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点击搜索

发布

远山近水无锡东林书院游记

区域:
上海 > 黄浦 > 南京东路
类别:
月嫂
地址:
黄埔区
http://www.l***/scenery/BookSceneryTicket_356.html无锡东林书院
http://www.l***/scenery/BookSceneryTicket_356.html东林书院

去无锡也有近十次了,近才从当地政协的同行介绍中知道那里有一个东林书院。提起东林书院就联想起明朝的东林党人,记起顾宪成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幅心怀远大抱负之名联,忆起戏曲《桃花扇》中东林党人为官清廉、刚直不阿,关心国事,矢志革除积弊,坚决反对权臣的昏庸腐败以及阉党暴政,注重学问气节的无畏斗争精神。
史书上介绍,明代东林书院,东南两边临河,河上济以木桥。院前石坊高耸,左峙城垣,西映惠山,北近市井。沿河岸柳飘拂,水上风帆片片;院内古柏参天,屋宇鳞比,环境幽寂。如今东林书院深藏在民居中,周围是一些上世纪80年代的高层建筑。只是院前还有一条小巷,颇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韵味。这里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门前参观者络绎不绝;我们去时是假日,还有三五成群的中小学生慕名而来。
文学气息浓厚,家事国事天下事,风声雨声读书声。
东林书院,是我国古代书院之一。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当时为北宋理学家程灏、程颐嫡传高弟,知名学者杨时(号龟山)长期讲学之地,后废。“东林”名称来历与杨时游庐山时所写《东林道上闲步》这首诗有关。后书院屡经兴衰,特别在明朝,更因党争而被夷为一片瓦砾。崇祯皇帝即位后,东林党人冤案得以昭雪,同时修复书院。以后经清代至今,几百年间,历朝均有葺建。其建筑主要有:书院大门、翼屋、石牌坊、水池、木桥、仪门、丽泽堂、依庸堂、燕居庙、长廊、小辨斋、来复斋、再得草庐、三公祠、道南祠、碑亭、时雨斋、东林报功祠、晚翠山房、陶斋以及学舍数楹与西园等。整个书院占地约16亩。虽时代变迁,屡经沧桑,但它废而复兴,沿袭至今,依旧保有昔日生机。书院内现存明、清碑刻及有关东林党人手札遗墨等,弥足珍贵。并有关于东林党人和阉党斗争的文字和图片展览,足以以史育人,以史戒人。院内还有一些艺术品,如一个以天然树根造就的孔雀开屏等,栩栩如生。

传闻当年被罢黜里居的顾宪成、高攀龙等人先后主盟东林书院,聚众讲学。东林书院会约仪式:每年一大会,或春或秋,临期酌定。先半月遣帖启知。每月一小会,除正月、六月、七月、十二月祁寒盛暑不举外,二月、八月,以仲丁之日为始,会各三日。愿赴者至,不必遍启。每会推一人为主,说“四书”一章。此外,有问则问,有商量则商量。凡在会中,各虚怀以听。在讲习之余,他们还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指陈时弊,锐意图新;主张志在世道,躬行实践,反对空发议论,脱离实际。因此倾动朝野,海内一些抱道忤时的士大夫等都仰慕应和,闻风响附,皆以东林为归,学舍至不能容,一时盛况空前,成为江南人文荟萃的一大区会,又是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如今,这里不仅已成为历史的见证,而且还是当地文史馆成员的学术交流之地。
东林书院值得一游。
东林书院不仅是名胜古迹和文化纪念地,同时还标志着一种进取精神。它给后人留下的是启迪、教育和激励。
查看更多上海家政信息

免责声明:此信息系发布者(UID:138159)自行发布,本站是服务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及合法性由该发布者完全负责。

© lieju.com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