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知文化 游学 让孩子走出世界 走进内心
游学综合了学习、体验和生活,是“行走的课堂”。短时间里,贯穿了语言学习、参观游览、文化交流、课程演习、活动实践等内容,通过游学,孩子可以发掘潜能、提升能力,包括:语言,社交,生活独立性……而游学更深层次的价值,是通过与海外的老师、学生和志愿者朝夕相处,让孩子接触到社会的不同层面,了解多元的文化和价值观,帮助他形成宏观的视野和国际化的思维,对世界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真实的认知。
调查发现,国外老师对中国学生的普遍印象是谦逊、内敛,但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在游学的初阶段,中国孩子通常是实验室和活动队伍中安静的那一个,而本土的孩子非常活跃。如果你不善于开口,很难适应并完成游学。很多课程,是需要学生分组讨论、实践的,活动中的任务挑战,同样需要孩子按自己的创意来达成。通常国内的孩子都会碰到英语发音不标准的心理障碍,然而经过一两周的适应和交流,随着老师的鼓励和其他同学慢慢了解、尊重、欣赏,通常都会变得更积极起来,并能融入到小组集体中去、甚至担任课题小组组长,收集、整理组员的课题报告。
国外的教育理念注重对孩子的鼓励,对个性的尊重,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学生有机会颠覆原先的自我认知,在心理上“破茧而出”。我们曾问过很多学生参加游学后的感受,回馈集中的一条是“原来我一点不比外国的孩子差!”当孩子完成了这样的心理建设,世界在她们面前豁然开朗。她们能够自信、自如地表达自己,让自己的声音为世人听见。
游学期间发生在父母与子女间常见的对话,短短“还行”两字,却包含了孩子为寻求自立努力的整个过程。参加游学,离开父母的怀抱,中国孩子求助不了远隔万里的爸爸妈妈,次需要自己来解决自己的问题。“生不如死。”曾经听到过女孩Caroline如此描述寄宿夏令营中与其他19个陌生女孩分享3间浴室的不适应。但游学就是有这样的力量,推动孩子自己来沟通、解决问题。第二周起,Caroline主动与美国同学亲近,很快交到了朋友。周末的活动,她担心去海滩会晒伤皮肤,逼着自己去找老师沟通,“老师很尊重我的意见,”Caroline顺利把活动换成了去水族馆观察鲸鱼,“事实证明,水族馆的经历让我终身难忘。”
Caroline的父母告诉我们,游学期间,从不主动过问孩子是否遭遇困难,如果孩子自己提起,则给她一些建议。他们这样做,充分肯定了游学带给孩子挫折教育的机会,放手让孩子体验、成长。作为父母,则要管理好自己的分离焦虑。事实证明,一旦孩子自己解决了问题,证明她在生理、心理上适应了“断奶”,真的长大。
不少孩子在国内也很,通过游学,他们找到一把新的标尺衡量自己。申请到美国名校夏校资格的中国学生都会见识到更“牛”的同学。知识面丰富,善于思辨,写作能力强,这些是中国学生反馈多的对国外“牛娃”的印象。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质,有当领袖的潜能,只是需要机会发掘。比如中国学生往往在数学课程中表现优异,在积累了信心后主动指导起外国同学。对送孩子去游学的父母而言,孩子因此被激发出更大的上进心,更自觉地学习知识和技能,是宝贵的收获。
游学同样可以让中国学生了解协作的重要性。很多Workshop深受中国学生喜爱。父母乐意让孩子按自己的兴趣选择。14岁的墨墨选择了自己从未尝试过的烘焙蛋糕。老师布置的“春与夏”主题难住了墨墨和其他组员。六个孩子,三个要做香草味的,三个要做巧克力味的,争执不下。墨墨提议把香草和巧克力两种味道合在一起,符合春与夏融合的主题。在结业评语中,老师这样评价墨墨,“你是一位的学生,也是一位出色的同学。安东尼、索菲亚等组员和你一起经历了有趣的学习和实践……”
享受人生,做更好的自己
高晓松曾问他在瑞典长大的外甥女:为什么大学选择音乐专业?学音乐很难就业,很难成名。外甥女回答:我喜欢音乐,这是我内心的选择,跟就业、成名有什么关系?
如果有能力和时间,建议父母鼓励孩子参与尽量多的主题课程,像动物、科学、艺术、厨艺、自然、工程、科技、体育和音乐舞蹈等。在三观的形成阶段,让孩子用自己的双眼去了解世界,增长见识,明白生活绝不只是学习和工作,还有诗和远方。他因此拥有的激情和胸怀,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激情,将引导他找到未来的人生坐标。
“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游学是为让我们的孩子也能拥有更多自我选择的机会,未来的事业是他们自然的选择。将来他若可以从容淡定地做自己热爱的事情,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定会感谢年少时代有这样的机会走出世界,走进内心。
云南省首届“同知杯”中小学生才艺(作文、书法、绘画)大赛
(获奖者可获免费出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柬埔寨等国家)游学机会,父母可同行)
主题不限、文体不限、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报名形式:幼儿组、小学组、中学组
稿件类别:作文、书法、绘画(形式不限)
投稿时间:2018年10月30日-12月31日
报名费用:30元
投稿方式(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各一份)
纸质文档寄送至云南同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星耀路星都国际总部B座1102室)
电子文档发送至邮箱:yntzwh@q***(参赛作品须在标题前加上[同知杯才艺大赛]字样,否则当普通文章处理。)
创作者将成为云南同知文化签约书法、写作、绘画小作家,比赛将设置特等奖、一、二、三等奖等奖项,高可获得5000元奖金及证书。
联系方式:0871—65382197
包老师:18725150998(微信同号)
杨老师:13629452521(微信同号)
朱老师:18669032862(微信同号)
黄老师:15825292075(微信同号)
注:以上所有内容终解释权归云南同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所有
更多资讯尽在同知文化:http://www.y***/
调查发现,国外老师对中国学生的普遍印象是谦逊、内敛,但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在游学的初阶段,中国孩子通常是实验室和活动队伍中安静的那一个,而本土的孩子非常活跃。如果你不善于开口,很难适应并完成游学。很多课程,是需要学生分组讨论、实践的,活动中的任务挑战,同样需要孩子按自己的创意来达成。通常国内的孩子都会碰到英语发音不标准的心理障碍,然而经过一两周的适应和交流,随着老师的鼓励和其他同学慢慢了解、尊重、欣赏,通常都会变得更积极起来,并能融入到小组集体中去、甚至担任课题小组组长,收集、整理组员的课题报告。
国外的教育理念注重对孩子的鼓励,对个性的尊重,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学生有机会颠覆原先的自我认知,在心理上“破茧而出”。我们曾问过很多学生参加游学后的感受,回馈集中的一条是“原来我一点不比外国的孩子差!”当孩子完成了这样的心理建设,世界在她们面前豁然开朗。她们能够自信、自如地表达自己,让自己的声音为世人听见。
游学期间发生在父母与子女间常见的对话,短短“还行”两字,却包含了孩子为寻求自立努力的整个过程。参加游学,离开父母的怀抱,中国孩子求助不了远隔万里的爸爸妈妈,次需要自己来解决自己的问题。“生不如死。”曾经听到过女孩Caroline如此描述寄宿夏令营中与其他19个陌生女孩分享3间浴室的不适应。但游学就是有这样的力量,推动孩子自己来沟通、解决问题。第二周起,Caroline主动与美国同学亲近,很快交到了朋友。周末的活动,她担心去海滩会晒伤皮肤,逼着自己去找老师沟通,“老师很尊重我的意见,”Caroline顺利把活动换成了去水族馆观察鲸鱼,“事实证明,水族馆的经历让我终身难忘。”
Caroline的父母告诉我们,游学期间,从不主动过问孩子是否遭遇困难,如果孩子自己提起,则给她一些建议。他们这样做,充分肯定了游学带给孩子挫折教育的机会,放手让孩子体验、成长。作为父母,则要管理好自己的分离焦虑。事实证明,一旦孩子自己解决了问题,证明她在生理、心理上适应了“断奶”,真的长大。
不少孩子在国内也很,通过游学,他们找到一把新的标尺衡量自己。申请到美国名校夏校资格的中国学生都会见识到更“牛”的同学。知识面丰富,善于思辨,写作能力强,这些是中国学生反馈多的对国外“牛娃”的印象。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质,有当领袖的潜能,只是需要机会发掘。比如中国学生往往在数学课程中表现优异,在积累了信心后主动指导起外国同学。对送孩子去游学的父母而言,孩子因此被激发出更大的上进心,更自觉地学习知识和技能,是宝贵的收获。
游学同样可以让中国学生了解协作的重要性。很多Workshop深受中国学生喜爱。父母乐意让孩子按自己的兴趣选择。14岁的墨墨选择了自己从未尝试过的烘焙蛋糕。老师布置的“春与夏”主题难住了墨墨和其他组员。六个孩子,三个要做香草味的,三个要做巧克力味的,争执不下。墨墨提议把香草和巧克力两种味道合在一起,符合春与夏融合的主题。在结业评语中,老师这样评价墨墨,“你是一位的学生,也是一位出色的同学。安东尼、索菲亚等组员和你一起经历了有趣的学习和实践……”
享受人生,做更好的自己
高晓松曾问他在瑞典长大的外甥女:为什么大学选择音乐专业?学音乐很难就业,很难成名。外甥女回答:我喜欢音乐,这是我内心的选择,跟就业、成名有什么关系?
如果有能力和时间,建议父母鼓励孩子参与尽量多的主题课程,像动物、科学、艺术、厨艺、自然、工程、科技、体育和音乐舞蹈等。在三观的形成阶段,让孩子用自己的双眼去了解世界,增长见识,明白生活绝不只是学习和工作,还有诗和远方。他因此拥有的激情和胸怀,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激情,将引导他找到未来的人生坐标。
“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游学是为让我们的孩子也能拥有更多自我选择的机会,未来的事业是他们自然的选择。将来他若可以从容淡定地做自己热爱的事情,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定会感谢年少时代有这样的机会走出世界,走进内心。
云南省首届“同知杯”中小学生才艺(作文、书法、绘画)大赛
(获奖者可获免费出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柬埔寨等国家)游学机会,父母可同行)
主题不限、文体不限、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报名形式:幼儿组、小学组、中学组
稿件类别:作文、书法、绘画(形式不限)
投稿时间:2018年10月30日-12月31日
报名费用:30元
投稿方式(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各一份)
纸质文档寄送至云南同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星耀路星都国际总部B座1102室)
电子文档发送至邮箱:yntzwh@q***(参赛作品须在标题前加上[同知杯才艺大赛]字样,否则当普通文章处理。)
创作者将成为云南同知文化签约书法、写作、绘画小作家,比赛将设置特等奖、一、二、三等奖等奖项,高可获得5000元奖金及证书。
联系方式:0871—65382197
包老师:18725150998(微信同号)
杨老师:13629452521(微信同号)
朱老师:18669032862(微信同号)
黄老师:15825292075(微信同号)
注:以上所有内容终解释权归云南同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所有
更多资讯尽在同知文化:http://ww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