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财801经济学考研跨考经验分享
下面是金程考研小编用十二分的热忱写下自己考研这一年来的些许经验心得。
考研之战略篇
(1) 学习环境
尽量想办法到大学的图书馆或自习室学习。
如果可以,找一到两个谈得来的研友(不要过多),一能平常学习吃饭有个伴,二能交流学习,三能互相打气,缓解压力。
(2) 时间分配
对于每天的时间安排,没必要非得按照“上午学什么,下午学什么,晚上学什么”的模式,可以根据自己每个阶段对各个科目具体掌握情况合理调整,套用句“雷锋”的话“用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提高自己中去”,以实现效用大化。
对于纵穿整个考研生涯大概的时间规划还是必须的。譬如前几个月看课本打基础,中间几个月做习题提升水平,后一段时间做模拟题实战演练。
考研之心态篇
(1)“万事开头难”
考研煎熬的时间段是头和尾,尤其对于那些大学处于游离状态的的人来说,前两个月是比较不习惯的。一是从松松散散的玩乐生活一下子进入轰轰烈烈的考研生活是很折磨人的,性质上类似于把吸毒的人送入戒毒所,只不过这里的推手是你自己。二是因为开始的这段时间往往你没有自信,怀疑自己的能力,这又让你更难进入到考研状态,加剧你本来的不安。
(2)”有志者,事竟成”
漫长的考研生活尤其需要自信,这样你才不会因为小小的得失而影响情绪,考研之前的半个月更是要积极调整心态,不骄不躁。不要把考进上财801当做人生的一个大坎,而是要把它当做一个小坡,战略上要藐视它。考前紧张也是正常的,别太在意,我记得考前天晚上我一两点钟才睡着。考试那两天可以每天来一瓶红牛,一是确实能让你更有精神,而是对你的心理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考研之公共课篇
英语:
英语考了73分。大学四年基本虚度,全靠高中那点基础撑着了,六级裸考三次始终没超500。准备初期,先买那本“红宝书”,里面单词好好背。等到单词积累到一定程度开始做阅读。完型,翻译,新题型也适当抽点时间进行专项训练。作文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后期要多背背范文,而且一定考前自己独立写几篇作文练练兵!
背单词要讲究技巧,不能傻傻地背,抽空做做阅读,考察一下自己背单词的效果,如果感觉一篇文章读下来生词还是满天飞,那就要把文章里面不会的且感觉比较重要的单词划出来,然后在你买的那本背单词的书里找到这个词,加深记忆。我就是用这个方法,能提高你记单词的效果。
数学:
要想考高分,必须好好看课本,基础打得扎扎实实,决不能慌着做题。看课本打基础的阶段可以买一本配套的辅导书,打好基础了再做复习全书,考前冲刺阶段多做几套题。了解上财801课程,点我咨询》》》
考研之专业课篇-【上海财经大学的801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打基础阶段:好好看课本,课本尽量要啃透。 做一做配套的课后习题详解,遍很多地方一知半解是正常的,所以需要再看第二遍。
总之这个阶段不要慌着做题目,也不要慌着研究真题,就专心啃课本! 提高阶段: 钟根元的那本《中级微观经济学学习指南》很关键,里面的判断选择题要自己独立分析。如果这本书的选择判断题你能吃透了,那财大真题的选择判断你也不会太吃力。
冲刺阶段: 财大08年前真题的大题参考价值不大了,选择判断要做一做。有时间可以买模拟题练练兵。前两个阶段看到大题可以不正儿八经地写,能省不少时间,但是冲刺阶段做大题就要讲究格式了,不能随手划划得出答案就行了。
宏观经济学:
我自学的效果不是很好,所以也没多少好建议。但是看课本打基础还是关键的,尤其对于跨专业的人来说。12年第二道大题好像考得是巴罗那本宏观经济学,虽然巴罗那本书我是一眼没看,有时间还是尽量要看的。
结语:
当你决定要开始考研征程的时刻,应该一门心思走好自己的路。我们都只是个平凡的考研大军的一员,别小看自己,别仰视别人,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自己的脚下!
附带2012年801经济学真题大题回忆版
12年801经济学真题中“选择”占了很大的比重。
判断题20道,每题1',宏微观各十道。选择题40道,每题1.5',微观21道,宏观19道。计算分析题70分,两道15',两道20'。
计算分析题回忆如下:
1.考察的是宏观中费雪的时际选择模型,同时也就是微观中跨时期选择。具体参考 宏观课本16章消费的课后“问题与应用”的第三题,两个题相似度达80%。
2.有人说考的是巴罗书上的“价格错觉模型”,我没看过巴罗那本书,这道题做得迷迷糊糊,所以没办法提供信息。
3.考察的是宏观中第八章的索洛增长模型。我自己翻出一道相似度达70%的模拟题,具体如下:假设生产函数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Y=aL(α)K(β)
(1)写出新古典增长模型的两个重要的假设,并理解其假设有何现实意义。
(2)写出人均生产函数
(3)计算函数的资本变化率,劳动增长率,人均资本占有增长率
(4)写出稳态均衡条件,并计算均衡增长状态下的人均产出
4.考察的是宏观中14章稳定政策的附录“前后不一致性和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取舍”,这道题基本完全来源于该章附录内容。具体可以参考14章附录问题与应用的题,相似度达70%。这道题理解起来不是很难,但对数学演算能力要求较高,运算复杂,所以需要你格外耐心和谨慎。
责任编辑:www.51d***
考研之战略篇
(1) 学习环境
尽量想办法到大学的图书馆或自习室学习。
如果可以,找一到两个谈得来的研友(不要过多),一能平常学习吃饭有个伴,二能交流学习,三能互相打气,缓解压力。
(2) 时间分配
对于每天的时间安排,没必要非得按照“上午学什么,下午学什么,晚上学什么”的模式,可以根据自己每个阶段对各个科目具体掌握情况合理调整,套用句“雷锋”的话“用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提高自己中去”,以实现效用大化。
对于纵穿整个考研生涯大概的时间规划还是必须的。譬如前几个月看课本打基础,中间几个月做习题提升水平,后一段时间做模拟题实战演练。
考研之心态篇
(1)“万事开头难”
考研煎熬的时间段是头和尾,尤其对于那些大学处于游离状态的的人来说,前两个月是比较不习惯的。一是从松松散散的玩乐生活一下子进入轰轰烈烈的考研生活是很折磨人的,性质上类似于把吸毒的人送入戒毒所,只不过这里的推手是你自己。二是因为开始的这段时间往往你没有自信,怀疑自己的能力,这又让你更难进入到考研状态,加剧你本来的不安。
(2)”有志者,事竟成”
漫长的考研生活尤其需要自信,这样你才不会因为小小的得失而影响情绪,考研之前的半个月更是要积极调整心态,不骄不躁。不要把考进上财801当做人生的一个大坎,而是要把它当做一个小坡,战略上要藐视它。考前紧张也是正常的,别太在意,我记得考前天晚上我一两点钟才睡着。考试那两天可以每天来一瓶红牛,一是确实能让你更有精神,而是对你的心理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考研之公共课篇
英语:
英语考了73分。大学四年基本虚度,全靠高中那点基础撑着了,六级裸考三次始终没超500。准备初期,先买那本“红宝书”,里面单词好好背。等到单词积累到一定程度开始做阅读。完型,翻译,新题型也适当抽点时间进行专项训练。作文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后期要多背背范文,而且一定考前自己独立写几篇作文练练兵!
背单词要讲究技巧,不能傻傻地背,抽空做做阅读,考察一下自己背单词的效果,如果感觉一篇文章读下来生词还是满天飞,那就要把文章里面不会的且感觉比较重要的单词划出来,然后在你买的那本背单词的书里找到这个词,加深记忆。我就是用这个方法,能提高你记单词的效果。
数学:
要想考高分,必须好好看课本,基础打得扎扎实实,决不能慌着做题。看课本打基础的阶段可以买一本配套的辅导书,打好基础了再做复习全书,考前冲刺阶段多做几套题。了解上财801课程,点我咨询》》》
考研之专业课篇-【上海财经大学的801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打基础阶段:好好看课本,课本尽量要啃透。 做一做配套的课后习题详解,遍很多地方一知半解是正常的,所以需要再看第二遍。
总之这个阶段不要慌着做题目,也不要慌着研究真题,就专心啃课本! 提高阶段: 钟根元的那本《中级微观经济学学习指南》很关键,里面的判断选择题要自己独立分析。如果这本书的选择判断题你能吃透了,那财大真题的选择判断你也不会太吃力。
冲刺阶段: 财大08年前真题的大题参考价值不大了,选择判断要做一做。有时间可以买模拟题练练兵。前两个阶段看到大题可以不正儿八经地写,能省不少时间,但是冲刺阶段做大题就要讲究格式了,不能随手划划得出答案就行了。
宏观经济学:
我自学的效果不是很好,所以也没多少好建议。但是看课本打基础还是关键的,尤其对于跨专业的人来说。12年第二道大题好像考得是巴罗那本宏观经济学,虽然巴罗那本书我是一眼没看,有时间还是尽量要看的。
结语:
当你决定要开始考研征程的时刻,应该一门心思走好自己的路。我们都只是个平凡的考研大军的一员,别小看自己,别仰视别人,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自己的脚下!
附带2012年801经济学真题大题回忆版
12年801经济学真题中“选择”占了很大的比重。
判断题20道,每题1',宏微观各十道。选择题40道,每题1.5',微观21道,宏观19道。计算分析题70分,两道15',两道20'。
计算分析题回忆如下:
1.考察的是宏观中费雪的时际选择模型,同时也就是微观中跨时期选择。具体参考 宏观课本16章消费的课后“问题与应用”的第三题,两个题相似度达80%。
2.有人说考的是巴罗书上的“价格错觉模型”,我没看过巴罗那本书,这道题做得迷迷糊糊,所以没办法提供信息。
3.考察的是宏观中第八章的索洛增长模型。我自己翻出一道相似度达70%的模拟题,具体如下:假设生产函数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Y=aL(α)K(β)
(1)写出新古典增长模型的两个重要的假设,并理解其假设有何现实意义。
(2)写出人均生产函数
(3)计算函数的资本变化率,劳动增长率,人均资本占有增长率
(4)写出稳态均衡条件,并计算均衡增长状态下的人均产出
4.考察的是宏观中14章稳定政策的附录“前后不一致性和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取舍”,这道题基本完全来源于该章附录内容。具体可以参考14章附录问题与应用的题,相似度达70%。这道题理解起来不是很难,但对数学演算能力要求较高,运算复杂,所以需要你格外耐心和谨慎。
责任编辑:www.51d***