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不对,读书越多人越傻
今天郑州北方汽修学校老师给大家分享一篇有关读书的文章。
阅读是一种美德,读书能够让我们吸取前人智慧,变得更加。“人傻就要多读书”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很多人很喜欢读书,家里五花八门的书聆郎满目。每次见面,都是手不释卷,连吐出的气都带点书香味。但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却从未见有任何长进,书中的道理和智慧显然没带给他们任何帮助。
这种“读书”显然是有问题的。倘若我们只是把读书当做消磨时间,消遣自己的手段,那么自然可以不必对结果抱有期望。但如果想要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书也读了却毫无长进,就要警惕反省了。
因为再不改变,你很可能面临更加严重的后果:读书越多让你变得更傻!
“书读越多越傻”的例子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典型的是多年中国应试教育,就指导出一批高分低能的书呆子。在学校是学霸,天之骄子,到了社会工作上事情不一定能做好,偏偏还自视甚高,人际关系处理得一塌糊涂,这样的人相信大家都见过不少。厚厚的眼镜镜片和额头的白发,并未让这类人的智慧有所增长,只不过使得“老学究”或者“书呆子”之类的名词愈发坐实。
但这并非意味着“读书”这件事情没有帮助,主要的问题在于:很可能他们读书的方法错了!很多时候我们看不起“书呆子”,但其实大部分人在读书这件事情上,或多或少都会犯同样的错误。
下面,给大家列举6类常见的读书错误,大家可以对照检查:
6种错误的读书方式
1、缺少规划
一般而言,我们主要读3大类的书:一类是专业类书籍,和你的工作内容息息相关;第二类是你兴趣相关的书籍,如书法、绘画、钢琴、运动等等;第三类是消遣娱乐类书籍,如小说、漫画。
这三大类书籍,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明确、清晰的读书规划。比如你当下迫切需要提升工作技能,为此需要适当牺牲自己的兴趣和娱乐,那么读书时间占比上,可能一段时间只读专业类书籍。假如你工作上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了,那么花在兴趣、娱乐阅读上的时间比例就可以适当提高。
很多人犯的错误在于:读书太过随性,别人推荐什么就读什么。拿到什么就读什么。有时候又缺乏自控力,在娱乐阅读上耗费过多时间。这样造成的后果是:貌似看了很多书,但又没学到什么东西。
2、为读而读
片面的追求读书的数量是很多新手容易陷入的“自我满足误区”。网络上充斥着很多诸如“如何一周读一本书”,“如何一年读100本书”之类的文章。在这种观点的误导下,不少朋友开始给自己安排阅读任务,并且为了达成阅读任务不择手段。
不可否认,对自控力比较弱的人来说,适当制定阅读任务有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问题在于:很多人很快陷入到一种为读而读的恶性循环中。
一方面,“每周读完一本书”或者“我近读了好多书”这种感觉能给人带来很大的虚荣感和优越感,但同时也很容易让人忘记了阅读的初衷是提升自己,将阅读变成了一种攀比和追求游戏。
另一方面,真正的有效阅读应该是令人愉悦的,让人满足的。死板的制定任务,明明状态很差也逼着自己去读书,只会让你倍感痛苦,甚至内心开始厌恶读书。
事实上,读书从来不是单纯得追求速度和数量。一周时间读完一本书,如果是娱乐消遣类书籍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如果是需要你深度理解和学习的书籍,这个时间可能远远不够。有的时候,你把速度慢下来,把功利心去掉,你的收获反而更大。
3、没有思考
只读书不思考是非常多人读书的坏习惯。
为啥会这样呢?因为“读书”这件事情很简单,但“思考”会非常累。在学校期间,我们身边不乏一些同学,每天看似非常勤奋的学习,但成绩却总是垫底。一方面固然有他们智力、底子方面的问题,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缺乏思考。
这种“努力读书”,其实是用表面的勤奋来掩盖本质上的懒惰。对书中介绍的方法和道理,只知道死记硬背,但不会去思考背后蕴含的原理性、本质性内容。终导致的结果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我国的应试教育,就是典型的“只读书不思考”的教育类型。通过题海战术,很多人把所有可能会考到的试题都背下来,考试很容易拿到高分。但并未掌握这些解法背后蕴含的思想,思考能力是比较差的。
考试,大部分题目都是有标准答案的,模式也相对比较固定,所以这种方法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出了学校,我们会面临很多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所处的环境会复杂很多,如果缺乏思考能力,很多学校里的“尖子生”就不知所措了,这就是所谓的高分低能。
4、不知变通
尽信书,不如无书。
但很多人把书里教导的道理、方法当成金科玉律,任何事情都以非常死板的方式去理解和处理,后把自己变成傻瓜。
写书的人或许是专家,但不是圣人。更何况圣人都会犯错,何况普通人。我们读书,当然是为了学习书里的知识,但更多时候我们需要用批判性思维去读书。
a、如上所说,写书的人也会犯错,所以书里的内容不一定全部都是正确的;
b、书中讲的道理、知识、方法,都会有其特定的应用情景,并非所有情况下都适用,看方法的时候更要看这些方法什么情况下用才是对的;
c、我们所处的环境每天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同样的问题,或许已经有比书里介绍的方法更佳的解决方案。
带着上面3个态度去看书,我们才能更有收获,不会变成“读死书”的顽固分子。
5、不做笔记
不少人对自己的记忆力非常有自信,读书从来不做笔记。
他们可能不知道,古今中外,凡是在“读书”这件事情上出色的,几乎没有不做读书笔记的。
我们做读书笔记,并非只是简单的记录摘抄,更是对书籍介绍的思路进行深入的理解,而系统性的梳理。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能真正“读懂”一本书。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忆力再好,过一段时间书里的内容也会变得模糊。这时候如果我们再把书读一遍,又费时又费力,这时候回去看读书笔记,就是温故知新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