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

点击搜索

发布

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之常考的比例问题

区域:
聊城 > 东昌府
类别:
考公务员辅导班
地址:
聊城市人才大厦西邻现代商务6楼
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常考的比例问题http://liaocheng.***/html/2014/03/5131.html
例1:根据近一项调查显示,近年来在某市外资企业高收人(指合法收入为年薪12万元在上)人群中,外国留学归来的人(简称“海归派”)数占60%以上,这充分说明国内大学毕业的人(简称“本土派”)在该市外资企业中获得高工资极为困难。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加强上述结论?
A.在该市外资企业中,“本土派”人数占40%
B.在该市外资企业中,“本土派”人数超过50%
C.在该市就业的人群中,“海归派”仅为“本土派”的10%
D.在该市就业的人群中,“海归派”与“本土派”的人数比例约为6:4
许多同学看到这道题的题干部分就已经晕了,更别谈选答案。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家对这类题目无从下手呢?主要问题在于考官把具体的数学问题抽象化了,模糊了一些基本的数学模型,所以大家不知道题目到底在说什么。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看一个实例。
某市的高考录取新生中,甲区占30%,乙区占70%。乙区考上大学的比甲区的2倍还多,这能说明乙区的学生更容易考上大学吗?显然不行。因为我们不知道甲区、乙区分别有多少人参加高考,或者甲区、乙区参加高考的人数比例,录取比例=录取人数/参考人数。
现在我们假设参加高考的总人数中,甲区占30%,乙区占70%。这时我们发现甲区和乙区的录取概率是一样的。甲区参考30%,录取比例是30%,录取概率是100%,同样的,乙区录取概率也是100%。
下面我们来想一样,如果参加高考的总人数中,甲区占10%,乙区占90%。这时甲区参加高考的相对人数少些,录取比例是30%,录取概率高,是不是说明考上大学更容易些呢?而乙区参考比例大,录取比例却小,所以录取概率低,考上的可能性也低。在公务员考试中,经常会这样提问,下面哪个选项支持甲区的考生更容易考上大学? 这个例子大家好好体会一下。
其实公务员考试的逻辑判断题万变不离其宗。我们把这种题型的本质理解透彻,实际就是任何一个比例问题,一定不能忘了“基数”,量不说明问题,相对量——特殊群体占总量的比值,才能说明问题,
回过头,我们再来看上面那道真题,就会感觉容易多了。题干的论点是“本土派”在该市外资企业中获得高工资极为困难;论据是“海归派”在高收入人群中占60%,相当于实例中的“录取比例为30%”。海归派占高收入的人多,不能说明海归派就容易获得高收入,关键要看海归派在总体中的比重。
设高收入人数为N,总人数为M,则高收入比为N/M。在高收入人群中,海归派占60%,如果在总人口中他们也占60%的话,海归派高收入的比为 0.6N/0.6M,说明海归派不影响收入;如果海归派在总人口中不足60%的话,假设为40%,那么就说明海归派高收入的比为0.6N/0.4M,比例变大了,及他们更易获得高收入,也就是本土派不易获得高收入;如果海归派在总人口中远远超过60%的话,假设为80%。则说明海归派高收入比为 06N/0.8M,比例变小了,及海归派不易获得高收入,也就是本土派容易获得。所以正确答案为B选项。

更多公考信息、免费备考资料、备考方法指导,请登陆聊城中公教育网站:http://liaocheng.***/
如有公职类考试问题,欢迎各位考生致电聊城中公教育,聊城中公祝您一举成功!
查看更多聊城考研/公务员信息

免责声明:此信息系发布者(UID:85379)自行发布,本站是服务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及合法性由该发布者完全负责。

© lieju.com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