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墙面沉降缝做法
沉降缝做法规范
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沉降缝。沉降缝的施工,要求做到使缝两边的构造物能自由沉降,又能严密防止水分渗漏,故沉降缝必须贯穿整个断面(包括基础)。沉降缝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基础部分:可将原基础施工时嵌入的沥青木板或沥青砂板留下,作为防水之用。如基础施工时不用木板,也可用粘土填人捣实,并在流水面边缘以1:3水泥砂浆填塞,深度约为15cm。
涵身部分:缝外侧以热沥青浸制的麻筋填塞,深度约为5cm,内侧以1:3水泥砂浆填塞,深度约为15cm,视沉降缝处圬工的厚薄而定。缝内可以用沥青麻筋与水泥砂浆填满;如太厚,亦可将中间部分先填以粘土。
沉降缝的施工质量要求:沉降缝端面应整齐、方正,基础和涵身上下不得交错,应贯通,嵌塞物应紧密填实。
保护层:各式有圬工基础涵洞的基础襟边以上,均顺沉降缝周围设置粘土保护层,厚约20cm,顶宽约20cm。对于无圬工基础涵洞,保护层宜使用沥青混凝土或沥青胶砂,厚度10—20cm。
二、沉降缝和伸缩缝的区别
当房屋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和结构形式差别很大而地基又较弱时,房屋有可能产生不匀均沉降,致使某些薄弱部位开裂。为此,应在适当位置如复杂的平面或体形转折处、高度变化处、荷载、地基的压缩性和地基处理的方法明显不同处设置沉降缝。
沉降缝与伸缩缝不同之处是除屋顶、楼板、墙身都要断开外,基础部分也要断开,使相邻部分也可以自由沉降、互不牵制。沉降缝宽度要根据房屋的层数定,五层以上时不应小于120mm。
沉降缝不但应贯通上部结构,而且也应贯通基础本身。沉降缝应考虑缝两侧结构非均匀沉降倾斜和地面高差的影响。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伸缩缝又称温度缝。其做法为: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预留缝隙,将建筑物从屋顶、墙体、楼层等地面以上构件全部断开,基础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不必断开。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缝内应填保温材料,间距在结构规范中有明确规定。
伸缩缝连续地设置在建、构筑物应力比较集中的部位,将建、构筑物分割成两个或若干个独立单元,彼此能自由伸缩的竖向或水平缝。建筑物伸缩缝在地面以下的结构可不断开。伸缩缝的宽度应满足结构可能的大伸缩变形的要求,以及其他的要求。
三、沉降缝防水处理方法
沉降缝防水处理的方案有很多,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种很常见的解决方案。
安装橡胶止水带—浇筑砼—粘贴止水条—涂刷防水涂料—涂料保护层—SBS卷材防水层
1、施工前首先要对止水带进行裁剪和连接处理。裁剪可用剪刀或美工刀。为保证施工质量,止水带连接接头必须粘接良好。
2、由于橡胶止水带为柔性产品,在定 位橡胶止水带时,—定要使其在界面部位保持平展,更不能让止水带翻滚、扭结,如发现有扭结不展现象应及时进行调正。在固定止水带时,应防止止水带偏移,以免单侧缩短,影响止水效果。
3、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浇捣的冲击力,以免由于力量过大而刺破橡胶止水带。如发现有破裂现象应及时修补,否则在接缝变形和受水压时橡胶止水带所能抵抗外力的能力就会大幅度降低。在混凝土浇捣时还必须充分震荡,以免止水带和混凝土结合不良而影响止水效果。
建筑物变形缝的设置方法
1、设置沉降缝
在具体设计工作中,对建筑物变形缝设置的难点就在于如何设置沉降缝。
(1)双墙做法。即缝两侧均为承重墙,其基础做法又分为二种情况:首先,采用偏心式基础。这种方式多用于一般荷载较轻、层数不高的砖混结构中,它要求地基土承载力比较高,这样基础断面尺寸不很大,基础适度的偏心不致影响整个结构。在保证缝宽尺寸的情况下,低层部分基础偏心层可能大一些,因为它的基础断面尺寸相对要小一些,使两侧基础偏心都较合理可行。
(2)墩式基础。这种做法必须设置基础梁,采用这种方法实施起来比较复杂。首先要把基础粱的位置、跨数、跨度确定下来,然后根据墙体能下来的荷载把梁的弯矩、剪力计算出来,再根据剪力的大小(支座处)与地基土承载力来确定各个墩的尺寸,墩与墩之间应完全分开,如果有必要各墩还应配筋。这种方法多用于偏心基础不能满足的砖混结构和一边砖混,一边为框架的混合结构形式。
2、悬挑做法
要求沉降缝一侧纵墙端部为悬挑基础,纵墙端部没有承重横墙,这种方式灵活性大、结构布置比较简单,适用于各种地基情况,但建筑构造处理比较复杂,它需在悬挑端设置轻质隔墙来减轻自重。实际上我们也可把悬挑基础做成悬挑梁,与墩式基础结合起来用,这样纵墙端部也可以是承重墙,它能更好地满足建筑物构造要求。
3、简支做法
即将两个独立单元建筑拉开一段距离,利用简支构件联结两边,来满足沉降要求。这种方式适用于在两个建筑物间做连廊 设计、施工均比较简单易行。
4、钢筋混凝土后浇带
这是近年在本地区应用于多层或高层框架结构的建筑中,后浇带就是在主楼(高层)与附房(低层)间在低层部位人为地留出一道800~1000mm宽的缝,待主楼的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主楼处沉降已基本完成,方可将后浇带用高一级标号的混凝土浇筑。主楼越高,沉降完成的越好,越宜采用后浇带。
做后浇带的前提必须是项目所在地地基土的承载力比较高,压缩率比较小。后浇带应设置在粱或板的跨中弯矩和支座弯矩都较小的部位,尤其是梁,必须以梁为主要因素来考虑。后绕带的具体位置还应结合具体工程来定。
墙面变形缝的设置03J012-01,12页,5.6 围墙长度超过50米时,以50米为准在砖垛部位设置伸缩缝 。遇复杂地形时应设变形缝。规范没规定伸缩缝大间距限制,由设计人根据当地气候环境适当设置双端柱缝。缝宽10-30mm镂空
墙体变形缝配件:
1:钢钉及膨胀螺栓:是固定变形缝防水带和面板等的关键坚固材料之一。必须符合国家有关产品的质量要求
2:填缝胶:应选用不漏水材料,必须在有限期嫩,不得使用过期材料。
3:止水带:一般用三元一丙止水带。厚度由现场定。
四:施工注意事项:
1:变形缝的缝隙应先清楚不平整的浮浆。并检查缝宽是否符合要求,然后在进行下一通道工序的施工。
2:卷材防水袋厚度应采用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其厚度宜为1.2-1.5mm单层
阴阳角处应做成园弧或者45°(135°)折角。其尺寸视卷水材品质确定。在转角,阴阳角等特殊部位曾贴1-2层相同卷材。宽度不宜小于500mm。粘贴各类卷材必须采用相容的胶粘剂。
墙体变形缝设置要求:
一般不超过40米需设置,一般30米设置一道10-30mm镂空的伸缩缝(做法,种设两根柱,中间空隙30,第二种,隔条子,中间空隙20);
2、高低跨交界部位的围墙,要设置沉降缝;
3、地质基础不一样的地方,要设置沉降缝。
结构缝设置
建筑物的平面形状、空间造型千变万化,结构设计的一个特点是通过在不同部位设置不同性能的变形缝,满足受力合理性的要求,达到简化设计的目的。
结构的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抗震缝三种形式。
变形缝的合理设置原则如下:一般情况下宜采取调整结构平面形状与尺寸、加强构造措施、设置后浇带等方法,尽可能不设变形缝、少设变形缝,如果一定要设置变形缝,则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变形缝宽度。
2.1.1 伸缩缝设置
(1)设置伸缩缝的作用
伸缩缝又称温度缝,建筑物设置伸缩逢后,可以部分释放建筑结构由于温度变化和混凝土干缩变形等引起的结构内力,降低产生裂缝的机率。
(2)伸缩缝的间距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明确规定:在未采取措施的情况下,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伸缩缝的大间距为55m、檐沟为25m。
实际工程中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进行了合理施工,伸缩缝的间距已远远超过了规范的允许限值。
(3)增大伸缩缝间距采取的常用措施 减少温度应力、减少混凝土浇筑成型过程中的干缩应力、增加结构自身抗力是增大伸缩缝间距所采取的常用措施。
① 在温度变化较大的部位(如顶层、底层等)增大配筋率,如对于板,配置双层双向拉通钢筋网;对于梁,增加纵向拉通钢筋的配置量;
② 对直接外露的构件(如屋面、露台等),采取有效的保温隔热措施;
③ 在房屋顶层设置温度缝,减少结构的温度区间长度;
④ 上部结构设置后浇带;
⑤ 选用收缩变形较小的水泥品种(如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添加适宜的外加剂(微膨胀剂,简称UEA、TEA等)、抗拉纤维(如PP纤维,资料显示:
3添加0.90Kg/m,混凝土抗拉强度增加10%以上);----建材
⑥ 提高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
⑦ 采用部分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
(4)伸缩缝的构造要求
① 伸缩缝的位置
伸缩缝通常设置在柱边,其平面位置一般结合建筑物的长度、平面形状、柱网等,根据具体情况布置
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沉降缝。沉降缝的施工,要求做到使缝两边的构造物能自由沉降,又能严密防止水分渗漏,故沉降缝必须贯穿整个断面(包括基础)。沉降缝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基础部分:可将原基础施工时嵌入的沥青木板或沥青砂板留下,作为防水之用。如基础施工时不用木板,也可用粘土填人捣实,并在流水面边缘以1:3水泥砂浆填塞,深度约为15cm。
涵身部分:缝外侧以热沥青浸制的麻筋填塞,深度约为5cm,内侧以1:3水泥砂浆填塞,深度约为15cm,视沉降缝处圬工的厚薄而定。缝内可以用沥青麻筋与水泥砂浆填满;如太厚,亦可将中间部分先填以粘土。
沉降缝的施工质量要求:沉降缝端面应整齐、方正,基础和涵身上下不得交错,应贯通,嵌塞物应紧密填实。
保护层:各式有圬工基础涵洞的基础襟边以上,均顺沉降缝周围设置粘土保护层,厚约20cm,顶宽约20cm。对于无圬工基础涵洞,保护层宜使用沥青混凝土或沥青胶砂,厚度10—20cm。
二、沉降缝和伸缩缝的区别
当房屋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和结构形式差别很大而地基又较弱时,房屋有可能产生不匀均沉降,致使某些薄弱部位开裂。为此,应在适当位置如复杂的平面或体形转折处、高度变化处、荷载、地基的压缩性和地基处理的方法明显不同处设置沉降缝。
沉降缝与伸缩缝不同之处是除屋顶、楼板、墙身都要断开外,基础部分也要断开,使相邻部分也可以自由沉降、互不牵制。沉降缝宽度要根据房屋的层数定,五层以上时不应小于120mm。
沉降缝不但应贯通上部结构,而且也应贯通基础本身。沉降缝应考虑缝两侧结构非均匀沉降倾斜和地面高差的影响。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伸缩缝又称温度缝。其做法为: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预留缝隙,将建筑物从屋顶、墙体、楼层等地面以上构件全部断开,基础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不必断开。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缝内应填保温材料,间距在结构规范中有明确规定。
伸缩缝连续地设置在建、构筑物应力比较集中的部位,将建、构筑物分割成两个或若干个独立单元,彼此能自由伸缩的竖向或水平缝。建筑物伸缩缝在地面以下的结构可不断开。伸缩缝的宽度应满足结构可能的大伸缩变形的要求,以及其他的要求。
三、沉降缝防水处理方法
沉降缝防水处理的方案有很多,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种很常见的解决方案。
安装橡胶止水带—浇筑砼—粘贴止水条—涂刷防水涂料—涂料保护层—SBS卷材防水层
1、施工前首先要对止水带进行裁剪和连接处理。裁剪可用剪刀或美工刀。为保证施工质量,止水带连接接头必须粘接良好。
2、由于橡胶止水带为柔性产品,在定 位橡胶止水带时,—定要使其在界面部位保持平展,更不能让止水带翻滚、扭结,如发现有扭结不展现象应及时进行调正。在固定止水带时,应防止止水带偏移,以免单侧缩短,影响止水效果。
3、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浇捣的冲击力,以免由于力量过大而刺破橡胶止水带。如发现有破裂现象应及时修补,否则在接缝变形和受水压时橡胶止水带所能抵抗外力的能力就会大幅度降低。在混凝土浇捣时还必须充分震荡,以免止水带和混凝土结合不良而影响止水效果。
建筑物变形缝的设置方法
1、设置沉降缝
在具体设计工作中,对建筑物变形缝设置的难点就在于如何设置沉降缝。
(1)双墙做法。即缝两侧均为承重墙,其基础做法又分为二种情况:首先,采用偏心式基础。这种方式多用于一般荷载较轻、层数不高的砖混结构中,它要求地基土承载力比较高,这样基础断面尺寸不很大,基础适度的偏心不致影响整个结构。在保证缝宽尺寸的情况下,低层部分基础偏心层可能大一些,因为它的基础断面尺寸相对要小一些,使两侧基础偏心都较合理可行。
(2)墩式基础。这种做法必须设置基础梁,采用这种方法实施起来比较复杂。首先要把基础粱的位置、跨数、跨度确定下来,然后根据墙体能下来的荷载把梁的弯矩、剪力计算出来,再根据剪力的大小(支座处)与地基土承载力来确定各个墩的尺寸,墩与墩之间应完全分开,如果有必要各墩还应配筋。这种方法多用于偏心基础不能满足的砖混结构和一边砖混,一边为框架的混合结构形式。
2、悬挑做法
要求沉降缝一侧纵墙端部为悬挑基础,纵墙端部没有承重横墙,这种方式灵活性大、结构布置比较简单,适用于各种地基情况,但建筑构造处理比较复杂,它需在悬挑端设置轻质隔墙来减轻自重。实际上我们也可把悬挑基础做成悬挑梁,与墩式基础结合起来用,这样纵墙端部也可以是承重墙,它能更好地满足建筑物构造要求。
3、简支做法
即将两个独立单元建筑拉开一段距离,利用简支构件联结两边,来满足沉降要求。这种方式适用于在两个建筑物间做连廊 设计、施工均比较简单易行。
4、钢筋混凝土后浇带
这是近年在本地区应用于多层或高层框架结构的建筑中,后浇带就是在主楼(高层)与附房(低层)间在低层部位人为地留出一道800~1000mm宽的缝,待主楼的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主楼处沉降已基本完成,方可将后浇带用高一级标号的混凝土浇筑。主楼越高,沉降完成的越好,越宜采用后浇带。
做后浇带的前提必须是项目所在地地基土的承载力比较高,压缩率比较小。后浇带应设置在粱或板的跨中弯矩和支座弯矩都较小的部位,尤其是梁,必须以梁为主要因素来考虑。后绕带的具体位置还应结合具体工程来定。
墙面变形缝的设置03J012-01,12页,5.6 围墙长度超过50米时,以50米为准在砖垛部位设置伸缩缝 。遇复杂地形时应设变形缝。规范没规定伸缩缝大间距限制,由设计人根据当地气候环境适当设置双端柱缝。缝宽10-30mm镂空
墙体变形缝配件:
1:钢钉及膨胀螺栓:是固定变形缝防水带和面板等的关键坚固材料之一。必须符合国家有关产品的质量要求
2:填缝胶:应选用不漏水材料,必须在有限期嫩,不得使用过期材料。
3:止水带:一般用三元一丙止水带。厚度由现场定。
四:施工注意事项:
1:变形缝的缝隙应先清楚不平整的浮浆。并检查缝宽是否符合要求,然后在进行下一通道工序的施工。
2:卷材防水袋厚度应采用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其厚度宜为1.2-1.5mm单层
阴阳角处应做成园弧或者45°(135°)折角。其尺寸视卷水材品质确定。在转角,阴阳角等特殊部位曾贴1-2层相同卷材。宽度不宜小于500mm。粘贴各类卷材必须采用相容的胶粘剂。
墙体变形缝设置要求:
一般不超过40米需设置,一般30米设置一道10-30mm镂空的伸缩缝(做法,种设两根柱,中间空隙30,第二种,隔条子,中间空隙20);
2、高低跨交界部位的围墙,要设置沉降缝;
3、地质基础不一样的地方,要设置沉降缝。
结构缝设置
建筑物的平面形状、空间造型千变万化,结构设计的一个特点是通过在不同部位设置不同性能的变形缝,满足受力合理性的要求,达到简化设计的目的。
结构的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抗震缝三种形式。
变形缝的合理设置原则如下:一般情况下宜采取调整结构平面形状与尺寸、加强构造措施、设置后浇带等方法,尽可能不设变形缝、少设变形缝,如果一定要设置变形缝,则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变形缝宽度。
2.1.1 伸缩缝设置
(1)设置伸缩缝的作用
伸缩缝又称温度缝,建筑物设置伸缩逢后,可以部分释放建筑结构由于温度变化和混凝土干缩变形等引起的结构内力,降低产生裂缝的机率。
(2)伸缩缝的间距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明确规定:在未采取措施的情况下,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伸缩缝的大间距为55m、檐沟为25m。
实际工程中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进行了合理施工,伸缩缝的间距已远远超过了规范的允许限值。
(3)增大伸缩缝间距采取的常用措施 减少温度应力、减少混凝土浇筑成型过程中的干缩应力、增加结构自身抗力是增大伸缩缝间距所采取的常用措施。
① 在温度变化较大的部位(如顶层、底层等)增大配筋率,如对于板,配置双层双向拉通钢筋网;对于梁,增加纵向拉通钢筋的配置量;
② 对直接外露的构件(如屋面、露台等),采取有效的保温隔热措施;
③ 在房屋顶层设置温度缝,减少结构的温度区间长度;
④ 上部结构设置后浇带;
⑤ 选用收缩变形较小的水泥品种(如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添加适宜的外加剂(微膨胀剂,简称UEA、TEA等)、抗拉纤维(如PP纤维,资料显示:
3添加0.90Kg/m,混凝土抗拉强度增加10%以上);----建材
⑥ 提高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
⑦ 采用部分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
(4)伸缩缝的构造要求
① 伸缩缝的位置
伸缩缝通常设置在柱边,其平面位置一般结合建筑物的长度、平面形状、柱网等,根据具体情况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