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

点击搜索

发布

庆阳环县皮影戏在哪里拍卖

区域:
庆阳 > 环县
来源:
商家
供求:
求购
类别:
古董古玩
价格:
99999 元
农村人口大量外出务工,皮影戏失去了市场。王彪被迫加入打工大军,“农村都没有市场,大城市里谁看这老掉牙的东西?”他当时对皮影戏的未来很悲观

因文革而沉寂多年的皮影戏,在上世纪80年代初迎来了短暂的春天。婚丧嫁娶、小孩满月、乔迁之喜、老人过寿……农村的各种场合都需要皮影戏,那时王彪一天要演四五场。

可是这样的景象并没有持续多久。城镇化浪潮渐起,农民纷纷外出打工,电视机、收音机开始成为普通家庭的标配。古老的皮影戏既失去了青壮年观众,又要和电视机、DVD、电影院等争夺剩下的市场。

1989年,生下儿子以后,王彪迫于生计到外地打工。临走前,爷爷老泪纵横:“这是祖传的东西,不能在你们这一代就不搞了!”但纵有万般不舍,王彪决然迈出家门,一走就是十年。为了省钱,中间他没回过一趟老家。

在他打工期间,爷爷走了。王文坤走得很突然,从发病到离世只有3天,医生说是肺萎缩。王彪来不及回家,继续在各个行当漂泊。

“当时我们这种人出去打工,就是‘三级残废’,没有文凭,没有脸蛋,也没有口才。连普通话都讲不好。”王彪说。他下过煤窑,做过装卸工,通过下水道,甚至到凉山木里背过。用他自己的话说,“什么都干过,就差没偷过、没抢过。”

累了,他就唱两嗓子川剧发泄一下。休息的间隙,他会拿着筷子在空中比划,脑袋里回放着演过的皮影戏。他从来不说自己会演皮影,而工友经常打趣他是不是发神经。

1991年,他只身来到深圳的一家养猪场打工。短短几年,王彪从基层的工人干起,一路做到总管,上世纪90年代一个月就能挣7000块钱。但老板眼尖,总觉得王彪和其他打工者有点不一样,就问他,“你原来是做什么的?”

知道王彪曾是皮影艺人,看过皮影戏的河南老板瞪大了眼睛:“这好呀,民间文化国家迟早要重视的,你现在是大材小用了。”

但王彪当时更关心的是,传统技艺能否养活自己。“农村都没有市场,大城市里谁看这老掉牙的东西?”他对皮影戏的未来很悲观。

“那我就给你3年时间,到时必须走人。要是皮影确实干不起来,你可以回来,我这儿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河南老板承诺。

3年到了,老板如期辞掉了王彪,还给他多发了半年的薪水。为了让王彪彻底死心,他关了3天手机。

回头

潘家园旧货市场的一次偶遇让王彪动了回乡的念头。一到成都,王彪就给一个陌生人打电话,这个人花了3年打听王彪的下落

王彪并没有立刻回去演皮影戏,而选择继续在外打工。直到2000年,在北京潘家园的一次偶遇让他心生返乡的念头。

那时候,王彪原计划在北京中转,乘火车前往东北。在等火车的间隙,他去了一趟潘家园旧货市场,无意间发现了一幅精陕西老皮影。

皮影在手上拨弄,惊喜和遗憾同时涌上王彪心头:“那时我就想,家里传了几百年的手艺,到我这里就断了。”

“你懂皮影吗?”古玩店的老板漫不经心地问了一句。

这一下刺痛了王彪。“略知一二。”他用四川话回过去。

老板一听,马上改了口气,说:“哎呀!四川人是全国农民的骄傲。”说完,他找出一张旧报纸,上面登着王彪的爷爷王文坤1988年去奥地利献艺的。得知王彪的身世,他提议王彪去成都找一个叫赵树同的收藏家,据说他手上有几十万件皮影。

在打工和传手艺之间,王彪犹豫了很长时间,但这一刻他决定回成都试试运气。

一下火车,王彪就打通了赵树同的电话。“你是不是王彪?”电话那头的人劈头就问,“我姓赵,已经找你3年了。你现在哪儿?我马上过来。”

赵树同来的时候骑着一个破自行车,没有铃铛、没有刹车。王彪心里凉了半截,觉得这和他想象的大收藏家形象根本搭不上。

“他见到我倒是很热情,说我们打的吧,随手就把自行车丢路边了。”赵树同把王彪带到火车南站,他在旁边租了50亩的一块空地,盖了一个简易博物馆。“我一走进去,满屋全是皮影,几十万件。我们世世代代做皮影戏,还没见过那么多!”王彪说。

赵树同多次到南充打听“王皮影”传人王彪的下落,每次都问不到,很失落。王彪在北京遇到的古玩店老板,恰好是赵树同的熟人,于是时间告诉了他这个线索。

赵树同想找王彪演皮影戏:“这些皮影迟早要放到博物馆,是死的。普通打工一千块钱一个月,我给你翻倍,两千。”

自称从来不喝酒的赵树同当天晚上破了戒。晚上他请王彪吃饭,在街边的餐馆点了一瓶啤酒、一盘花生米、一盘豆腐干、一盘熏猪手。

“我跟他说,不是不想搞皮影戏,那个环境下谁来看?没有观众又有什么意义?但我保证会给他一个答复:如果有意,过完年,初十初九我来找他。否则,以后我也不会再找他了。”

王彪想来想去,瞒着家人,正月一个人跑到成都。在成都折腾了半个月,也没有什么名堂。他和赵树同商量接下来怎么办。

“演皮影戏要有一帮人才行。”王彪说。

皮影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已经历漫漫历史岁月,是世界上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由于其平面人偶及场面景物通常是由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皮影制作工序极为复杂,从选皮到影人成形上戏,工艺技巧繁多,往往只有多年经验的老工匠才能传神的刻画出其中奥秘。

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作为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有着“一口叙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的美誉,曾被誉为“有声电影的鼻祖”。在过去还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皮影戏曾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流行于我国的大江南北。经过不同地区的长年演化,发展出各有千秋的众多流派。
查看更多庆阳艺术/工艺/收藏品信息

免责声明:此信息系发布者(UID:501053)自行发布,本站是服务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及合法性由该发布者完全负责。

© lieju.com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