多媒体融合发展,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在播出语种、覆盖范围、传播效果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目前,我国对外广播播出语种66种,广播电视覆盖用户超过全球230个国家和地区,电视节目境外用户数5.38亿户;《国际锐评》评论原创品牌已覆盖五大洲40个国家的80多个主流媒体。CGTN重大国际事件到达率、首发率比肩西方一流媒体,CGTN新媒体超越BBC和CNN等西方主流媒体,成为脸书总粉丝量全球的媒体主页。国际话语权不断增强。
(五)广播电视内容产品出口规模持续增长
上个世纪60年代,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派出了位走出国门的,并与36个国家建立了购买或交换、文艺和体育等节目的合作关系,即“出国片”。新中国70年来,随着广播电视产业的不断繁荣发展,中国影视产品出口体系已经形成,出口产品类型题材不断丰富,出口规模持续增长,海外市场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中国影视内容产品(包括电视剧、电视电影、动画片、纪录片和综艺专题节目)出口总金额约1.25亿美元,比2013年翻了一番。2004年以来,国家广电总局已连续48次组织国内影视机构以“中国联合展台”整体形象参与国际影视节展,打造中国影视海外营销重要品牌,目前 “中国联合展台”已达12个。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每年向海外销售2万多小时各类影视节目,在200余个国家和地区播出。
2018年戛纳春季电视节中国联合展台
中国影视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显著提升。《甄嬛传》《微微一笑很倾城》《天盛长歌》《延禧攻略》《无证之罪》等中国电视剧进入了美国奈飞(Netflix)平台播出,《如懿传》进入美国葫芦平台(Hulu)和日本WOWOW电视台,《琅琊榜》在阿根廷主流媒体播出。原创节目模式《国家宝藏》《超级战队》《声临其境》等出口欧美国家,实现在欧美主流媒体的播出。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含中国智慧的原创内容走向世界,讲述生动多彩的中国故事,展现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
二、 70年广播电视国际传播跨越发展的启示
(一)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外宣理念,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新中国70年,紧紧围绕中央部署,广播电视国际传播服务外交总体大局,历经向世界展示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中国影响世界的发展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同志提出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等理念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同志“发出自己的声音,把地球管起来”的战略构想,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宣理念。“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等,践行“中国立场、国际表达”,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广播电视国际传播工作的核心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日渐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广播电视国际传播要立足全球战略思维,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围绕“中国梦”“‘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理念、新规划塑造国家形象,为构建全球传播新秩序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二)建立多方协作传播体制机制,打好国际传播组合拳
70年广播电视国际传播实践表明,对外传播效果不再由单一主体决定,而是由多元主体形成的合力决定。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传播环境日新月异,媒体竞争日趋激烈,需要打好国际传播的组合拳,更好地实现综合性、全方位的传播效果。一是发挥顶层设计规划引领、统筹协调的作用,促成从“单一主体”到“多元利益攸关方”的转型升级,搭建起政府、企业、媒体、智库、社会组织和民间个体等多方协作的战略传播格局;二是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全覆盖的国际传播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区域合作优势,构建统分结合、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综合推进的国际传播合力。
(三)拓展国际传播新场域,开创“走进去”新境界
二十一世纪以来,互联网的崛起为广播电视国际传播注入更大动力,也提供了新的契机。伴随融媒体技术向纵深化发展,移动社交媒体的运用拓展了国际传播新场域,全球信息传播秩序面临重构新机遇。如何由“走出去”达到“走进去”的新境界,是今后广播电视国际传播主要的努力方向。广播电视媒体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新型国际传播平台,通过创新理念、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将中国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有效传播出去,将中国广播电视“走出去”真正转化为让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思想走进世界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